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亦稱“不寐”、“不得眠”、“目不暝”等,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病症。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髒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

失眠症3大病因
1、情志失常
喜怒哀樂等情志過極均可導緻髒腑功能失調,而發生不寐病證。 或由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内熾,擾動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無度,心神激動,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驚恐,導緻心虛膽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于中,痰熱上擾,胃氣失和,可緻失眠。此外,濃茶、咖啡、酒之類飲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勞逸失調
勞倦太過則傷脾,過逸少動亦緻脾虛氣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無源,不能上奉于心,而緻心神失養而失眠。或因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心傷則陰血暗耗,神不守舍;脾傷則食少,納呆,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心失所養,而緻心神不安。
日常如何調理和預防失眠症?
1、針灸療法
主穴:神門、三陰交。
配合調理穴位:肝郁化火加行間、太沖穴;脾胃不和,痰熱内擾加足三裡、豐隆穴;陰虛火旺加腎俞、太溪穴。
2、預防護理
(1)喜怒有節,解除憂思焦慮,保持精神舒暢;
(2)睡眠環境宜安靜,睡前避免飲用濃茶、咖啡;
(3)不要熬夜,晚上11點至淩晨3點是肝膽的最佳排毒時間,需熟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4)經常食用紅棗、薏米、玉米、小米等,可以補氣血;
(5)睡前可以把手疊放在小腹上,采用腹式呼吸,把注意力轉移到小腹,可以配合默念數數,加快入眠;
(6)睡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至額頭有些許虛汗為佳,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品質;
(7)适當地運動,如練練太極拳、瑜伽、跑步、遊泳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