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銀行系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怎麼做PE?
作為建設銀行的控股子公司,從成立之初,建信信托就不斷摸索進軍VC/PE圈的可能性。如今,開展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已有8年,這家有着銀行背景的PE目前總管理規模近1000億,其中70%資金來自建設銀行的高淨值和超高淨值客戶。
2017年,建信信托開始全面市場化募資,國企改革、科技創新、産業龍頭等系列基金相繼成立。其中,科創基金1号産品在一個月時間内全部募集完成,“百餘位高淨值客戶,合計出資8個億。”建信信托并購重組事業部總經理陳铨告訴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
這是一家以科技投資為主要方向的PE,并堅持長期陪伴。七年前,建信信托投資了千方科技,并伴随這家公司從市值10億人民币的規模,成長為市值超過300億的巨頭,當初1億元的投入,為建信信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建信信托有3條主要的投資邏輯:連續性投資、生态型投資和先進性投資。過去幾年間,建信信托發起設立了數十隻基金,投資了近百個項目,并不斷與華為、小米、甯德時代等産業巨頭合作為中國的先進技術發展助力。

建信信托并購重組事業部總經理 陳铨
從1億美金到300億市值:
持續投資,建信信托陪伴這家公司8年
千方科技,智慧交通的一家領軍企業,建信信托已陪伴其8年之久。
一切要從千方科技的私有化開始說起。12年前,2008年7月,千方科技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成為交通資訊化領域的首家中國概念股。随後,2012年,當時市值超1.6億美金的千方科技準備從美股私有化,并謀求在國内上市。建信信托就是從這時起與之接觸。
2012年10月,千方科技成功從美國退市,隔年,建信信托出資一億,第一次投資了千方。陳铨向投資界梳理:“從2013年第一筆投資開始,我們中間投了三次,也退出了三次,現在也沒有完全退出。這是建信信托首批實作從募投管退全流程投資的項目之一。”
2013年底,千方科技借殼聯信永益登陸A股,市值達到了100億左右。建信信托沒有急于退出,他們發現,盡管千方科技很早就開始涉足智慧交通,也開始面臨着企業轉型的問題——一個做內建業務的內建商,要變身一個做産品的企業,這是很大的轉變。
2017年初,一直在資本領域動作頻繁的千方科技,與建信信托共同合作,從貝恩資本手上控股收購了浙江宇視,後者在安防領域僅次于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是高端安防産品細分領域的龍頭。第二年,兩家公司進行了重大資産重組,浙江宇視裝入千方科技,市值飛漲到了300億元。
由于前期投資力度很大,建信信托在千方科技的占比一度超過10%,成為最大的外部股東。“2018年到2019年,我們覺得差不多到了退出期,也是為了引入阿裡巴巴做為戰略投資人,就賣了一部分股票給阿裡雲。”陳铨回憶。如今阿裡巴巴是千方科技第二大股東,建信信托持股近3%。
陳铨介紹,建信信托未來還會作為千方科技的長期戰略投資人,因為這家公司符合建信信托的3條重要投資邏輯:第一,産業鍊的連續性投資,國産替代,要保證國家重點産業鍊“不掉鍊子”;第二,生态型投資,要投資整個生态,例如他們曾投資一家遊戲引擎,也會同時投資上下遊的工具箱型企業、晶片設計企業等;第三,先進性投資,例如他們曾投資芬蘭一家做AR鏡片晶片的公司,“全世界就4家公司可以做這個,1、2、4名是美國的,芬蘭這家我們投了。”
“下重注、陪伴成長、良性退出,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投資理念。”陳铨說,建信信托從PE投資,到重大資産重組、控股型收購,始終與這家公司緊密聯系,“比如我們現在還在一同謀劃,是不是可以在無人駕駛領域做一些重大戰略的收購和注入。
8年時間裡,千方科技從10億人民币的規模成長為市值超過300億的巨頭,給建信信托帶來了十分可觀的回報。“投資本金早就全部回來了,現在的目标是如何滾動投資、實作更高回報。”
100餘位高淨值客戶,1個月出資8億
建信信托:募資難對我們來說是僞命題
這是一家有着銀行背景的特殊PE。
實際上,建信信托是由建設銀行控股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2008年,建設銀行決定進軍信托行業,并得到國務院準許,當時的行業現狀是,全國僅有68塊信托牌照,且不再新增,這些牌照基本分布在各地市。于是,建設銀行開始廣發“英雄帖”,以期收購一張牌照。
最終,合肥市國資委應“帖”而來。2009年,建設銀行增資15億,成為合肥興泰信托的絕對控股股東(持股67%)。2010年1月,建信信托正式挂牌成立。
