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作者:文史之新

楊振甯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的第三位實體學全才,這是世界實體學界給出的權威評價。當然,很多人并不關心楊振甯對實體學做出的貢獻以及特定的曆史環境,隻關注他的國籍變化以及他與翁帆的忘年戀,進而從事件表層出發對楊振甯形成了一個不準确的認識。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與翁帆

如果知道楊振甯是上世紀70年代第一個回中國的美籍科學家,如果知道周總理對楊振甯的關懷與重視,如果知道楊振甯一家的特殊身份,如果知道楊振甯的一片愛國之心,如果知道楊振甯在上個世紀為祖國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沒人會說“楊振甯回國是為了養老”了。

下文以楊振甯第一次回國為中心,講述楊振甯、周總理、杜聿明等人之間的故事。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青年楊振甯

1971年7月19日,楊振甯由巴黎乘飛機飛往上海,踏上了闊别26年之久的故土,成為了第一位回到中國的華裔美籍科學家。因為當時的環境較為複雜,楊振甯又加入了美籍,而且跟杜聿明是翁婿關系,楊振甯能第一時間回中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6年前,楊振甯以清華大學碩士研究所學生的身份通過公費留美,遠渡重洋前去美國尋找大實體學家費米。1949年,楊振甯與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個複合模型。1954年,楊—米爾斯方程橫空出世。1956年,楊振甯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互相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定律”,于次年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與李政道

獲諾貝爾實體學獎的楊振甯,國籍依然是中國,他是在1964年才加入美籍的。對于加入美籍一事,楊振甯後來曾這樣說道:

對于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成長的人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面,傳統的中國文化根本沒有長期離開中國移民他國的觀念,遷居别國曾一度被認為是徹底的背叛……我的父親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遊曆甚廣。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于我的放棄故國之舉,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的父親楊武之是著名的數學家,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後長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對中國的現代數學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楊振甯加入美國國籍之前,楊武之曾與楊振甯在日内瓦匆匆見過一面。當時,楊武之拉着楊振甯的手含淚說道:振甯啊,是時候回祖國啦,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

在當時的環境中,楊武之能與楊振甯相見,和周總理的關懷是分不開的。周總理在楊振甯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就對楊振甯非常關心,既因為楊振甯一家都是科學家,也因為楊振甯的嶽父是杜聿明。早在1954年之時,周總理就通過楊振甯向海峽對岸轉告了杜聿明的消息,破除了“杜聿明遇害”的謠言。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武之(右三)一家

楊振甯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後,周總理亦第一時間派科學家代表團前往瑞典祝賀。這個科學家代表團其實隻有兩個人,一個是楊振甯的老師張文裕,另一個是師母王承書。張文裕啟程之前,按照周總理的訓示請杜聿明寫了一封祝賀信。杜聿明高興地拿起筆,言簡意赅地祝賀道:親愛的甯婿,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在那之後,周總理還多次準許楊武之夫婦出國與楊振甯相會,使得親人間能夠交流感情,也使楊振甯能夠了解祖國的真實狀況。楊武之無比希望楊振甯能早日回國,至死都沒有原諒楊振甯入美籍一事,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中國人對此耿耿于懷。

但值得注意的是,楊振甯研究的是理論實體,即使當時回國也為“兩彈一星”工程做不了什麼貢獻,但他本人的科學研究卻會受到極大影響。此外,他的嶽母與嶽父曾被分隔在海峽兩岸,情況非常特殊。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與妻子杜緻禮

楊振甯當時的處境,其實和傅雷之子傅聰的情況非常相似。傅聰也是在1964加入英籍的,對傅雷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以緻于家書中斷了好幾個月。後來,傅雷在信中寫道:再徹底的諒解也減除不了我們沉重的心情,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非短時期内所能平複。

但從傅聰的角度來講,他其實隻不過是不想自己苦苦追尋的鋼琴事業被毀,不想回來面對複雜的局面。楊振甯其實也跟傅聰一樣,他們并不是崇洋媚外,他們并不是想在外面過好日子,他們隻是想要更好地去追尋夢想。對此,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同情與了解。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傅聰

當然,楊振甯雖然加入了美籍,但他并不是就此對中國不聞不問。相反,因為内心承受的巨大煎熬,他比之前更為關注和中國有關的消息,比之前更迫切地希望踏上祖國的土地。他一刻也不敢忘記,自己身體裡流的是中國人的血,自己的根在中國。但是,在将近7年的時間裡,楊振甯都未能如願。

