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市南開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品質檢測國文試題重慶市南開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品質檢測國文試題答案以及解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重慶市南開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品質檢測國文試題</h1>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二十幾部紀傳體正史中,有兩部是記載唐代曆史的,這就是《舊唐書》和《新唐書》。從今天看來,它們之間優劣如何呢?

《舊唐書》是五代時修纂的,當時離唐滅亡隻有四十年,不少編修者都是唐末出生的,由他們來修唐史,當然有“時近迹真,見聞親切”的有利條件。另外,唐代官方很重視整理自己的曆史,從唐初以來,經過令狐德藜、吳兢、韋述、柳芳、于休烈、崔龜從等人不斷修纂,大體上中唐元和以前,已有了紀傳和編年兩套粗具規模的國史、實錄。後梁、後唐不斷搜集史料,不僅收羅了許多公文檔案、私人檔案、野史筆記,也收到了國史和九朝實錄。毫無疑問,這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也給《舊唐書》的修纂提供了有利條件,是以《舊唐書》的史料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舊唐書》的編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書過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其一,是重複雜沓,失之粗糙。像《唐紹傳》“先天二年,今上講武骊山”,這是《玄宗實錄》舊文,是以稱“今上”,而《舊唐書》沒有删改;蕭穎士、楊朝晟都是一人兩傳,而《舊唐書》編者沒有發現;《高宗本紀》:“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宮之绮雲殿”,《則天皇後本紀》:“庶人賢薨于巴州”,都是當時史官為武則天絆死李弘和逼死李賢掩飾的話,《舊唐書》卻沿而不改。此外,一事重見數處,一文疊出數卷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其二,是全書前後極不相稱。由于唐德宗貞元和以前,有國史、實錄為基礎,是以本紀簡明扼要,列傳詳盡明晰,而唐穆宗長慶以後,沒有國史、實錄為底本了,于是便粗制濫造,本紀雜亂繁複,列傳事迹寥寥,錯誤百出。如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所舉《高祖本紀》記高祖在位九年事僅六千八百十四字,而《哀帝本紀》記哀帝不滿三年事就用了一萬三千字;趙翼《甘二史劄記》所舉的“(武宗)本紀書吳湘獄至千餘字”;《四庫全書總目》所舉的《武宗紀》記右庶子呂讓所進婚狀,《夏侯孜傳》隻記曆官履曆,《朱補傳》隻記其相昭宗一事等等,都是很明顯的例子。其三,對唐代的曆史缺乏深刻的見解,因而在體例上内容上都沿襲舊史,墨守成規,無所革新。史書是記載曆史的,是以,對于與一代興亡盛衰大有關系的史實就應該特别注意,并根據這一代曆史的特點适當改革史書的體例,象班固去掉世家、魏收創立《釋老志》就是這樣的。但是,《舊唐書》主要是抄撮舊史,荟萃成書的,它的編者本身,并沒有對唐代曆史進行過深刻的研究,也沒有抱着一個什麼特别明确的目的來修書,是以,它對唐代曆史的看法是支離破碎、殘缺不成系統的。例如宦官專權,是唐代中後期政治混亂的原因之一,穆宗以下諸帝,都是宦官擁立的,但《舊唐書》卻沙撮唐人諱莫如深的舊史,在各本紀中一律記上前君遺诏如何如何,嗣君某日于柩前即位,好像沒有宦官這回事似的,這就說明了《舊唐書》修纂者們曆史見解的膚淺和史學觀念的淡薄。是以,他們對唐代的重大曆史現象,如藩鎮置廢、兵制演變、考選制度等,都沒有十分重視,更談不上單立志、表來詳細記載論述了。

《新唐書》正是針對《舊唐書》的這些缺陷來修纂的。首先,《新唐書》的編修者們在進一步搜集史料上下了很大功夫。由于宋代政局穩定,各種逸書佚史不斷被發現,是以,給重修《唐書》提供了不少新的史料。

其次,《新唐書》有《舊唐書》這一“前車之鑒”,是以對史書的整齊簡潔十分注意。如(哀帝本紀),《舊唐書》極為繁瑣,《新唐書》便砍去三分之一。《新唐書》不僅沒有一人兩傳的現象,就連一事分見數處、一文别見數卷的現象,也盡量做到以一處為主,互相參見。

