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引言:

在《後漢書.梁冀傳》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漢順帝退回一位美人給梁冀。他一想,肥水不流外人田,對外說要将友通期找個好人家,背後和她生下了私生子,不過梁冀怕老婆孫壽發現這事,就想辦法将母子兩人深藏起來,這事後來被他老婆知道,可孫壽怎麼找,就在找不到梁冀将人藏哪裡了?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到底梁冀把人藏在了哪裡呢?

我們再介紹一個人物的經曆,這個人叫做趙岐,《後漢書.趙岐傳》中記載:趙岐和兄長因為和京兆尹不對付,後來趙岐京兆尹對他下手,為此就和孩子趙戳逃出了京都。後來趙岐判斷很正确,他逃走是正确的,後來他先後到達了,江、淮、海、岱幾個州。還隐匿姓名,以賣大餅在當時北海維持生計。

當時有個叫孫嵩的人,才二十多歲,吃過了趙岐的大餅,觀察他是個非常人,就讓他和自己同車共載。趙岐當時非常害怕,孫嵩親自下車,令騎屏行人。悄悄的問趙岐:“我看你不像是個賣餅漢子?我是北海孫賓石,家裡還是比較殷實,要不你去我家,我相濟于你。”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趙岐倒是聽過孫嵩大名,就講述了自己的經曆,就和孫嵩回到了家裡。孫嵩帶他拜見了自己的母親:“介紹說,自己出行,乃得一位好友。”此後,就将趙岐藏在了複壁中數年,這段期間趙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能看到在複壁中他還藏身好幾年,還在這樣情況下,進行了傑出的文學創作。可見當時這個地方不但能藏人,還能讓人在這裡生活。

而這兩個人藏身的地方,漢朝名為複壁,也叫非常室。為啥叫非常室?

在《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記載,一則漢宮中的非常事件,就和“非常室”有關了,因為在這個非常室裡面,發生了一件古代堪稱“非常”的言行,最後導緻了一個“非常”的影響。

這件是啥事呢?漢成帝綏和二年,鄭通裡帶劍悄悄的進入了司馬門殿,來到了漢宮的一個非常室中,招前殿署長說:“天帝令我居此。”這種事情當即被看成了他腦瓜子有問題,很快就被拉走去問,當時王莽是大司馬,漢哀帝即位後,王莽就幫鄭通裡說好話,說這是天象的問題,和他人沒啥關系,後來王莽建立了新朝,鄭通裡的行為,被看作和後來王莽有聯系。可見古代的漢朝長安宮中就留有“非常室”。室中裝設齊全。 而在一些古代的邊塞建築中,也能看到所謂的“隔道”、“暗室”、“夾壁”等等的結構,而這些的建築物,多在一些住宅建築中出現。非常室在東漢後,多稱此為“複壁”。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那麼這些複壁有多大呢?

在後來發現的一些漢代建築遺址中,能看到它們的遺存。例如漢代邊塞遺址這種“隔道”,寬度大約是1米多寬,剛開始會有人認為是火牆或炕之類的遺存。但是很快在樓蘭漢魏遺址,也能找到可以看到這類現象,許多房址都找到了一些“寬不足2米的窄長房屋”,還找到一些牆塗白灰,上有‘羊頭石五百’。還挖出了檢、絹帛等一些的文物。

經過了專家的研究,這種“非常室”與《漢書·五行志下之上》長安宮中的“非常室”基本是一樣的,作用就是一個安全設施。非常室很可能就是一間‘備非常’的密室。或者是一種通道 如果忽然發生意外不測,可以快速地躲起來,或者是藏避隐去。

這種情況,在東漢末年的三國也有記載,在三國志中記載,漢宮殿建築中就有“複壁”。《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當時曹操就曾經遣派華歆,帶着人馬進入漢宮,找到漢獻帝的皇後,可是當時皇後就躲在了壁中。華歆就把複壁鑿開,經皇後提了出來。此事也記載于《後漢書·獻帝伏皇後》。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而複壁也曾經見證過袁紹勇悍的一面,在《三國志·袁紹傳》中,記述袁紹曾經和公孫瓒界橋會戰,當時公孫瓒的白馬義從,二千餘騎圍了袁紹數重,而且還弓矢如雨下。袁紹的謀士田豐當時,就拉着袁紹想躲進空垣裡面,可是袁紹表現非常過人,将頭盔摔到地上說:‘大丈夫目前鬥,而入牆間,豈可得活乎?

