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開課特别策劃 | 《父輩的旗幟》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作者:書香銅陵

“父輩的旗幟”

本期上線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講述的是吳岱将軍的故事。主講人是吳志民,吳岱将軍之子。

公開課特别策劃 | 《父輩的旗幟》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主講人吳志民

公開課特别策劃 | 《父輩的旗幟》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吳岱将軍

吳岱,1918年生于福建省長汀縣,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紅一軍團補充團連指導員、軍團直屬隊青年幹事。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組織幹事,教導二旅第四團政委,濱海軍區第六團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第三十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八軍政委等;參加過反“圍剿”戰鬥和長征。抗日戰争時期,為開辟和壯大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大貢獻,被授予“模範政治委員”稱号。解放戰争時期,先後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少共國際師的經曆

公開課特别策劃 | 《父輩的旗幟》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江西甯都縣正式組建

“曆史上僅存在532天的少共國際師走出了24位開國将軍”,主講人吳志民說道。

1933年5月20日,為了更好地抗擊和粉碎敵人的進攻,保護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局釋出了《關于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号召要更快地完成擴大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這次“擴紅”也給了14歲的吳岱參軍的機會。時任兒童團團長的吳岱,積極宣傳動員,最後帶着17位同村的夥伴一同報名。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正式成立,下轄3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中央蘇區有一萬多名青少年報名參軍,全師平均年齡不到20歲。

少共國際師成立後,進行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思想教育。在這兩個月的學習中,吳岱就對政治工作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學指導員帶着大家一起搞軍事技能比賽,還創新學習方法,在行軍過程中學字、認字。當時的師政委肖華得知後對吳岱說道:“連隊是紅軍的基礎,紅軍把連隊工作做好了,就像大樹一樣有了根基。”雖然有點似懂非懂,但不到15歲的吳岱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全世界有56個國家有少共國際組織,但隻有中國有少共國際師,而且是作戰部隊”,主講人吳志民說。結束訓練後,少共國際師便投入到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經過幾十次戰鬥,傷亡過半的少共國際師改編為紅十五師,開始長征,擔負掩護和殿後的任務。1934年11月底,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渡過湘江,紅十五師拼死戰鬥,傷亡慘重,僅剩2700餘人。1935年遵義會議之後不久,少共國際師與紅一軍團主力合并,至此,少共國際師走完了它短暫而光輝的曆程。

“一把炒米和三根火柴”的故事

主講人吳志民還回憶了父親講過的“一把炒米和三根火柴”的故事。1935年8月,吳岱在長征過草地的途中遇到了剛參軍時的指導員,此次的指導員已經瘦到皮包骨頭,不能動彈。他認出了吳岱,把自己僅存的一把炒米、三根火柴,還有自己的草鞋塞給了吳岱,好讓他活着走出草地,繼續革命。說完,指導員就去世了。“很多人知道自己不行了,把衣服脫下來,疊好放在身邊,等後邊過來的人,還可以繼續用。他們懷着堅定的理想信念,把活的希望留給别人,把死的機會留給自己,也正因為此,我們紅軍才能戰勝自然界的困難,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

榮獲“模範政治委員”稱号

公開課特别策劃 | 《父輩的旗幟》第二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吳岱與戰士們在一起

1944年,吳岱因在山東建立模範黨支部,培養了“老四團”、“老六團”兩支英雄部隊和無數英雄個人,獲得八路軍一一五師和山東軍區授予的“模範政治委員”光榮稱号。吳岱的工作經驗也被延安抗大總校編印成單行本,列入“學員必讀”書目。

在課程的最後,吳志民說,“父親說過,黨培養我成長,我為黨奮鬥終身。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課程内容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黨中央号召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作為網際網路學習平台,國圖公開課特别推出《父輩的旗幟》系列課程,邀請親曆長征的紅軍将士後代作為主講嘉賓,圍繞其父輩留下的珍貴曆史文獻資料,講述父輩們在長征過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勵後人學習、繼承和弘揚父輩的革命精神。

課程目錄

第一講 獨腳将軍的革命之路第二講 從少共國際師走出的模範政治委員

第三講 紅色簿記第一人

第四講 獨臂将軍賀炳炎

第五講 用信仰激勵人生 用鮮血染紅黨旗

第六講 長征先鋒中的先鋒

第七講 軍之良才

第八講 不忘初心 行程萬裡

通路課程詳情

來源:國家圖書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