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第二章 人物簡介之兩院院士

人物簡介入編條件:收錄當代的省部級以上黨政軍屆人物,兩院院士、教授以及相當級别的科技工作者,省部級以上勞模、道德模範、先進工作者,大國工匠、企業家,相當于專家級别的作家、畫家、藝術家、歌唱家及文化藝術工作者等,凡符合條件的人員,個人簡介字數控制在300字左右。資料來源:以統譜稿為主,再擴大範圍收集範圍,從各地《蔣氏宗譜》中記載的人物進行補充。人物資訊,采用網絡或有關報刊、典籍公開的人物資訊為準,以規避個人隐私和政治上的分歧與偏見。人物簡介分為黨政軍屆人物、科技工作者、先進模範人物、企業家、文化藝術工作者五節呈現。

第一節 黨政軍屆人物(暫空)

第二節 院士科技工作者

一、兩院院士:

(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共7名):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莊德,男,漢族,1955年8月生,遼甯大連莊河人,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陝西省委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主委。1977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畢業。1988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任西安交通大學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長。1998年5月,加入民盟。1996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2004年,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2011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2020年11月,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洪德,男,1942年7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原籍湖南省長沙市,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瓦斯輪機專業,獲學士學位。1968年3月至1978年9月,在青島汽輪機廠工作。198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學生院,獲碩士學位。1981年7月至2004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實體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1987年至1989年,擔任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通路山東青島汽輪機廠技術員、設計科主機組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11月,擔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擔任航空發動機與瓦斯輪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論證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興偉1959年3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究員、主任。1978年考入山東海洋學院;1982年畢業進入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3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6年擔任國家海洋局海洋衛星總體部主任、總設計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當選為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委員。他長期從事海洋衛星事業的研究,率領組建了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提出了中國海洋衛星系列化發展規劃,推動了中國海洋系列衛星的發展程序。帶領團隊完成了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建設,把中國第一顆自行研制的海洋水色衛星地面系統研制成功。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士成,1934年9月23日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化纖工程設計與技術管理專家,中國聚酯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進階工程師、顧問。1953年考入華東化工學院;1957年畢業後進入化工部有機化工設計院實習,并先後在化工部第四設計院、化工部第九設計院、化工部第九化建設計所、紡織工業部設計院、儀征化纖工業聯合公司、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998年擔任中國石化儀化股份有限公司顧問;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擔任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理事長;2006年獲得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2014年獲得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特别貢獻獎。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劍春,1955年2月9日出生,林業工程專家,江蘇省溧陽市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産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産化學工業研究所所長,擔任中國林學會林産化學分會副理事長、生物基材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以及生物質能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1980年1月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帶領團隊潛心于農林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突破了炭材料和生物燃料等高值産品制造關鍵技術,創制出連續化生産核心裝備,成果成功應用于全國15個省和自治區,成套技術裝備出口日本等10多個國家。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獎勵10項,發明專利69件,科技成果轉化20餘項。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亦元,男,1928年11月17日,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農業機械化專家和工程學家,東北農業大學教授。1950年畢業于金陵大學農業工程專業,同年10月到東北農學院任教,曆任東北農業大學農機系(工程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至1959年,在蘇聯師從榮譽院士列多希聶夫教授進修;1982年至1983年,在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通路深造;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創造性地進行谷物割前脫粒收獲機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動了中國谷物收獲機的創新和發展。在機械設計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方法方面,對傳統理論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準則的應用更易推廣。對農業工程教育體系的改革作了大量工作,潛心緻力于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農業機械專門人才,先後發表論文60餘篇,著作4本。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新松,男,1931年8月3日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中共黨員,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863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1951年9月考入交通大學電機系工企自動化專業,1952年9月在北京俄專留蘇預備部學習,1953年9月因國家教育部撤銷派遣計劃,傳回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1956年9月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1965年9月,調到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曆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實習研究員、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所長,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是我國機器人事業的開拓者,在多種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工程應用及産業化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兩項。發表論文幾十篇,主編《機器人學導論》。

(二)中國科學院院士(共6名)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華良,男,1965年1月生于江蘇常州,藥物科學學家,1987年蔣華良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系;1992年獲得華東師範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5年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曆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所長;199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4年擔任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2013年至201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系統發展了藥物作用靶标發現和藥物設計理論計算新方法,為新藥研究提供工具,獲得國際同行和工業界廣泛應用。數個候選新藥進入臨床研究或獲得臨床批件,并實作技術轉化。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專著8部,申請專利80多項。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有緒,男,回族,1932年5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1957到前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進修。任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态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長期從事大興安嶺、川西、滇北、天山、阿爾泰山等天然林區綜合考察,主持川西亞高山林、海南尖峰嶺熱帶林、中亞熱帶杉木人工林、毛竹林等定位研究,海南大農業考察,東北天然林區立體林業經營研究以及暖溫帶及熱帶生物多樣性研究。先後獲林業部科技進步獎、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兼任《林業科學》副主編,《林業科學研究》《自然資源科學》等刊物編委,國家氣候委員會委員等。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麗金,男,1919年4月15日生于北京,籍貫浙江杭州,1944年畢業于輔仁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4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先後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包括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及維生素D的部分合成工作。1955年回國後,從事中國大漆漆酚的研究,硼氮六環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感膠片助劑的剖析等。1978年以後,開展了光化學研究,在藥物、塗料、雜環化合物、感光材料有機助劑的合成與結構鑒定、中國大漆漆酚的研究成績卓著。1986年獲中國國防專項中國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翻譯出版《現代分子光化學》一部。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民華,男,1935年8月16日生于浙江臨海。1956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化學系。1978年,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所長;1987年,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9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1991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專家組長、首席科學家;2000年,任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04年,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國功能晶體研究和開發的先驅者和帶頭人之一。首次探索把有機基團和無機基團結合起來的有機金屬絡合物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系列的研究領域,形成了有特色的、國際上稱為半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的新方向。該晶體獲得國家三部委工業新産品二等獎。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明謙,男,1910年11月10日生于四川蓬溪。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家1944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有機化學、藥物化學研究,重視科學現象的個體性與整體性關系。早年從事藥物化學研究,側重藥物分子結構與藥理作用的關系。20世紀50年代開始了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能定量關系的研究。1962年提出“誘導效應指數”,用于非共轭體系有機物性能的預測,得到了廣泛的承認。1977年提出了“同系線性規律”,适用于定量計算和預測所有有機同系物系列的性能與結構關系。先後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專著4種,這些著作仍為國内外廣泛引用,并獲較高評價。

《中華蔣氏統譜》人物編——人物簡介

蔣錫虁,男,1926年9月5日生于上海,祖籍南京,1947年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1952年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提出并驗證了氟烯能與SO3反應生成β—磺内酯,曾列入國際知名的工具書内。上司完成了多種氟橡膠和氟塑膠的研究工作,為軍工民用作出了貢獻。主要從事自由基化學和單電子轉移,有機氟化學,反應機理及新型反應,微環境及溶劑效應,疏水親脂作用等方面研究,1978年在國内建立了實體有機化學實驗室,在有機氟化學、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和親鹵反應,結構——性能關系,新穎反應機理探索,溶劑和微環境效應,疏水——親脂作用等方面,均有建樹或突出的貢獻。代表作有《有機分子的簇集和自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