再次,《新唐書》的編修者不僅對唐代近三百年的興亡盛衰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改修《新唐書》的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北宋自真宗以來,冗兵冗員的問題日益嚴重,國勢日益衰頹,宋祁、歐陽修都是力圖改革這些弊病的支援者或參加者,是以,在《新唐書》中,他們十分注意對唐代的興衰原因進行探索。是以,《新唐書》着重叙述了那些在曆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的人物和事件,針對各種制度的重大改革、演變專立了志。

然而,《新唐書》雖然改正了《舊唐書》的缺陷,但矯枉過正,又帶來了新的缺陷。比如,他們用删減诰诏章疏、簡煉文字的方法來濃縮史料,這樣一來,産生了删削太過的弊病。《新唐書)為了增加史實記載,在一開始修纂的時候,就叫“在館學士,人供《唐書》外故事兩件”,這固然是好事,但硬性攤派,必然導緻為勉強湊數而拾取小說私記、濫竽充數的現象。

《新唐書》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歐陽修、宋祁兩人,一個“專以褒貶筆削自任”,一個“獨以文筆詞采為先”,特别是宋祁,不僅喜歡古文,反對骊偶,還特别喜歡删改舊文,換用生僻字眼,他說他修《唐書》,沒找到唐代一篇诏令可以修入史内的,因為唐人诏令全是骈文。他用這種偏見去修史,惹出了很多毛病。《燦武後傳》的“耘夫菟子”、《窦威傳》的“可勝咤哉”等,這些生造的詞眼,隻會使史文晦澀難通,令人感到诘屈聱牙,沒有興趣。

總而言之,新舊《唐書》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看唐代曆史,不能隻看其中一部而不看另一部。

(摘編自微網誌考試研究所《新舊唐書之比較》)

材料二:

“史才三長”是劉知幾關于史家修養的理論。劉知幾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史學家,才、學、識三長缺一不可。“才”是組織史料和表達的能力,包括對文獻的駕馭能力,對史書體裁、體例運用的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學”是指讀書搜集史料的學問,淵博的學識;“識”是見解,對史事的見解、鑒别判斷能力,尤其強調“好是正直,善惡必書”。

(摘編自微網誌作者橙子《史通》前言)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項是( )

A.《舊唐書》于五代時修纂,在此之前,官方和民間已有不同體裁的粗具規模的記載唐代曆史的史書。

B.《舊唐書》穆宗以下諸帝的本紀中不見宦官擁立的記載,是修史者曆史見解膚淺、工作草率的表現。

C.《新唐書》修纂時增補了不少新發現的散失史料,與《舊唐書》相比,在曆史研究中更具史料價值。

D.《新唐書》的文字晦澀難通、诘屈聱牙,帶有明顯的修纂者的個人風格,這影響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藩鎮置廢、兵制演變、考選制度都是唐代曆史上的重大現象,應該為它們單獨撰立志、表來詳細記載論述。

B.歐陽修、宋祁等删去《舊事書·衰帝太紀》三分之一,說明他們與錢大昕一樣,都很注意史傳叙事的繁簡。

C.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時十分注意探索曆代興衰的原因,由此可見,他也是力圖改革的支援者或參加者。

D.宋祁修《唐書》時喜歡删改舊文,換用生僻字眼,認為唐代無一篇诏令可入史,這是受他文學喜好的影響。

3.根據材料二,下列四則材料分别展現了“史才三長”的某個方面,對其分析正确的一項是( )

①《史記》被譽為“無韻之離騷”。②歐陽修為“伶官”立傳。

③《春秋》記二百四十餘年曆史不足二萬字,《左傳》補其記事之不完備。

④齊太史記錄“崔杼弑莊公”,崔杆殺之。太史的弟弟仍然記錄“崔杼弑莊公”。

A.①史才②史才③史學④史識B.①史學②史才③史識④史學

C.①史才②史識③史學④史識D.①史學②史才③史識④史才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你認為,除了微網誌作者橙子在《史通》前言中提出的“史才三長”之外,一部優秀史書的成書還與什麼有關?請結合材料概括。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文本一:

馮老蘭

梁斌

馮家大院,是在明朝時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磚修造起來。經過幾百年風雨的淋灑,門窗糟朽了,飛檐傾塌了,檐瓦也脫落了,牆山很厚,門窗很笨,青磚地面、牆面上長出一片片青色的黴苔。一進院,就會聞到腐木和青苔的氣息。這樣的房子,馮老蘭卻住慣了,他成天價鑽在大瓦房裡,晴天白日點起油燈,寫賬簿打算盤。這天聽得朱老忠還鄉的消息,他不寫賬,也不打算盤,隻是趴在桌子上發呆。

