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龍啊,是媽媽啊,你還記得我不?媽媽找你找得好辛苦啊!
今天上午,一場等待了21個春秋的團聚在重慶市警察局九龍坡區分局實作。在楊家坪工作的馮慧秀與21年前被拐賣的兒子緊緊相擁,割舍不斷的骨肉深情、跨越多年的牽腸挂肚,此時此刻化成了喜悅的淚水。兒子早已淡忘了鄉音,母親甚至要用不熟練的國語與兒子交流,但他們相信這不是問題,他們相信一切會好起來,就像馮慧秀一直沒有放棄相信,這個原本已經“散掉”的家庭,總有一天會重圓。

一家之觞:兒子不見了,一個家庭散了
1997年春節前,重慶永川的一對夫婦潘友斌和馮慧秀迎來了身份轉換,他們的兒子龍龍出生了。
兒子的出生曾帶給這個家庭很多快樂時光,原以為日子就會這樣平平淡淡度過,不曾想,一切在龍龍3歲那年發生了變化。2000年初,夫妻倆帶着兒子到重慶主城遊玩,社會閑雜人員王某趁着老潘喝茶看報的一瞬,一把拖走了龍龍!
兒子被拐,老潘兩口子的生活變化很大,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籠罩在兩口子之間,但他們無暇顧及這種情緒,周邊區縣,臨近的省份,乃至廣東、福建都找了個遍,每攢夠一次路費,他們便出發,找孩子成了夫妻倆支撐下去的動力。可茫茫人海,孩子要怎麼找?他們隻有笨辦法,靠一張嘴打聽,靠一雙腿找尋。
大海撈針式的找尋,換回的是一次次的失望,而那種說不出的情緒再次出現,壓得人透不過氣。而這種情緒一旦說出,就一發不可收,母親指責父親沒有看好孩子,父親則反問對方當時又去哪了……互相埋怨、互相指責,這不是情緒的出口,隻能讓氣氛更加壓抑,原本和睦的夫妻倆,離了婚,這個突來的變故,讓一個家庭徹底散了。
母親之願:尋子路漫漫,可路在何方?
2003年,拐走龍龍的王某被重慶警方抓獲,其因拐賣兒童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盡管王某伏法,但據其交代,自己将龍龍帶到四川蓬溪,賣給了當地的人販子,就再也沒有消息。
線索在王某這裡斷掉了,馮慧秀已經去過好多趟四川,人生地不熟的她哪裡能問出答案?能做的隻有求助外出的親友多方打聽兒子的下落,不放過任何一條消息,但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歎息。
生活要繼續,馮慧秀重組了家庭,又生下了一名孩子,新生兒的誕生短暫地讓她忘卻過痛苦,可哪一個子女不是自己的心頭肉,豈是說說就能夠割舍的?
這麼多年,馮慧秀一直生活在重慶主城,無論怎麼搬家、換工作,離孩子走丢的地方總不超過五公裡,老母親一句話很紮心:“我就是怕孩子回來,找不到回家的路。”
可回家的路在哪裡?馮慧秀不知道,她沒有意識到,這條路自己早已鋪就——在龍龍剛走失時,自己曾與潘友斌在公安機關采過血,那次所采血樣正是21年後母子團聚的關鍵!
多方協助:母子終團圓,父親已看不到
時間來到今年7月,山東男子張曉軍兩年前在江蘇蘇州采過一次血,與全國打拐庫的兩份血樣碰撞,經過大資料分析,該男子疑似潘友斌與馮慧秀的親生兒子,後續通過九龍坡警方和蘇州警方的幫助,多次問詢複核,最終确定該男子就是馮慧秀被拐21年的兒子!
原來,當年龍龍被拐賣到山東,被養父母取名為張曉軍,由于年紀小,張曉軍對于自己的親生父母完全沒有印象,後來跟随養父母家的親戚到蘇州工作,如果不是因為機緣巧合在當地采血,或許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2021年10月28日,母子結束近1600公裡的分隔、21年的等待,終得團圓。遺憾的是,潘友斌已于今年1月去世,沒能在有生之年再見一次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
今年以來,九龍坡警方在重慶市警察局刑偵總隊指導下積極開展公安部組織的“團圓”行動,見證一場場跨越多年的重逢、一個個破碎家庭的重圓,已經幫助16個家庭成功團圓:
鄭先生年幼時放學途中走失,與家人相隔不到百公裡,卻分離31年不得見,6月1日,九龍坡警方将他送回福建老家,與親生父母相認;
不到2歲就與家人走失的蔣女士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5月20日,在九龍坡區公安分局,她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也終于知道了自己真實的年齡;
來自安徽的劉師傅遍尋大江南北,始終沒有女兒的消息,離散12年,在警方幫助下,終于在7月4日一家重逢……
民警介紹,目前找到被拐多年的孩子最理想最有效的手段是全國打拐DNA資料庫。以下兩類人員需要盡早采血入庫:一是失蹤被拐兒童的父母(還未到公安機關采集血樣的);二是疑似被拐人員(含收養、領養、抱養、流浪乞讨等人員,還未到公安機關采集血樣的)。
警方呼籲,凡屬這兩類人員,請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免費的血樣采集,提供失蹤人員的照片。資訊采集越充分,成功比對的希望就越大。
(文内人物均為化名)
重慶之聲記者 康橋
來源: 重慶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