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作者:梧桐樹下戲鳳凰

唐朝的殺祭迷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唐朝,祭祀是禁止使用活人的。

但民間不時傳出要用人祭祀神靈的謠言,一度影響社會的安定。在唐太宗李世宗、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都曾有過這樣的謠言。

這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唐太宗畫像)

《舊唐書·太宗本紀下》:貞觀十七年(公元公元643年),秋七月庚辰,京城訛言雲:“上遣枨枨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遞相驚悚。上遣使遍加宣谕,月餘乃止。

《舊唐書·玄宗本紀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閏二月,京師訛言官遣枨捕人肝以祭天狗。人相恐,畿縣尤甚,發使安之。

李世民、李隆基當皇帝時,唐朝處于盛世,這時候還傳出皇上派枨枨出來抓人,殺取人肝祭天的謠言,可見當時用人祭祀現象并沒有斷絕。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唐玄宗畫像)

傳出這樣的謠言,與當時發生異常天象有直接關系。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六月,李世民派人改葬隋恭帝楊侑,楊侑是被李淵殺掉的,這之後李氏取代楊氏建立大唐。楊侑死時年隻有15歲,而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改葬楊侑?是當月發生了特殊天象。

先是出現了日食,之後又是閏月,迷信認為是犯了天怒,前朝的皇帝有冤不甯。其實,這在現代看來是挺自然的天文現象。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隋恭帝楊侑陵)

而發生日食,古人認為是被所謂的“天狗”吃了,至今民間都有這一說法。

天狗喜心肝,祭供之以人肝自然是最高等級了。而在古代早期,遇到日食月食現象,确有用人肝祭天狗的事情。

天寶三年謠言再起也是有原因的,當月是閏月,恰好又發生了月食。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月食)

這類皇家要殺人祭祀天神的小道消息,在唐朝曾數度出現。這樣的謠言引起的社會恐慌是相當嚴重的,如貞觀年間謠言出現後,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不受侵犯,民間争相配置兵器,以防被官差擄殺。

實際上,這樣的社會謠也并非空穴來風,因為連皇帝都曾用人頭祭祀。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舊唐書·外戚傳》記載,唐中宗皇後韋氏的老丈人韋玄貞,在中宗被武則天廢降為廬陵王後,被流放到欽州死去,韋妻及四個兒子,也就是中宗的嶽母崔氏和四個小舅子,則被欽州首領甯承基所殺,原因是逼娶崔女,也就是中宗的小姨子,崔氏不同意遇此不幸。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重新當了皇帝,将韋玄貞夫妻靈柩迎回後,“又遣廣州都督周仁軌率兵,讨斬甯承兄弟,以其首祭于崔氏。”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唐中宗 劇照)

在唐朝皇家祭祀中,殺活人祭奠死人并不鮮見。

唐玄宗寵愛的華妃墓被盜,又遭盜墓者辱屍,那夥盜墓者被抓住後便被祭殺了。此事見唐人載孚的筆記《廣異志》,為讓讀者了解整個經曆,全抄錄于下——

元初,華妃有寵,生慶王琮,薨葬長安。至二十八年,有盜欲發妃冢,遂于茔處百餘步僞築大墳,若将葬者。乃于其内潛通道地,直達冢中。剖棺,妃面如生,四肢皆可屈伸。盜等恣行淩辱,仍截腕取金钏,兼去其舌,恐通夢也。側立其屍,而于陰中置燭,悉取藏内珍寶,不可勝數,皆徙置僞冢。乃于城中,以軟車載空棺會,日暮,便宿墓中,取諸物置魂車及送葬車中,方掩而歸。其未葬之前,慶王夢妃被發裸形,悲泣而來,曰:“盜發吾冢,又加截辱,孤魂幽枉,如何可言。然吾必伺其敗于春明門也。”因備說其狀而去。王素至孝,忽驚起涕泣。明旦入奏,帝乃召京兆尹、萬年令,以物色備盜甚急。及盜載物歸也,欲入春明門,門吏诃止之。乃搜車中,皆諸寶物。盡收群盜,拷掠即服,逮捕數十人,皆貴戚子弟無行檢者。王乃請其魁帥五人,得親報仇,帝許之。皆探取五髒,烹而祭之。其餘盡榜殺于京兆門外。改葬貴妃,王心喪三年。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唐玄宗秦陵)

這段文字大家基本上都能懂吧,我就不翻譯了。

盜墓者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變态辱屍更令人發指。而慶王李琮也夠狠,将盜墓者的心肝挖出來,放在熱油鍋内炸熟,以祭奠被辱母親。

雖然《廣異志》是小說性質,所記述的并非真實的曆史面貌,但所透露出的當時的社會風俗信仰還是可信的。

唐太宗為何在貞觀十七年改葬隋恭帝?這一年民間訛傳出怕人的消息

(唐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