含着金鑰匙出生,建信信托對于涉足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可以說“預謀已久”。陳铨介紹,自2010年成立以來,建信信托就在通過自有資金與市場化機構合作投資,以LP角色為主。2014年起,建設銀行将股權投資作為子公司業務轉型的明确方向,子公司建信信托被委以重任。
在“工、農、中、建”四大行中,建設銀行是唯一一家被準許可以擁有信托牌照的,是以,建信信托一直強調自己是“股權投資國家隊”。
基于建設銀行的資源禀賦,建信信托将投資的突破點放到了國企改革業務上。“跟其他信托公司對比,我們一個很大的特色是跟建築施工類的央企、國企都有合資的投資平台,從項目型的投資延展到産業鍊上下遊。”陳铨介紹,當時,廣東省率先提出做全省國企的全面改革,引入外部投資人,做員工持股的激勵機制改革試點,建信信托成為獨家合作夥伴,并發起成立了國企改革基金。這隻基金仍以建信信托自有資金為主。
真正的市場化募資始于2017年。那一年,建信信托發起成立了第一隻市場化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國企改革創新私募投資基金1号,仍舊以國改為主題;2019年,建信信托的第一隻科創基金設立,把科技創新作為明确的主題方向之一。
“2019年4月發起,月底基本就募完了。”說起這隻科創基金,陳铨滿是自豪——這隻基金規模超過8億人民币,由建信信托以自有資金出資10%,其餘90%全部來自建設銀行的高淨值客戶,“百餘名投資人,募了8個億。高淨值人群有很強烈的股權投資,特别是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需求,但是大多數缺乏可信賴的投資管道。于是,建信信托的這隻産品成為了建設銀行服務高淨值客戶的一個重要抓手。”
建信信托的投資節奏很快。科創基金1号于2019年4月底成立,當年年底基本投資完畢。于是他們在2020年4月發起成立了第二隻科創基金,規模近9億人民币,陳铨介紹,2020年底,這隻基金也将基本投完。
“募資難在我們看來就是僞命題。”依托建設銀行豐富的高淨值客戶資源,建信信托的募資路一直走得較為輕松。不過,陳铨也強調,建信信托也在拓展多元化的LP圈層,如今建信信托已經與湖北、江蘇、廣東多地的引導基金合作:“從整體趨勢上看,機構投資人的比例是在增加的。”
“真正頂級的項目,都需要靠資源來換”
對标黑石,不能局限在國内市場
行業風雲變化間,VC/PE圈正在經曆新一輪洗牌。
最明顯的就是募資的頭部化。今年以來,頭部機構頻繁募得大額資金,與之相對,不少曾經的私募股權基金都已經銷聲匿迹。對此,陳铨表示,每一個螺旋上升的行業,在波峰之後一定會慢慢進入波谷,幾個周期下來,中國創投行業正在漸漸回歸理性——“可能最開始大家都沒有業績,靠講故事是有用的,但是現在大家更需要靠沉澱下來的曆史業績來說話。”
頭部聚集的現狀正在方方面面上演。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他認為,好項目要自主發掘,但真正頂級的項目一定是靠頂級資源來擷取的。
建信信托目前還設立了一隻金融科技基金,對于任何金融領域的科技型應用來說,建設銀行可能都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采購方。“我們在手推進的一個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客戶和應用場景就是銀行。依托建行,我們可以為它帶來足夠的資料量和訂單量,這就是資源。”
如今,行業裡優質項目一定是供不應求,好項目不愁錢,企業估值也開始兩極分化。“在投資行業,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我認為是定價能力。不管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最後比的都是估值和定價能力。”陳铨進一步解釋,投資建議書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估值模型,定價取決于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财務狀況、市場情況等等,但也有很多主觀因素,判斷它是線性增長、指數增長、平穩增長還是向下走。
投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投資人需要站在今天去看未來三年、五年。在建信信托看來,每個人對于估值都有自己的評價體系,關鍵在于對于行業和企業未來的判斷,總之,“大家越來越憑本事賺錢了。”
6年前,建行的上司給建信信托私募股權業務的定位是,要做“銀行系股權投資機構”的第一名,如今,他們的目标早已超越了銀行系和整個中國PE圈層,陳铨告訴投資界:“建信信托作為股權投資國家隊,要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是以我們必須放眼世界,主動對标國際上的頂級機構,比如黑石、貝恩資本等。這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