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作者:上觀新聞

百年曆史建築修舊如舊,融入河景,老百姓在此流連忘返;“最美加油站”煥發活力,成了網紅打卡地;“城市邊角料”巧妙利用,為河畔居民的生活休閑增添樂趣……蘇州河黃浦段濱河空間,尺度更宜人、功能更多元、文脈更彰顯、生态更宜居。百年曆史建築華麗轉身南蘇州路76号,一座曆史老建築巋然屹立。老建築的一側是蘇州河,另一側的一街之隔是同樣充滿複古氣息的外灘源曆史建築,不遠處就是外白渡橋……不少遊人從外灘源走過來,會被這幢富有韻味的老建築吸引,拍拍照,再讀讀矗立在銘牌上的建築曆史故事;還有不少人坐在建築前的外擺位上,吹着江風、喝着咖啡,好不惬意。

這是蘇州河黃浦段公共空間景觀改造後的一處新共享空間:100多年前,這裡是上海劃船俱樂部,是達官顯貴們參與劃船活動的會所;100多年後,這裡是人人可以随時走進的濱河休憩空間。

沿河的優秀曆史建築是蘇州河黃浦段的寶貴資源,在蘇州河黃浦段公共空間景觀改造中,黃浦區仔細甄别、精心謀劃,将這些建築修舊如舊、重煥光彩。原上海劃船俱樂部就是其中之一。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原上海劃船俱樂部建于1903年,由東側船庫、中部會所、西側遊泳池三部分組成,紅色的磚牆、複古的雕花圖案……原建築造型很具特色,并一度作為黃浦區遊泳館使用。但遺憾的是,在時光荏苒中,建築遭受多次拆改。20世紀90年代初,因市政建設需要,部分建築被拆除。原建築保留下來的主體,在2010年由專家按照建築原貌進行了修複,但兩側建築已面目全非。黃浦區建管委改造時,确立了改造目标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保留建築原貌的同時,用一種特殊方式恢複建築的空間結構與形态特征,“喚醒”場地曾經的印記。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在西側,門頭被保留下來,但整體建築不存在了,本次蘇州河公共空間景觀提升工程中,依照遺留的門頭位置結合室外景觀、曆史圖檔等,使用鋼結構架構搭建起一個抽象化的結構架構,再現了原建築的架構感。鏟除地面草坪,還原遊泳池空間并進行複原性修繕,確定其曆史感,形成了一個既時尚又彰顯曆史厚重的下沉式開放公共空間。當藤蔓植物爬滿架構結構時,這裡将形成一個充滿生态綠意的空間,空間之下是恢複了原貌的遊泳池,人可以沿着台階走進遊泳池,享受身處“池底”的奇妙感覺……在東側,當年的船庫位置,轉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小廣場,廣場周圍設立了8組鋼結構燈架,組成了一個“燈陣廣場”。與西側一樣,燈架的組合還原了船庫的曆史空間,市民置身廣場中仰望燈架,上海劃船俱樂部曾經的“模樣”躍然眼前。修繕開放後的原上海劃船俱樂部,也成了很多公共時尚活動的舉辦場所。泳池空間曾經舉辦過創意集市等活動,遊人絡繹不絕,未來這裡可以作為展廳、咖啡廳、舞台、T台等被老百姓共享。“最美”空間綻放光彩利用與改造已有的設施與載體,賦予新的形态與功能,也是設計師在蘇州河黃浦段拓展公共空間的一種方式。中石化一号加油站位于蘇州河邊,建于1948年。原來的加油站就是尋常造型,不起眼。伴随着蘇州河黃浦段景觀改造,中石化一号加油站改造後成了“蘇州河邊最美加油站”,有年輕情侶在這裡拍婚紗照,有白領們将辦公室晨會搬到這裡來舉行。

