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蘇州河沿線重要節點的華東政法大學内的百年古銀杏,見證了蘇州河兩岸的發展變遷。在蘇州河華政段改建設計初期,如何在不影響古樹正常生長情況下對周邊環境進行景觀提升成為一道難題。市綠化市容局說,古樹管理部門在古樹保護和生态人文之間尋求平衡點,在“小尺度”裡做“大文章”。一起來看↓

屹立于蘇州河沿線重要節點的華東政法大學内的百年古銀杏,正是在這裡見證了蘇州河兩岸的發展變遷。
在蘇州河華政段改建設計初期,如何在不影響古樹正常生長情況下對周邊環境進行景觀提升成為一道難題。
保護古樹就是保護城市生态和曆史文脈
對此,市、區古樹管理部門多次前往現場勘查調研,确定了在古樹保護區(樹冠垂直投影外5米)範圍内使用透水透氣鋪裝,增加排水設施和全人工作業以此保護地下根系;調整古樹下種植的灌木和地被、對古樹周邊的喬木進行修剪等景觀提升措施。
經過各方努力,這株百年古銀杏和身邊的三棵水杉“夥伴”成了如今網紅景點——銀杏院。蘇州河與具有中西特色的曆史建築群相得益彰;在做好防範措施的前提下古樹又經受住了台風“煙花”、“燦都”的洗禮,在蘇河灣重新煥發生機,也成為蘇河華政段“一帶十點”亮眼的明珠。
蜿蜒的蘇州河
在華東政法大學拐了近180度的轉彎
900餘米長的岸線上
濱河開放空間約20100平方米
思孟園、格緻園、倚竹院、獬豸園、
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
法劇場、銀杏院、書香園
共同構成了蘇河岸線獨一無二的
“一帶十點”
銀杏院也讓華政這座百年名校
成為上海市内新的“寶藏打卡地”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編輯:黃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