直到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訪華,美國亦解除了禁止前往中國的禁令。楊振甯從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後,當即給父親寫信道:想馬上回國看望親朋好友。楊武之收到信後極為激動,趕緊向國務院報告了這一情況。周總理當即給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國敞開胸懷歡迎楊振甯遠洋歸來!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當時的美國并不希望楊振甯這樣一位頂尖實體學家回到中國,但是禁令已經解除,回國探親又是極為正當的理由,美國方面再也無法阻擋楊振甯歸國的腳步。是以,楊振甯順利拿到簽證,和妻子杜緻禮一同乘飛機回到了上海。

杜緻禮是著名陸軍中将杜聿明的女兒,曾就讀于西南聯大附中,曾是楊振甯的學生。楊振甯1944年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在西南聯大附中當了一年的老師。當然,那個時候楊振甯和杜緻禮隻有純粹的師生之情。杜緻禮後來回憶說:他當時是個好害羞的大男生。

楊振甯于1945年出國留學,兩人之間便斷了聯系。緣分是一種極為奇妙的東西,杜緻禮不久後亦出國留學,并和楊振甯在異鄉偶遇。1949 年的一天,杜緻禮在普林斯頓的一家中國餐廳吃飯,楊振甯推門進來用餐,二人不期而遇。他鄉遇故知,兩人又有師生之情,而且年齡也相差不大,很快就産生了愛情。一年之後,楊振甯與杜緻禮在美國成婚。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與杜緻禮結婚照

也正是在這一年,杜聿明及其麾下30萬大軍戰敗于淮海戰場,被解放軍俘虜。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則被敗軍帶到了海峽對岸,艱苦度日。杜聿明被俘後曾認為自己完了,但令他深感意外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作為敗軍之将的杜聿明,受到了優待。

杜聿明亦放下思想包袱,誠心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在1959年位列第一批特赦人員名單的首位。而在此之前,周總理早已認證楊振甯向曹秀清轉告杜聿明的相關真實情況,使其及那邊的朋友不受謠言的蠱惑。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和杜緻禮回國後,先是在上海看望了父母。當時楊武之因為身患嚴重糖尿病而住院,住的是上海華山醫院,接受的是最好的治療。楊振甯看到這個情況後非常感激,真誠感謝各級上司的關愛。楊武之則拉着楊振甯的手,眼泛淚光,久久不語。這位老父親的内心實在是百感交集,好在兒子終于回來了。

之後,楊振甯前往北京會見師友,并開出了一張長長的科學家名單,其中包括“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楊振甯和鄧稼先是同鄉,又是國中同學及西南聯大同學,更是一起坐船去美國留學,兩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當時,鄧稼先正在西北接受“學習”,楊振甯的歸來可以說是使他轉危為安。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與鄧稼先

當然,楊振甯此次回京,真正的“重頭戲”當屬見周總理及杜聿明。1971年7月28日,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楊振甯與杜聿明夫婦,與會者還有楊振甯的弟弟和妹妹、中科院院長郭沫若、著名科學家周培源等人。周總理日理萬機,能夠抽出時間親自宴請楊振甯,再加上此前對楊振甯的關心,可見周總理對楊振甯的關愛之情。

曹秀清在回國之前,便曾與楊振甯夫婦一同生活過一段時間,是以楊振甯稱呼曹秀清為“曹媽媽”。但楊振甯對杜聿明則非常陌生,這才是這對翁婿第一次相見呢!是以,楊振甯在席間稱呼杜聿明為“杜先生”。周總理聽到楊振甯這樣稱呼杜聿明,趕緊用幽默的口吻糾正道:要叫嶽父大人!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周總理與楊振甯

其實,楊振甯之是以這樣稱呼杜聿明,除了因為對杜聿明比較陌生之外,對杜聿明的特殊身份也是有比較大顧慮的。周總理的這句話,無疑完全消除了楊振甯的疑慮。這不僅消除了楊振甯的疑慮,也給足了杜聿明面子,還緩解了當時的尴尬氣氛。是以,周總理剛說完這句話,杜聿明便對周總理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席間,周總理還風趣地對曹秀清說道:你要坐到女婿身邊去,丈母娘最愛女婿嘛。一番話引得衆人開懷大笑,氣氛無比融洽。之後,周總理和楊振甯進行了5個小時的長談,從家庭生活到科學研究到社會問題再到國際動态,範圍廣泛、無所不談、無拘無束。這次交談使楊振甯更加深入體會到了新中國對他的關懷,使楊振甯更加堅定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的想法。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此外,新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也使楊振甯深受變化。踏上祖國之後,所有的一切都令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楊武之對他所說的“每飯勿忘親恩永,有生應感國恩宏”。是以,楊振甯回到美國後,克服種種壓力與困難,努力借助各種場合如實地對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作報告。