改造後的中石化一号加油站,背對着蘇州河一側,保留原有的加油功能,但建築造型大變:清水混凝土澆築成“折紙”的造型,輕盈又簡潔。很多人開車來加油,遠遠看向這裡,以為是蘇州河畔新增的一座現代派藝術建築。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設計師王緒男說,加油站因為折紙的建築造型,被命名為“蘇河折”,折紙的創意來自對蘇州河上的浪花的想象。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中石化一号加油站的另一側,面向蘇州河,正是好風景。在這裡打造了超市與咖啡館業态。同樣是“折紙”造型的建築,一樓超市與二樓咖啡館采用通透的大玻璃窗設計,可看風景;二樓咖啡館還打造了一個突出的大露台,是最好的觀景位。記者采訪時,大露台上坐得撲撲滿,據說很多消費者早早就來占位。王緒男告訴記者,三四月份是這裡最美的時候,因為大露台前種植了一棵超級大的櫻花樹,三四月正是櫻花開放時。坐在露台上,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蘇州河,眼前花團錦簇……“蘇州河邊最美加油站”旁邊,連着一片“櫻花谷”——因為種植了很多櫻花而得名。櫻花盛開時,這裡是一片粉色的海洋,花瓣片片飄落在地上,很是浪漫。高低錯落的開放空間,人可以在其中走上走下,也可以坐在其中休憩。因為這裡非常安靜,特别受到白領喜歡,很多白領下午喜歡帶着電腦到這裡來辦公。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誰能想到這樣的一處空間,竟然也是環衛勞工存放環衛工具的“道班房”。設計師将這裡重新規劃,保留原來建築的結構架構,但打開了所有的隔牆,讓這裡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建築。采用輕盈的鋼結構與混凝土搭配,打造了下層的休憩區,上層的鋼結構遊廊,再配以櫻花樹等綠植,讓這裡變得“好玩”起來。道班房的功能則被巧妙隐藏在下層的一個個小房間中,不易被發現。再向東去,是一處輕盈的建築空間——蘇河驿站,位于南蘇州路與乍浦路橋的交會處。原有建築是并排的兩棟房子,中間由臨時搭建的棚架相連,東西側還有水泵房及其配套的小型變電房、垃圾壓縮站、公共廁所等等。改造後,一些原有功能設施被“隐藏化”保留,整個建築變身混凝土色、富有設計感的空間,這裡也有着最好的觀河視角,現在是休閑驿站與街道黨建服務中心,老百姓随時可以走進去。蘇州河黃浦段的“美”正在慢慢發掘中。蘇州河黃浦段景觀改造正進一步向腹地延伸,臨河的135地塊最近完成了舊改,黃浦區将拿出這個地塊與蘇州河沿線關聯,打造有曆史感、可共享的公共空間。不放過一塊“城市邊角料”夜幕降臨,蘇州河黃浦段靠近溫州路的岸段邊,一個方方正正、酷似“魔方”的建築物發散出淡淡的黃色光芒……這是蘇州河黃浦段公共空間景觀改造中又一網紅景點——水文站。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水文站是蘇州河邊一處重要的公共設施,但建築外形比較老舊、單調,與景觀提升後的蘇州河黃浦段風光不比對。區建管委對這裡進行了改造,外牆面包裹了一圈鋁制網片,形成了有現代感的立方體,内置相對柔和暖色的金色燈光。白天,這裡是個四四方方的盒子,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夜晚,亮燈後,這裡宛如一個金色的大燈籠……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不像黃浦江公共空間大開大合,蘇州河沿線的公共空間有限,蘇州河黃浦段的公共空間景觀改造更是要“螺蛳殼裡做道場”,設計師不放過一點點沿河空間,為老百姓打造觸手可及的空間。原來在水文站的兩側,有幾個簡簡單單的健身設施、一些綠化;改造後,綠化景觀有了很大提升,健身設施也全部換新。水文站背後是兩個沿河小區,但沒有小區公共空間,如今水文站以及周邊成了兩處小區居民的“私家花園”。記者采訪時,正是下午,陽光正好,一位媽媽帶着小寶寶來到小花園,媽媽在健身器材上健身,寶寶則躺在嬰兒車中,盯着水文站看……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在水文站面向蘇州河的一側,設計師打造了兩個親水準台,這裡現在也是周邊居民最喜歡的空間。兩個平台好像米老鼠的耳朵一樣,圓圓的造型,伸到蘇州河面上,人站在親水準台上,腳下是蘇州河,眼前風光無限。這個平台設計非常巧妙。王緒男告訴記者,兩個平台不占用蘇州河河面空間,設在水文站觀測記錄使用的裝置平台之上,沿着原有防撞墩的輪廓設計。

最美露台、最美建築、最佳取景地……“打卡”蘇州河,這些景點千萬别錯過

一些城市邊角料也被利用起來。在蘇州河黃浦段沿線的一個小區外牆外,原來有一處向街面突出的圍牆,與另一處向小區凹進的圍牆組成了一處“三角地”。過去這裡就是“空白地”,這次設計師設計了花架、座椅,種上藤蔓植物,這裡俨然成為一處口袋花園。

欄目主編:唐烨 文字編輯:唐烨

來源:作者:唐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