三十年的時光,也在馮老蘭身上留下顯著的标記:他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了,肩膀已經弓了起來,花白了頭發,也花白了胡子。臉上瘦得凹下去,兩隻眼睛卻還很有精神。

他提起長煙袋,把煙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來。經過三層大院,走到場院裡。在往日裡,他一走到場院,就會感到驕傲:鎖井鎮上,隻有馮家大院配住這樣的高房大屋。屋舍雖然老朽,樣式畢竟與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驕傲情緒又在心上蠢動起來,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長胡子。

場院裡有喂十幾條牛的牛棚,有喂十幾隻豬的豬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樹,枝葉繁密得象傘蓋一樣遮住太陽。他走過牛車、井台、土堆、糞堆,到了黃土圍牆下,站在綠樹蔭裡。往日裡他就愛站在這兒,回憶勝利的往事……。

當他的兩隻老眼掠過廣闊的柳林,掠過葦塘,掠過池塘上的清水波紋,看見對岸坡上站着兩個人:一個是嚴志和,那個新拿敗的對手,并不放在他的眼裡;當他看到另外一個象朱老鞏模樣的人,心裡說:“也許,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複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長胡子。自言自語:“唔!一隻虎沒殺絕,三隻虎回來了!”登時,他覺得辦錯了一件大事情,一時急躁,氣喘起來,胸膛急驟地起伏,那顆心幾乎要跳出來,怎麼也裝不到肚子裡,頭腦暈眩起來。他提起大煙袋慢慢走回來。走到大門口,門角上那對石獅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過三層宅院,走上高台磚階,走回他的黑屋子,唉聲歎氣地坐在大木椅上。這時他的二兒子馮貴堂走進來。

馮貴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馬褂,白光臉蛋,滿腦袋油亮的長發。他上過大學法科,在軍隊上當過軍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來,幫助老爹管理村政,幫助弟兄們過日子。這幾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見他的老爹唉聲歎氣,他問:

“爹!又有什麼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煩惱?”

馮老蘭說:“提起來話長呀!就是跟東鎖井朱老鞏家那件事情。我費了多少年的籌謀,費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鋼鐘砸碎,把四十八畝官地摳在咱的手心裡。這還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據陰陽先生的推斷,有那座鋼鐘照着,咱馮家大院要家敗人亡。如今咱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升發起來,繼承祖宗的事業,成了方圓百裡以内的大财主。”

馮貴堂說:“這就好了,朱老鞏死了,他兒子也沒了音訊,該你老人家高枕無憂了!”

馮老蘭憋住口氣,搖搖頭說:“不,朱虎子昨兒又回到鎖井鎮上,還帶回兩個大小子,我估計他不會跟咱善罷甘休!”

馮貴堂噘起嘴來,悶着頭在屋裡走來走去。他倒背起手考慮了老半天,才說:“我早就跟爹說過,對于受苦的,對于種田人,要叫他們吃飽穿暖,要不的話,誰給你種田,誰給你付苦?在鄉村裡,以少樹敵為佳。象朱虎子一樣,樹起一個敵人,幾輩子不得安甯呀!”

馮老蘭聽到這裡,把黃臉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說:“你花的那洋錢,摞起來比你還高,白念了會子書,白在外頭混了會子洋事兒。又不想抓權,又講“民主’,又想升發,又不想得罪人。怎麼才能不樹立敵人?你說說!在過去,你老是說孫中山鼓吹革命好,自從孫大炮革起命來,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無甯日!清朝手裡是封了糧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麼世界?還鼓吹什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閨女小子在一塊念書。我聽了你的話,把大廟拆了蓋上學堂。如今挨全村的罵……”

馮老蘭這麼一說,象揭着馮貴堂頭上的瘡疙疤。他不等老爹說完,搶上一句說:“這就是因為村裡沒有‘民主’的過,要從改良村政下手。村裡要是有了議事會,凡事經過‘民主’商量,就沒有這種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該開放‘民主’。再說,你又上了年紀,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個人攬着,怎麼管得過來?怎麼不落人的埋怨?就說那銅鐘吧,本來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過村議會讨論,一個人做主賣了。把好事辦成壞事,惹出一場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輩子不舒心,多麼不上算”又說:“聽我的話吧,少收一點租,少要一點利息,叫受苦人過得去,日子就過得安穩了。這就是說,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