這裡的“空垣”,估計就是當時的一種臨時的“複壁”,就是一種藏身和躲避用的夾牆。 可見在漢朝時期,“複壁”這種特殊方式,已經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是時代發展背景和社會需要的原因。

為啥當時要建立非常室或者複壁呢?

複壁的出現,主要是西漢中後期,當時的國力和和經濟實力在不斷地提升,同時産生了許多的富家豪族,這些家族的府邸建設開始講究了起來,并且他們更注重住宅建築的經營,當時的大宅院可以說非常的土豪,當時茂陵有個土豪叫袁廣漢,他家的宅院,據說是“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

而在後來許多出土文物可以看到,重檐廣宇和塢堡碉台所替代。許多的第宅建築中,出現了專門藏身的秘密結構。複壁”因為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實用,成為了那個時代大家都流行的建築物。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漢代出現了深宅的審美潮流,和木工和建築工藝的提高,為後來的建築提供了技術實踐,也為“複壁”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修建“複壁”的熱潮,由西漢貫穿東漢末年。主要是這是個時候土豪和農民的沖突比較尖銳,特别是西漢中期和東漢末年,讓土豪們感覺危機四伏。

但是普通老百姓是沒人去建複壁的,為啥?

因為建築一個複壁的成本可不低,因為“複壁”早期形式,是利用夯土牆中留置或鑿出一個空間。但是問題是,要建立這樣的一個空間,就非常花費人力和資源,古代夯土牆都要建設得很厚,還沒有機器的情況下,完全是靠人力來完成,并且還要在上面安置牆壁和裝飾,讓外人看不到裡面的情況,是以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家裡的房子搞各複壁沒有任何意義.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不過東漢以後,雖然“複壁”漸漸的消失,可是卻對後來的建築還是有一定影響。在隋唐時期《隋書,爾朱敞傳》還記載有“複壁”藏身的故事。這位爾朱敞還在“複壁”安安穩穩地住了三年多。

《舊唐書》和《資治通鑒》也有記載:公卿于躲避在複壁中,黃巢找到後,全部給咔嚓了。能看到當時的“公卿”還悄悄的保留了這種秘密的建築方式,他們采用了“複壁”特殊的建築結構。做成了密室,商讨一些非常事,很有可能,當時的李世民在玄武門前的秘密謀劃,就是在這些複壁和密室中進行的。

都了明朝複壁依然還出現,例如在《明史.馬中錫傳》中,就說到一個大盜張茂的家裡:“高樓重屋,複壁深窖。”可見到了明朝,這種建築模式依然因為優良匿藏的作用而被保留了下來。

漢朝貴族家裡,為何建一座“密室”,他們經常在裡面幹什麼?

“複壁”和非常室這種建築模式,是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一部分,擁有着悠久的曆史,并且從漢朝開始到了近代,民間依然在使用。“複壁”因為擁有應急避難的特殊用途,在出發點中就以隐秘性為主,是以反映人們的生活,雖然我們在許多的畫像中,找不到“複壁”有關的記載,可是在出土的許多遺址,和考古文物中發現了“複壁”的模型。

希望,随着中華文化的複興,複壁這樣的非常室的建築物,也被後人漸漸的知曉,因為複壁的存在,的确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曆史的發展,因為沒人數的清楚,多少的曆史謀劃是在複壁中策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