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警察局“團圓行動·讓愛回家”認親儀式現場,38歲的陳某新與父母相擁而泣,被拐32年後,他終于與親生父母團圓。
陳某新原名胡某化。1989年12月,胡某化的父親在銅鼓縣大塅集鎮一處工地做小工,6歲的胡某化在附近玩耍。中午時分,胡某化的父親發現兒子不見蹤影,親人們在周邊打聽尋找,沒有任何消息。多年來,胡某化的父母一直未放棄尋找兒子,輾轉鷹潭、宜春等多地尋親。
胡某化的走失也成了銅鼓縣警察局刑警大隊以及大塅鎮派出所民警的一塊心病。大塅鎮派出所原所長何鷹介紹,10年前剛到大塅任職便了解了案情,并曾根據當時收集的線索前往陝西省尋找胡某化,但最終無功而返。
30多年來,胡某化的案子卻一直牽動着民警們的心,每一次刑事技術得到更新,民警就會再次采集胡某化父母的血樣錄入資料庫,并多次前往宜春、南昌、上海等地尋訪。2017年,銅鼓縣警察局民警曾前往南昌市排查一名高度疑似對象,但在最後複核時遺憾排除。
今年1月,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被拐失蹤兒童“團圓行動”,銅鼓縣警察局積極響應,刑警大隊仔細梳理基礎資訊,再次采集胡某化父母血樣進行DNA資料分析,并錄入拐賣失蹤兒童資訊平台進行比對。9月,平台比對到了在江蘇省太倉市工作、籍貫為福建省莆田市的高度疑似對象陳某新。
“一方面,我局立即聯系胡某化父母進一步核實确認。另一方面,我們請求宜春市警察局刑警支隊協助,與陳某新取得聯系,成功采集到了他的口腔拭子。”銅鼓縣警察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隊長黃希說。
9月15日,銅鼓縣警察局對雙方DNA資料進行正式比重,後經宜春市警察局、江西省公安廳、公安部複核,于10月25日最終确定:胡某化父母為陳某新的生物學父母親,并通知了雙方人員。
據了解,陳某新最後被福建省莆田市忠門鎮沁頭村一對夫婦收養。“養父母一直支援我尋親,并沒有隐瞞我被抱養的身份。2019年,村幹部讓我前往當地派出所采集血樣,錄入拐賣失蹤兒童資訊平台的資料庫。經過兩年的比對,終于找到了親生父母。”陳某新說。(黃嘉誠 周錦平 姚兆)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