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茅台,人們對他的紅色曆史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而關于五糧液的紅色基因,相信大多數人并沒有像了解茅台那樣去了解五糧液紅色曆史。
五糧液的誕生地宜賓,本就是紅色故裡,造就了宜賓人民堅忍不拔的鬥争精神,湧現了一批具有愛國思想,勇于探索救國救民,用擔社會責任的進步青年,優秀企業。從英雄兒女趙一曼到“草鞋專員”李鵬到五糧液傳承人鄧子均,他們給宜賓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财富,在宜賓這片土壤之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上個世紀40年代,抗戰日趨激烈,日本飛機轟炸到了宜賓,許多群衆流離失所,宜賓利永川酒坊老闆鄧子均廣發米票給受難群衆,憑米票即可到“利川永”領米一鬥。其長子鄧龍光曾跟兒子鄧真遠回憶道:“當時不到3個月就發米近千擔,救了很多人的命。”
解放不久,時任宜賓第一屆專員公署專員的李鵬提出,“要把五糧液作為地方财政的重要來源,大力發展五糧液生産”,于是将以“長發升”“利川永”“全恒昌”為首的8家古傳釀酒作坊進行整合、統一經營,組成“宜賓市大曲酒釀造工業聯營社”(五糧液酒廠前身)。初期,因生産産量和産品品質始終達不到要求,專員李鵬也嘗試過很多種方法,仍無法達到要求。後在多位酒坊老闆極力推薦下,專員李鵬大膽決策,三次躬身拜訪“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請已在家頤養天年的鄧子均再次出山親自指導五糧液釀造。
面對五糧液生産中出現的問題,鄧子均根據自己一生的釀酒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經過“利川永”的試生産,釀出的五糧液在品質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後,78歲高齡的鄧子均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并獻出私傳了數代的“陳氏秘方”。在李鵬專員的全力支援及陳氏秘方的加持下,五糧液酒的品質、産能均得到顯著提高。

為肯定鄧子均對“五糧液”作出的特殊貢獻,黨和政府增補鄧子均為政協委員,特聘為“酒類專賣管理處”技術指導。為此,李鵬專員曾說:“不要把鄧子均看簡單了,同樣的糧食,之前一點酒都造不出來,我叫他看看,就生産出了幾萬斤酒,而且還把秘方和技術獻給了政府。”
宜賓專署專員李鵬作出的大膽、果斷決策和大力支援,為五糧液的重創提供了思想、組織保證;五糧液傳承人鄧子均,在黨的号召下,主動獻出釀造技術,這也為五糧液重創提供了技術保證。現在的五糧液已從過去一個地方小酒廠成長為特大型國有企業,這一路走來在黨的上司下,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為己任,不辜負黨和人們的厚愛。為這一縷濃香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