由于楊振甯的名望和地位甚高,為人和作風也深受贊美,他的演講和報道引起了極為熱烈的反響。在楊振甯的帶動下,1972年起回國通路的知名華裔科學家有李政道、吳健雄、陳省身、丁肇中等60餘人,他們紛紛為新中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獻計獻策。此外,楊振甯還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使各地的華僑、華裔科學家及各國人民對中國有了更為客觀的了解。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聶華桐教授即是深受楊振甯影響,繼而歸國為國效力的著名科學家之一。對于楊振甯熱忱的愛國之心,聶華桐曾這樣說道:

楊振甯先生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常常談起在中國生活學習的那些日子,對于抗日戰争期間流離失所的情景記得非常清楚。多年來和他相處,我深深感到他對中國的關心,關心中國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關心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關心培養中國的人才,關心中國的前途。對于在美國的中國人,他也在盡可能的範圍内盡力扶助。不僅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就是在華僑社會的人,也得到了他的幫助,這種血濃于水的感情,對于中國的那種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處的16年裡,是深深地感受到了的。

在第一次回國之後的幾年裡,楊振甯每年都會和妻子一同回到祖國。每次他都能和杜聿明一家受到周總理的接見,一次又一次感受着周總理的親切關懷。1973年夏天的時候,楊振甯和杜緻禮到杜聿明家中午餐,杜聿明還邀請了黃埔校友鄭洞國、侯鏡如等人作陪。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杜聿明(左)晚年

這一次,楊振甯還提出了面見毛主席的請求。很快,楊振甯就得到通知:毛主席要見他。1973年7月17日下午,毛主席在住處會見了楊振甯,周總理和周培源陪同。一見到楊振甯,毛主席就說道,請代問你嶽丈好!

之後,兩人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在談話中,楊振甯提到:當今實體學界有這樣一個結論,物質的最小組成機關叫“虛子”,任何物質都是由若幹虛子組成的,類似于無中生有。毛主席則睿智地用哲學思想分析道:這個虛子怎麼從無中來的,又怎麼到無中去的,一定有一個過程。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毛主席與楊振甯

會見結束時,毛主席對楊振甯說:感謝你這位自然科學家,你對世界是有貢獻的。楊振甯則說,我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毛澤東聽完後哈哈一笑,擺了擺說道:這句話不對,不科學。

第二天,周總理和鄧穎超又在安徽廳宴請了楊振甯、杜緻禮、杜聿明及曹秀清。周總理一家和楊振甯一家像自家人一樣歡聚一堂,氣氛無比輕松融洽。席間,杜緻禮還和周總理開玩笑說:楊振甯是安徽人,酒宴就設在安徽廳。你們還是重男輕女,我可是陝西人哩!周總理聽見後哈哈大笑,鄧穎超則笑着說:下次在陝西廳。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杜緻禮與小孩

在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關懷之下,楊振甯和杜聿明都積極為祖國統一而努力。杜聿明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海内外報刊撰寫文章以及在電台發表講話,擺事實、講道理,勸告流落四處的師友及同胞回到祖國。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腎衰竭去世。去世前他曾立下遺囑:病危深思,最關懷者一言而已,盼在台之同學、親友、同胞們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為子孫萬代造福!

楊振甯亦是不辭辛勞為祖國而四處奔走,他于1979年1月成為“全美華人協會”主席,積極團結在美華僑,廣泛開展愛國活動。不僅如此,楊振甯還做出了大量實際行動支援祖國的科學事業與教育事業。他幾乎通路了國内所有重點大學,在近10所高校擔任名譽教授。在楊振甯的奔走操勞下,中國先後設立了“億利達青少年獎”“吳健雄實體獎”“陳省身數獎”等重要獎項。此外,楊振甯還多次出面向美國和香港的企業家募捐,資助祖國的學者外出進修。

楊振甯歸國,稱敗軍之将杜聿明為先生,周總理糾正:要叫嶽父大人

1997年,楊振甯出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幫助清華引進了姚期智等頂尖人才。同年5月25日,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3421号小行星被命名為“楊振甯星”,這是祖國對楊振甯的高度贊揚。2003年,楊振甯回國定居。2017年,楊振甯恢複中國國籍,并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