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的第三位物理学全才,这是世界物理学界给出的权威评价。当然,很多人并不关心杨振宁对物理学做出的贡献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只关注他的国籍变化以及他与翁帆的忘年恋,进而从事件表层出发对杨振宁形成了一个不准确的认识。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与翁帆

如果知道杨振宁是上世纪70年代第一个回中国的美籍科学家,如果知道周总理对杨振宁的关怀与重视,如果知道杨振宁一家的特殊身份,如果知道杨振宁的一片爱国之心,如果知道杨振宁在上个世纪为祖国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没人会说“杨振宁回国是为了养老”了。

下文以杨振宁第一次回国为中心,讲述杨振宁、周总理、杜聿明等人之间的故事。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青年杨振宁

1971年7月19日,杨振宁由巴黎乘飞机飞往上海,踏上了阔别26年之久的故土,成为了第一位回到中国的华裔美籍科学家。因为当时的环境较为复杂,杨振宁又加入了美籍,而且跟杜聿明是翁婿关系,杨振宁能第一时间回中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6年前,杨振宁以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通过公费留美,远渡重洋前去美国寻找大物理学家费米。1949年,杨振宁与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1954年,杨—米尔斯方程横空出世。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与李政道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国籍依然是中国,他是在1964年才加入美籍的。对于加入美籍一事,杨振宁后来曾这样说道:

对于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文化根本没有长期离开中国移民他国的观念,迁居别国曾一度被认为是彻底的背叛……我的父亲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之举,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对中国的现代数学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之前,杨武之曾与杨振宁在日内瓦匆匆见过一面。当时,杨武之拉着杨振宁的手含泪说道:振宁啊,是时候回祖国啦,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

在当时的环境中,杨武之能与杨振宁相见,和周总理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周总理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对杨振宁非常关心,既因为杨振宁一家都是科学家,也因为杨振宁的岳父是杜聿明。早在1954年之时,周总理就通过杨振宁向海峡对岸转告了杜聿明的消息,破除了“杜聿明遇害”的谣言。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武之(右三)一家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周总理亦第一时间派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这个科学家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另一个是师母王承书。张文裕启程之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请杜聿明写了一封祝贺信。杜聿明高兴地拿起笔,言简意赅地祝贺道: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在那之后,周总理还多次批准杨武之夫妇出国与杨振宁相会,使得亲人间能够交流感情,也使杨振宁能够了解祖国的真实状况。杨武之无比希望杨振宁能早日回国,至死都没有原谅杨振宁入美籍一事,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中国人对此耿耿于怀。

但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研究的是理论物理,即使当时回国也为“两弹一星”工程做不了什么贡献,但他本人的科学研究却会受到极大影响。此外,他的岳母与岳父曾被分隔在海峡两岸,情况非常特殊。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

杨振宁当时的处境,其实和傅雷之子傅聪的情况非常相似。傅聪也是在1964加入英籍的,对傅雷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以致于家书中断了好几个月。后来,傅雷在信中写道:再彻底的谅解也减除不了我们沉重的心情,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非短时期内所能平复。

但从傅聪的角度来讲,他其实只不过是不想自己苦苦追寻的钢琴事业被毁,不想回来面对复杂的局面。杨振宁其实也跟傅聪一样,他们并不是崇洋媚外,他们并不是想在外面过好日子,他们只是想要更好地去追寻梦想。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同情与理解。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傅聪

当然,杨振宁虽然加入了美籍,但他并不是就此对中国不闻不问。相反,因为内心承受的巨大煎熬,他比之前更为关注和中国有关的消息,比之前更迫切地希望踏上祖国的土地。他一刻也不敢忘记,自己身体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自己的根在中国。但是,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杨振宁都未能如愿。

直到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美国亦解除了禁止前往中国的禁令。杨振宁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当即给父亲写信道:想马上回国看望亲朋好友。杨武之收到信后极为激动,赶紧向国务院报告了这一情况。周总理当即给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国敞开胸怀欢迎杨振宁远洋归来!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当时的美国并不希望杨振宁这样一位顶尖物理学家回到中国,但是禁令已经解除,回国探亲又是极为正当的理由,美国方面再也无法阻挡杨振宁归国的脚步。因此,杨振宁顺利拿到签证,和妻子杜致礼一同乘飞机回到了上海。

杜致礼是著名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曾是杨振宁的学生。杨振宁194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南联大附中当了一年的老师。当然,那个时候杨振宁和杜致礼只有纯粹的师生之情。杜致礼后来回忆说:他当时是个好害羞的大男生。

杨振宁于1945年出国留学,两人之间便断了联系。缘分是一种极为奇妙的东西,杜致礼不久后亦出国留学,并和杨振宁在异乡偶遇。1949 年的一天,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餐厅吃饭,杨振宁推门进来用餐,二人不期而遇。他乡遇故知,两人又有师生之情,而且年龄也相差不大,很快就产生了爱情。一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美国成婚。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照

也正是在这一年,杜聿明及其麾下30万大军战败于淮海战场,被解放军俘虏。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则被败军带到了海峡对岸,艰苦度日。杜聿明被俘后曾认为自己完了,但令他深感意外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作为败军之将的杜聿明,受到了优待。

杜聿明亦放下思想包袱,诚心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在1959年位列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的首位。而在此之前,周总理早已通过杨振宁向曹秀清转告杜聿明的相关真实情况,使其及那边的朋友不受谣言的蛊惑。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和杜致礼回国后,先是在上海看望了父母。当时杨武之因为身患严重糖尿病而住院,住的是上海华山医院,接受的是最好的治疗。杨振宁看到这个情况后非常感激,真诚感谢各级领导的关爱。杨武之则拉着杨振宁的手,眼泛泪光,久久不语。这位老父亲的内心实在是百感交集,好在儿子终于回来了。

