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25日電(記者有之炘)曆史悠久的建築群、寬闊的緩坡草坪、蘇州河沿岸怡人的垂柳……24日,華東政法大學長甯校區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來自上海紐約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的近百位留學生,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的組織下,同學們零距離領略蘇州河華政段濱水岸線的獨特魅力。
“十三五”期間,上海謀篇“一江一河”,打造“城市項鍊”。其中,于今年9月底正式對公衆開放的蘇州河華東政法大學段景觀,将優美的濱水岸線同優秀的曆史建築風貌完美結合,以濱河慢行步道串聯起多元、鮮活、共享的濱河公共空間。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陸建非表示,“外國留學生看上海”旨在幫助在滬留學生更好地認識上海,今年的活動主題為走進擁有凝結中西文明精華建築群的華政校園,希望從閱讀上海的建築開始,讓留學生更深入了解中西交彙、海納百川的曆史和文化,為他們提供更多元的視角。
在留學生實地參觀前,華東政法大學校園景觀和濱河景觀總設計師薛鳴華一一介紹了獬豸園、華政橋、桃李園、法劇場等景觀的亮點,生動講解在盡可能還原曆史建築原貌的同時,打造多元共享的蘇河活力空間,将大學之美融入城市之美,為城市建設增光添彩。
位于蘇州河濱的獬豸園是一個呈梯形的中式小園林,園内的橋、竹、楓形成了清雅的風格。園中有一獬豸樣的假山石,在中國古代神話傳中,獬豸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在參觀過程中,留學生們紛紛在園内駐足、打卡拍照。

圖為留學生在參觀時打卡拍照。新華社記者有之炘攝
來自賴索托的許曼是華東政法大學研二學生,她很興奮地拉着同學在華政橋景觀節點前合影。許曼笑着向記者表示:“雖然我是華政的學生,但平時在另一個校區就讀,對于這個校區的靓麗風景從未好好觀賞過。這次參觀帶給我一個新鮮的感覺,我會推薦同學和朋友們來這裡走走,這裡有開闊的空間、五彩的花卉,真的很漂亮。”
在上海紐約大學大四留學生康納看來,這次實地走進華政校園參觀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曆史文化課。“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一直很有興趣,這樣的活動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上海。”康納說,“我還在嘗試學說上海話,因為上海就是我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