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曆史故事#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解決了吳國問題,楚康王終于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對付晉國佬上了。該怎麼對付這号稱中原霸主的晉國呢?楚康王思考了很多,他希望晉國亂一點,再亂一點。

晉國此時怎麼樣了呢?

晉國自晉悼公薨後公室勢力大跌,大權基本旁落到六卿手中。公元前648年,趙氏孤兒趙武任中軍帥,晉國由趙氏、荀氏、韓氏、魏氏、中行氏、智氏這六大家族掌握。

趙武算是一個溫和派,他雖以武為名,但内心不想打仗。隻是齊國最近很不老實,多次挑起戰火,是以趙武便召集各諸侯出了一次兵,教訓了一把齊國。

對于楚國,趙武執政下的晉國很清楚,這不是一個打幾場仗便可以讓他服的大國。當然,在楚康王上司下的楚國眼裡,晉國更是不易撼動。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晉、楚兩國都很清楚,晉楚兩國争雄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不,應該說是整個春秋江湖的傷。晉國需要更多的精力處理内政,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家族的栾氏家族之亂後,晉國權力需要重新配置設定。

楚國也需要和平,吳國威脅暫時消除,楚國内部的政治鬥争也需要楚康王去協調。齊國的齊頃公不服晉導緻的晉齊之戰後,齊國迅速内亂,到後來,國君也被殺了。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至于其他的鄭、宋、衛、曹等等諸侯國,在春秋到了這個時期,跟着晉國一會兒打這個一會兒打那個,都累了。

這些諸侯中受傷最重的鄭國、宋國終于發出了世界需要和平的呐喊。

與上次一樣,這一次又是作為周朝貴賓的宋國出面了,上一次,是宋國右師華元為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被曆史記住了。

這一次,是一位叫向戍的宋國大夫,積極奔走晉楚兩國,終于說服晉楚兩國坐到了談判席上。這便是春秋史上晉楚第二次弭兵會盟。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弭兵的意思是放下刀兵,不再打仗,大家過上和平的日子,實作世界和諧。說穿了,弭兵會盟就是一場外交活動。

公元前579年,宋國人主導了第一次弭兵會盟,但由于沒有實質性内容,隻是大家發個誓,說什麼不要互相讨伐、誰興刀兵大家都去讨伐誰之類的空對空屁話,注定隻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結果隻持續了短短三年便宣告破産。

公元前546年春夏之交,五月,确實是一個談判的好日子。根據宋國精心準備的方案,晉、楚兩國都同意在宋國都城睢陽(即今河南省商丘市)談判。談判的主題就是世界和平。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期待着這次談判會給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共14個諸侯國派出了豪華外交團隊參加了會議。

任何一次國際會議,都分内容與形式兩部分,不要以為内容是第一的,有時形式也很重要,因為這涉及到大國面子以及國際禮儀的問題。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我們先說内容。内容很實在很具體,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各國間停止戰争,一切國際争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

第二,全世界的諸侯國都尊晉國、楚國為共同的江湖盟主。

第三,确定保護費繳納。在交保護費問題上,沖突其實是很多的,經多輪談判,最終定下的決議是這樣的:晉國的附庸國也要朝貢楚國,同樣,楚國的附庸國要朝貢晉國。

但是齊國人不幹,他們本就是泱泱大國,從來不交什麼保護費,齊桓公時代隻收人家的保護費。而且,齊國确實是東方一強國,是以,齊國人通過據理力争,免除了這項義務。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那秦國這個西方大國呢?秦國沒有參加會議,但秦國是楚國的盟國,楚國必須要為秦國說幾句話。最終定下來,秦國的地位與齊國一樣,免除保護費上交義務。

齊國另外還争取到了一項特權,那就是雖然邾國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但邾國是齊國的附庸國,是以,邾國隻需要上交保護費給齊國就是,不需要給楚晉兩國。

宋國人作為東道主,自然有一定的優勢,于是,宋國人也争取到了自己的利益,宋國的附庸國滕國,隻需要對宋國負責,不需要另外再出保護費給晉國和楚國。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至于其他的諸侯,從此後保費費翻倍。"與會14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與楚國實力相當,朝拜晉國而不朝拜楚國;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秦國,作為獨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國的盟國,不朝拜晉國。

第四,誰敢破壞盟約,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共同讨伐。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核心内容就這四點,除第一點外,其餘三點實在是太實在的,尤其是對晉國和楚國來講。這意味着,各諸侯國原本隻要繳納一份保護費,現在得繳納兩份了。但大家似乎願意接受,因為花點錢消除兵禍,還是挺劃算的。

晉國和楚國都很滿意,因為晉國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失,而楚國終于得到了中原各諸侯的承認:與晉國平起平坐,共同成為中原盟主,享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歲貢。

就這樣,世界被劃分成了四個世界:第一世界,楚國和晉國,同為盟主,享受着各諸侯國的進貢。第二世界,秦國和齊國,不需要繳納保護費,隻享受自己附庸國的納貢。第三世界,衛、鄭、宋、曹、陳、蔡等國,既要向楚國納貢,同時也要向晉國納貢。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諸侯國自己的附庸國,繼續向自己的宗主國納貢。

楚康王 第10節 弭兵運動(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