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第75世孫,福州文儒書院院長,進階研究員,儒學家、書法家、進階經濟師孔海欽老師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有詩氣自芳華,有禮行遍天下”。9月11日晚上,長沙普瑞大酒店,第44期國學與教育高峰論壇暨第五期鄉村國學教師文化素養提升班,請來了孔子第75世孫,福州文儒書院院長,進階研究員,儒學家、書法家、進階經濟師孔海欽老師,為學員主講《〈禮記·學記〉的教育思想與實作路徑》。
孔老師步履輕盈走上講台,當四百多名學員和奉獻者向老師敬問候禮時,老師從容有緻,溫文爾雅的回了一個标準的儒家禮。
兩個小時的課程中,孔老師引用《論語》《中庸》之經典篇章、引用《詩經·鹿鳴》《日行一善歌》之華彩章節,聲情并茂,邊教邊吟邊唱地進行授課。
孔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古代的教育思想對當今社會教育改革、發展的啟示作用;然後闡述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之後解讀教育的功能和“人人皆可成堯舜”的思想目标;最後提出自己的主張:學習了解《禮記·學記》,讓幾千年的文明在當今社會重新綻放!
講課結束後學員和奉獻者紛紛購買孔海欽老師的書籍并請他簽名
《禮記》之《學記》以其記人學教之義,排列第18篇,“言古者學校教人,傳道、授受之序,與其得失興廢之由,兼大、國小言之”是先秦時期之教育的全面、系統總結。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過程中,孔老師分了五個部分來概括《禮記.學記》的教學内容:
一、化俗為雅,化雅為貴
通過學習雅俗文化,化俗為雅,化雅為貴;學習經典文化,培養有國家使命,社會責任,家庭傳承,自我修養的貴族精神。“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故設學校以教之,使民常學不舍。“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家長、師長,校長、上司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學生、下屬審美觀、曆史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分享美。
二、常資經典,如琢如磨
孔老師引用 《詩經·木瓜》的瓊琚、瓊瑤、瓊玖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相得益彰,把每一個人當作玉來琢麿,把每一個人當成器來尊重。回歸潔白如玉,思無邪精神。“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三、教學為先 教學相長
《孝經·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如果不學習,也不知道他的好處。從知不足然後知困,知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強,培養自學能力,自律能力強大自己。“凡學,官先事,士先志。”“不遷怒,不二過,不深怨”。春秋學禮樂,秋冬學詩書。禮以铄外,樂以和内。
四、君子之學 為學日益
“君子之學也,藏焉,脩焉,息焉,遊焉”——入學受業,深習于事,退而私居,遊心居學。其修有成,學有成就,日積月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詩》雲:“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五、師道尊嚴,心懷感恩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最優秀的老師是直達學生内心深處,不僅僅教學生書本知識,五聲、五色、五官、五服,無用之用,乃大用。作為老師“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兩個小時課程,學員們都感到時間太快,意猶未盡,在老師邊引導邊啟發邊唱邊吟的活躍而歡快的氣氛中,感受到國學經典之魅力。
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其實隻要我們有顆歡喜、敬畏、祟善、敦厚的心靈,一樣會容止若思,言辭安定,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可久可大,其惟學欤,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未來可期。
文/ 李慧中
攝影/ 葉新球 周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