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很多網友評論上班太忙,沒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 (圖源:網絡)

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該法從家庭責任、國家支援、社會協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促進家庭教育做出了規定,包括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援和服務”;為呼應“雙減”政策,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并在法律責任中,規定了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有家庭教育工作職責的政府部門、機構等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法律後果。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輿情概況

相關資訊釋出後,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截至10月28日零時,在網絡輿情監測系統(TOOM)中相關事件仍然排在近7天熱點事件榜單的第4位。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圖源:TOOM輿情監測系統官網截圖

以10月18日0時至10月24日0時為周期,通過TOOM輿情監測系統進行資訊檢索後發現,關于家庭教育促進法話題的輿情高點出現于10月23日(見圖1)。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圖1 家庭教育促進法話題走勢圖(圖源:TOOM輿情監測系統)

從圖1可見,僅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進法相關話題的資訊就達8840篇。其中微網誌相關資訊最多,總計4464條,占比達50.50%。而根據TOOM輿情監測系統的資料,從文章的情感屬性來說,整體來看,中性資訊最多,占比達到98%以上。

10月23日10時10分,新華社微網誌發文【#權威快報#|#家庭教育促進法表決通過#】。随後,@人民日報發文【@全體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中國青年報發文:#家庭教育促進法都說了啥#【劃重點!#九圖帶你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央視新聞發文【#國家立法建議9種家庭教育方法#】,@團結報團結網發文【#家庭教育促進法# 亮點解讀】,引發衆多新聞媒體和網民轉發評論,輿情迅速進入傳播高點,在新榜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關鍵詞,發現截至28日0時,資訊量近1.7萬篇。

截至目前,相關輿情熱度仍保持在較高位置,已形成“家庭教育促進法表決通過”“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九圖帶你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國家立法建議9種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多個微網誌話題。

網民觀點分析

筆者通過對微網誌話題“家庭教育促進法表決通過”的網民觀點[1]進行彙總分析,發現網民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大類(見圖2):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圖 2 網民評論分布圖

第一,指出上班太忙,沒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占比約40%(該類别下有些評論還内嵌回複,是以具體占比應該比這個大)。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鳄魚大幾:我也想家庭教育啊,關鍵是996沒有時間呀。

@狼尾巴搖啊搖:别讓父母加班呐。記得我小時候五點起床,我出門我爸還在睡,五點放學到家,十點睡覺,我爸還沒回家。一周能見到一次面吃一次飯已經很好了。

@ChenC2333_:高中老師,早七晚九,一周六天半,對教育孩子看不到希望。

第二,支援家庭教育促進法,認為現在家長做的不夠或不好的,占比約28%。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願華夏繁榮富強:别讓孩子,有了學校沒了家庭!家庭教育同樣重要!

@青春有你2-阿鹿:評論區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是每天長時間陪伴孩子左右,而是隻要你在孩子身邊,就給孩子正确的教育指導,隻生不教那孩子沒有家教,出了社會就是大問題[微笑]

@一個洋氣的微網誌昵稱:自己的孩子自己在家教不是是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嗎?你對孩子的影響并不是說996沒有時間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有功夫生孩子沒功夫教孩子[費解],真的絕!自己的孩子自己不上心[費解]。

第三,指出需要政策配套支援、監督落實的,占比約16%。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是愛拖鞋的姐姐吖:有個問題,怎樣判斷監護人是否做到這項法律所要求的那樣?

@ 不卑不亢的吃瓜:想法是好的,可是配套的政策和配套的設施跟不上,基礎問題不解決所有好的想法都無法落到實處。

第四,抱怨家長太難,不想生孩子的,占比約16%。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我真是愛麗絲:看完隻覺得大家都更累了,無論家長孩子還是老師[二哈]

@瓶裝杏仁璐:突然發現自己決定不結婚不生孩子真的省了好多事情,我趕緊去規劃自己的旅遊行程了!

啟示

近日,《家庭教育法促進法》表決通過一事引發衆多網民熱議,根據新榜的資料,截至28日,網上出現近1.7萬篇資訊。微信上,閱讀量10萬加的文章除了資訊釋出外,主要是解讀、分析該法案,以及給家長提供具體建議的。

如微信公衆号“央視新聞”推送的《原來家教好的人,都長這樣》分享了20個教科書級别的家教片段;“政事兒”推送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出台,今後須依法帶娃》分析了家庭教育立法的原因及其審議過程中法律名稱、“家庭教育”概念和幹預制度的調整與修改等等。微網誌對于此事的話題也主要關乎以上方面。

而對于網民熱議,網民提出最大的問題是:上班太忙,沒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無論是微網誌還是微信,指出父母沒有足夠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評論幾乎都是熱度最高、點贊數最多的。

筆者對此也深有同感,雖然不至于說“孩子,陪你就養不起你,養你就陪不了你”,但還是常常在陪伴孩子和職業追求之間捉襟見肘、左右為難。

是以,後續配套政策可以着眼于解決父母工作與家庭的沖突,建立家庭友好型的職場文化和制度安排,如提供彈性工作制和親子假期等,并在國家層面對此進行保障,或更多由國家而非用人機關來承擔成本。

同時,父母也應适當調整優先事項和取舍,但職業懲罰的代價不能無條件隻由女性一方承擔,否則将會進一步降低女性生育意願。家庭教育是以“家庭”為機關的,父母雙方都有其責任和義務。

針對認為現在家長做的不夠或做的不好,以及需要政策配套支援、監督落實的觀點,微網誌話題“國家立法建議9種家庭教育方法”,以及衆多文章已經為父母提供了很多有益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

至于監督父母遵從家庭教育促進法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曾表示,家庭教育促進法二次審議稿删除了對違反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有關罰款、拘留等處罰措施,拟突出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支援和服務,避免公權力對家庭的過度幹預。也就是說家庭教育促進法以提供支援和服務的鼓勵性政策為主,而非突出監督、處罰性的懲罰性政策。

針對不願生育的評論,自從二胎政策出台後,全國各地已經出台了不少鼓勵生育的配套政策。近年來,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從“雙減”政策,到在全國範圍内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再到這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從法律層面保障家庭教育的實施,進而從家庭、學校、社群到城市,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成才。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意在提高生育率,但需要注意在落實過程中,别走向政策的反面。

注釋:

[1]主要選取了熱度或點贊量最高的50條評論進行總結歸類(熱度最高的幾條評論還内嵌回複,是以共統計了數百條評論),由于微網誌的評論很少過濾,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網民的真實想法。

戴斯敏:三孩新政下呼籲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輿情分析與啟示

★ 本文作者:李彩霞,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編輯。

編輯:IPP傳播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建立。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國家高端智庫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