馮貴堂不知跟老頭子說了多少遍,馮老蘭總是沒有回心轉意。馮老蘭看馮貴堂還是不注意朱老忠還鄉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興。

(節選自《紅旗譜》,有删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展現了在當時社會階級鬥争和革命運的曆史背景下,鎖井鎮上朱、顔兩家同馮家的激烈沖突鬥争。

B.小說的開篇寫馮家大院的飛檐牆山、青磚黴台,富有鄉土氣息與民間風情,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眷戀。

C.馮老蘭“覺得辦錯了一件大事情”的情節,展現了他對當年沒有斬草除根的悔恨,以及對朱家後人的忌憚。

D.陰陽先生說大銅鐘對馮家不利,馮老蘭便費盡心血将其砸掉,後來家族的興發讓他堅信這一做法是正确的。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通過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生動地塑造了馮老蘭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他精明、貪婪、頑固自私的性格特點。

B.小說描寫門角上那對石獅子眦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的神态,彰顯了馮家在鎖井鎮的顯赫地位,襯托了人物的心情。

C.小說在情節發展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叙述節奏張弛有度,最後才揭示人物之間的沖突關系,引人入勝。

D.小說的情節設定平地波瀾,靜水流深,通過父子之間平常的談話,讓現實和回憶互相交織,展現了宏大的時代變革主題。

8.小說呈現了哪些沖突沖突?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中人物語言的特點。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隋主受禅以來,與陳鄰好甚笃,每獲陳諜,皆給衣馬禮遣之,而高宗猶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師入寇;會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師,遣使赴吊,書稱姓名頓首。帝答之益驕,書末雲:“想彼統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悅,以示朝臣,上柱國楊素以為主辱臣死,再拜請罪。隋主問取陳之策于高,對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獲之際,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隋主用其策,陳人始困。于是楊素、賀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獻平江南之策。仲方上書曰:“今唯須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吳、海等州,更帖精兵,密營度計;益、信、襄、荊、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張形勢,為水戰之具。蜀、漢二江是其上流,水路沖要,必争之所。賊雖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終聚漢口、峽口,以水戰大決。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彼雖恃九江、五湖之險,非德無以為固;徒有三吳、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為基州刺史。及受蕭岩等降,隋主益忿,謂高曰:“我為民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将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懼而能改,吾複何求!”楊素在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各有等差。晉州刺史皇甫續将之官,稽首言陳有三可滅。帝問其狀,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無道。二也。納叛臣蕭岩,于我有詞,三也。陛下若命将出師,臣願展絲發之效!”隋主勞而遣之。

(節選自《資治通鑒》)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

A.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B.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C.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D.若賊必以上流有軍/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諸将即須擇便橫渡/如擁衆自衛/上江諸軍鼓行以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受禅,承受禅讓的帝位,指的是因為王朝更疊,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

B.殂,人死亡,與“崩”的适用範圍相同,在古代指帝王、王後或太後的死亡。

C.解甲,脫下戰衣,既指軍事行動中停下來休息,也指投降,文中指的是前者。

D.稽首,頭觸碰在地且停留一會兒,是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之中最隆重的一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隋主對陳國采取示好的外交方式,抓獲對方間諜後,贈送衣服、馬匹予以遣返;在給陳後主的信函中,尊稱對方的姓名并行頓首之禮。

B.陳後主狂傲自大、目中無人,在給隋主的書信末尾,号稱自己治下的陳國為“此宇宙”,自誇清泰,語氣驕矜,這使隋國君臣上下不悅。

C.崔仲方為平定陳國積極獻策,提出應在武昌以下秘密部署,在益、信等地建造舟船,做好水戰的準備,并制定了詳細靈活的作戰政策。

D.隋主以拯救鄰國百姓為名決定出兵,命人把削下的碎木片投進江裡示警,希望陳後主能改過自新、善待百姓,隋主也就不會苛求其他。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

(2)人請密之,隋主曰:“吾将顯行天誅,何密之有!”

