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輩的旗幟丨那一年,父親率隊迎接解放軍進城

作者:新湖南

文丨劉士明

在長沙黨史陳列館的展櫃裡,一隻老舊黑色皮質公文包述說着當年的傳奇。它的主人就是我的父親——長沙市各界迎接解放聯合會(簡稱“迎解聯”)黨組書記劉晴波。

奉命考上中央大學

父親劉晴波出生在山東省菏澤縣一戶農民家庭。白天幹農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複習到深夜,最終以魯西南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立菏澤中學。抗日戰争爆發後,父親随不願做亡國奴的山東師生南遷,步行7000裡抵達四川綿陽,編入專門安置山東流亡學生的國立第六中學。不久,父親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面對國立第六中學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學生運動,當局派特務三次焚燒校舍,誣蔑是共産黨放火,逮捕進步學生30多人,制造了轟動一時的“綿陽國立六中縱火事件”。父親僥幸脫險步行到山城重慶。在重慶,父親與周恩來任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屬的青年工作委員會(簡稱青委,後改為青年組)取得聯系,請示去向。青委負責人劉光訓示他考大學,去高校開展學運工作。

父親隻讀了一年高中,要想考上大學談何容易。為了完成黨組織交代的任務,他廢寝忘食複習功課。1942年夏,父親化名劉憲貞,一舉考取了成都的燕京大學和四川大學及重慶的中央大學(簡稱中大)三個大學。根據劉光的訓示,入全國排名第一、國民黨勢力最強的中央大學,就讀于史地系。

地下學運三次遇險

父親邊讀書邊從事黨的地下學運工作,是由周恩來親自命名的地下學運組織“據點”的核心成員。他根據南方局副書記王若飛的訓示,組建了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社(簡稱新青社)并起草了章程。為反對内戰,呼籲美國學生督促政府停止幫助國民黨運兵,父親執筆代拟了《重慶大學生緻美國學生書》,1945年11月27日由《新華日報》刊出。

1946年1月25日,在敵人管控嚴密的陪都重慶,父親等中央大學新青社負責人排除重重阻力,組織發動了重慶大遊行。萬餘師生聚集國民政府前示威,孫科、邵力子代表國民政府,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産黨先後向遊行隊伍講話。這是重慶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學生運動,史稱“1·25運動”。

父親曾三次遇險。1946年,父親奉上級訓示離開重慶來到上海,任上海學聯和國民黨統治區全國學聯黨組成員,公開身份是上海儲能中學教員。其間,他介紹中大航空工程系校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壽先入黨。1948年夏,趙壽先遭特務密捕。1948年11月2日淩晨,趙壽先趁看守不備推開三樓小窗縱身跳樓壯烈犧牲。他用生命掩護了組織、掩護了父親。

父親離渝後,重慶發生了“挺進報事件”。中共重慶市委遭到敵特毀滅性破壞,江姐等一大批地下黨員被捕犧牲,也有叛徒供出了父親。1948年7月的一天,上海警備司令部派4名憲兵到儲能中學抓人。門衛一邊對憲兵诓稱:劉老師出去買香煙去了,你們等一下。一邊讓學生通知正在宿舍睡午覺的父親。危急之中,他僅穿着短褲、背心翻牆脫險。

不久,父親再遭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通緝,全國學聯黨組派他前往長沙,上司華中區湘鄂贛三省的學運工作。長沙解放前夕,成立了長沙市“迎解聯”黨組,父親任黨組書記,負責指揮全市迎接解放軍進城工作。

1949年8月3日,已經起義的憲兵10團劉元凱營長扣留了長沙特務頭子毛健鈞。起義将領陳明仁知道後表示反對。地下黨為顧全大局,下令放人。毛走脫後,調動3架敵機從衡陽起飛轟炸長沙,“迎解聯”的辦公地點湖南省參議會(湘江飯店舊址)是轟炸目标之一,所幸無人員傷亡。當晚,在傳回火後街途中的一條巷子裡,父親突遭潛伏特務行刺。特務連開3槍,警衛人員開槍還擊,特務倉皇逃跑,父親幸運地躲過了暗殺。

組織5萬市民迎解放

中共長沙特别支部(簡稱長沙特支)是中共湖北省工委于1947年建立的。1949年1月,根據上級訓示,長沙特支脫離湖北省工委,轉歸上海局直接上司。父親奉上海局常委兼組織部長錢瑛訓示,與化名陸方的母親假扮夫妻(後來在工作中産生真摯感情,結為真夫妻)從香港到長沙,接替陳克東出任長沙特支書記。

1949年7月1日,長沙特支與長沙市工委合并。8月1日,地下黨在長沙特支機關所在地火後街8号辦公,決定由父親擔任迎接解放軍進城的總指揮。“迎解聯”成立了以長沙特支黨員、湖南公醫院(現長沙市一醫院)代理院長曹國樞為主席的主席團,父親化名王益林兼主席團秘書長。

從成立黨組到大軍進城,隻有5天時間。父親夜以繼日地工作。困了,就蜷縮在長椅上小睡一會,然後用涼水擦把臉接着幹。長沙市162個群衆團體、230個機關和5萬市民,在年僅29歲的父親的上司下迎接解放。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部接到他的指令後,派了一個排的士兵前來保護中共地下組織在長沙的上司機關。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232師也奉命派出工兵連隊會同長沙市劃業工會,在東屯渡浏陽河上搭建了可以通行汽車的重載浮橋。

當時,解放軍138師司令部設在長沙縣春華山。父親将迎接解放軍進城方案裝在黑色皮質公文包内,3次往返春華山,3次修改方案,最終達成為防止敵機轟炸、解放大軍晚上從長沙東郊東屯渡浮橋進城的方案。這隻公文包也成了那段曆史的見證。

1949年8月5日傍晚,隻有50萬人口的長沙市,就有5萬市民在協操坪(現湖南省人民體育場)集合,父親率領“迎解聯”主席團為先導,與市民一起前往東屯渡迎接解放軍進城。古城長沙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責編:劉瀚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