之后,杨振宁前往北京会见师友,并开出了一张长长的科学家名单,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又是初中同学及西南联大同学,更是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两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当时,邓稼先正在西北接受“学习”,杨振宁的归来可以说是使他转危为安。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与邓稼先

当然,杨振宁此次回京,真正的“重头戏”当属见周总理及杜聿明。1971年7月2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杨振宁与杜聿明夫妇,与会者还有杨振宁的弟弟和妹妹、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等人。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够抽出时间亲自宴请杨振宁,再加上此前对杨振宁的关心,可见周总理对杨振宁的关爱之情。

曹秀清在回国之前,便曾与杨振宁夫妇一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杨振宁称呼曹秀清为“曹妈妈”。但杨振宁对杜聿明则非常陌生,这才是这对翁婿第一次相见呢!因此,杨振宁在席间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听到杨振宁这样称呼杜聿明,赶紧用幽默的口吻纠正道:要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周总理与杨振宁

其实,杨振宁之所以这样称呼杜聿明,除了因为对杜聿明比较陌生之外,对杜聿明的特殊身份也是有比较大顾虑的。周总理的这句话,无疑完全消除了杨振宁的疑虑。这不仅消除了杨振宁的疑虑,也给足了杜聿明面子,还缓解了当时的尴尬气氛。因此,周总理刚说完这句话,杜聿明便对周总理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席间,周总理还风趣地对曹秀清说道:你要坐到女婿身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一番话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气氛无比融洽。之后,周总理和杨振宁进行了5个小时的长谈,从家庭生活到科学研究到社会问题再到国际动态,范围广泛、无所不谈、无拘无束。这次交谈使杨振宁更加深入体会到了新中国对他的关怀,使杨振宁更加坚定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想法。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此外,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也使杨振宁深受变化。踏上祖国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令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杨武之对他所说的“每饭勿忘亲恩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因此,杨振宁回到美国后,克服种种压力与困难,努力借助各种场合如实地对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作报告。

由于杨振宁的名望和地位甚高,为人和作风也深受赞美,他的演讲和报道引起了极为热烈的反响。在杨振宁的带动下,1972年起回国访问的知名华裔科学家有李政道、吴健雄、陈省身、丁肇中等60余人,他们纷纷为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此外,杨振宁还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使各地的华侨、华裔科学家及各国人民对中国有了更为客观的了解。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聂华桐教授即是深受杨振宁影响,继而归国为国效力的著名科学家之一。对于杨振宁热忱的爱国之心,聂华桐曾这样说道: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常常谈起在中国生活学习的那些日子,对于抗日战争期间流离失所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多年来和他相处,我深深感到他对中国的关心,关心中国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关心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关心培养中国的人才,关心中国的前途。对于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扶助。不仅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就是在华侨社会的人,也得到了他的帮助,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对于中国的那种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处的16年里,是深深地感受到了的。

在第一次回国之后的几年里,杨振宁每年都会和妻子一同回到祖国。每次他都能和杜聿明一家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一次又一次感受着周总理的亲切关怀。1973年夏天的时候,杨振宁和杜致礼到杜聿明家中午餐,杜聿明还邀请了黄埔校友郑洞国、侯镜如等人作陪。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杜聿明(左)晚年

这一次,杨振宁还提出了面见毛主席的请求。很快,杨振宁就得到通知:毛主席要见他。1973年7月17日下午,毛主席在住处会见了杨振宁,周总理和周培源陪同。一见到杨振宁,毛主席就说道,请代问你岳丈好!

之后,两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谈话中,杨振宁提到:当今物理学界有这样一个结论,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叫“虚子”,任何物质都是由若干虚子组成的,类似于无中生有。毛主席则睿智地用哲学思想分析道:这个虚子怎么从无中来的,又怎么到无中去的,一定有一个过程。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毛主席与杨振宁

会见结束时,毛主席对杨振宁说:感谢你这位自然科学家,你对世界是有贡献的。杨振宁则说,我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泽东听完后哈哈一笑,摆了摆说道:这句话不对,不科学。

第二天,周总理和邓颖超又在安徽厅宴请了杨振宁、杜致礼、杜聿明及曹秀清。周总理一家和杨振宁一家像自家人一样欢聚一堂,气氛无比轻松融洽。席间,杜致礼还和周总理开玩笑说:杨振宁是安徽人,酒宴就设在安徽厅。你们还是重男轻女,我可是陕西人哩!周总理听见后哈哈大笑,邓颖超则笑着说:下次在陕西厅。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杜致礼与小孩

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关怀之下,杨振宁和杜聿明都积极为祖国统一而努力。杜聿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海内外报刊撰写文章以及在电台发表讲话,摆事实、讲道理,劝告流落四处的师友及同胞回到祖国。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肾衰竭去世。去世前他曾立下遗嘱:病危深思,最关怀者一言而已,盼在台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杨振宁亦是不辞辛劳为祖国而四处奔走,他于1979年1月成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积极团结在美华侨,广泛开展爱国活动。不仅如此,杨振宁还做出了大量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几乎访问了国内所有重点大学,在近10所高校担任名誉教授。在杨振宁的奔走操劳下,中国先后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奖”等重要奖项。此外,杨振宁还多次出面向美国和香港的企业家募捐,资助祖国的学者外出进修。

杨振宁归国,称败军之将杜聿明为先生,周总理纠正:要叫岳父大人

1997年,杨振宁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帮助清华引进了姚期智等顶尖人才。同年5月25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2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杨振宁星”,这是祖国对杨振宁的高度赞扬。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2017年,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并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