張幼儀,或許她沒有張愛玲,林徽因這般出名,有一種女人是這樣的,她不算漂亮,而且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人們并沒有忘記她,因為她是這樣的堅強、勇敢、寬容,自尊、自立、自強,并創造了美好的事業。她用自己不屈的性格演繹了她精彩美麗的人生。

張幼儀有着中國傳統女性的特點,知書達禮,溫柔賢德,可是就是這樣的女人是入不了徐志摩的眼的。她将自己最美麗的年華奉獻給了徐志摩,但終不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徐志摩本是風花雪月之人,月老成就了這樁錯誤的姻緣,15歲的張幼儀就辍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當人們都在為徐志摩的浪漫、熱誠、癡心和執著着“摩”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是無情而殘酷的。張幼儀為徐志 摩産下一名男孩後,徐志摩便一個人 去了沙留學了,留下了張一個人,這樣凄苦的生活她接受了,甚至沒有任何怨言,幫徐志摩照顧父母 全心全意的付出着,她從不計較,這樣的女人不多,但徐志摩不知珍惜,這裡隻能說他沒有這種命去擔起張的好。
而後不久,張幼儀也跟着徐志摩一起來到了沙士頓,而這也成了她的傷心之地。此時的徐志摩早已有了新歡便是林徽因,這個時候徐志摩再看張的時候已經完全不能接受他了。不久徐志摩就提出離婚,已有二個月身孕的張幼儀毅然同意。自此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離婚案誕生了。張的生命也幾近垮塌了,她一度想到要輕生了,以後的生活,她要怎麼去面對,可想而知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女人要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這一切。傷痛讓人清醒,就在這時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來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憐憫,搏不來美好的未來。離婚之痛,讓張幼儀一夜長大,羞怯少女,轉身成為铿锵玫瑰,就算風雨琳琅,她無所畏懼,很快開創出真正屬于自己的精彩。
張幼儀帶着一顆破碎的心輾轉德國。邊工作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她嚴肅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國嚴謹的工作作風,她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撐點。張幼儀将自己的一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國後,變得一無所懼。
張幼儀以驚人的蛻變再次回到上海,昔日的她已經伴着那樁不堪回首的婚姻一去不複返了,今天的她俨然是一個十足的女強人了,她回國後成立了雲裳公司,上帝還是對這位命運多磨難的女子很厚愛的,她的公司在設計出來的衣服在當時極為受歡迎的,同年,上海女子銀行面臨絕境,當時她毅然決定要去做,憑着自己多年在外的留學經驗,加之哥哥的多方幫襯,她又一次奪得了成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女銀行家。她在用自己的實力創造着屬于自己的奇迹。此時的她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女強人,當年的徐志摩也早已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待她,她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今天的一切,她意念中那種執拗的力量,強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穩,使她永遠會去扮演龜兔賽跑中,起跑較慢的角色。可憑借堅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卻能走到最後。
那個被命運抛棄的女人,最終逆風翻盤,成為自己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