14.文中隋主用了怎樣的計策使陳國困頓?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鵝湖寺和陸子壽

朱熹

德義風流夙所欽,别離三載更關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籃輿度遠岑。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卻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15.下列對這首詩的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項是( )

A.首句直言對陸子壽人品風度的稱贊,自然引出了下文詩人對他的牽挂之情。

B.颔聯寫詩人為排解思念,時而扶藜杖出谷,時而乘竹轎遠行,卻終是徒勞。

C.詩人認為學術不是一成不變的,舊學與新知在不斷讨論交流中嚴密和深化。

D.詩人強調論學若讨論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精神就同古人貫通,沒有差別了。

16.詩歌表現了詩人的學術精神和為人品格,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寫“我”純潔的品質并沒有受到侵襲,以此表現自己潔身自好。

(2)《出師表》中,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諸葛亮規勸劉禅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以緻于堵塞了忠臣勸谏的道路。

(3)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從聲色兩面勾畫出激烈的戰鬥場面,渲染出緊張肅殺氛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選擇題組

晚唐五代,詞作開始從青樓楚館走出來,到宋代已經。以北宋詞作家柳永的《八聲甘州》和《定風波》為例,前者“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後者“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則展現了民間女子的生活追求與内心情事。由此我們看到宋代詞作家“ ”與“ ”并存的審美風尚。

唐代的李白與宋代的蘇轼,都是一流的文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轼的《題西林壁》,都是歌詠廬山的名作。兩相比對,我們會感覺到,二者詩作風格與追求的不同,正像錢鐘書先生所說,( )。

公衆号重慶一診這樣寫道“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适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妩媚細膩的題材。”以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為例,她生活在兩宋之交,生活從安逸到颠沛流離,對當時的社會狀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凡慷慨悲怆的心緒,往往用詩表現;而幽約委婉的情調,則會用詞來 。她的詩《烏江》與詞《聲聲慢》,内容主題不同,體裁選擇也就不同。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蔚為大觀 清雅 俚俗 闡發B.方興未艾 高雅 俚俗 闡述

C.蔚為大觀 高雅 鄙俗 闡發D.方興未艾 清雅 鄙俗 闡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山川氣象、風情神韻是唐人所注重的,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則為宋人所追求。

B.宋人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唐人則注重山川氣象、豐神情韻。

C.人文意象筋骨思理是宋人所追求的,山川氣象、豐神情韻則為唐人所注重。

D.唐人注重山川氣象、豐神情韻,宋人則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宋人通常認為,詩适合表達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妩媚細膩的題材。

B.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适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妩媚細膩的情感。

C.宋人通常認為,詩适合嚴肅莊重的題材,詞宜于表達妩媚細膩的情感。

D.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詩适合嚴肅莊重的情感,詞宜于表達妩媚細膩的情感。

七、選擇 簡答

① ,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如果人體中的每個病毒都長到一個針頭那麼大,那麼成年人平均身高将達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病毒學家柯蒂斯·薩特爾發現,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數量超過8億。一湯匙海水中的病毒數量通常超過全歐洲的人口數。薩特爾說:“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每次遊泳都會吞下超過10億個病毒。

大多數病毒引起我們的注意是因為它們讓我們患病。近年來,② ,比如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本世紀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微網誌橙子輔導說:“實際上,幾乎大多數病毒都對人類無害。”甚至可以說,③ 它們會感染其他原本對我們有害的生物。另一個好處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對碳的吸收,進而有助于淨化我們吸入的空氣。它們還具有廣泛的醫療保健應用。除了用減毒的病毒做疫苗,一個名為病毒學的新興治療領域正在研發治療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如果一、二兩段文字是對記者有關病毒的問題的回答,請分别拟寫記者的提問,每問不超過15個字。

八、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鴻星爾克企業在河南暴雨的募捐中慷慨解囊,在自身不景氣的情況下捐贈5000萬巨資,這一舉動引起全國網友的一緻贊譽,人們紛紛搶購店内商品,希望能用行動為良心企業“回血”。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鴻星爾克銷量狂增52倍,直播間銷售額突破億元。有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對民族企業的愛護和支援,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野蠻消費”,會造成不良影響。

對此,你有何看法?請以重慶網友“橙子”的名義寫一封呼籲書,以此請闡明你的觀點。

要求: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8">答案以及解析</h1>

1.B

2.C

3.C

4.①首先提出問題“新、舊《唐書》優劣如何?”,②然後分别論述了二者的優缺點,③最後總結二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④并提出了看唐代曆史的建議。

5.穩定的時局,認真的态度,充裕的時間,不矜誇的品質(尊重史實的态度)。

【解析】

1.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篩選并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

A.“粗具規模的國史、實錄”都是官方整理,民間野史筆記不一定粗具規模。

C.“更具史料價值”于文無據,《新唐書》有“删削太過”“濫竽充數”的問題,史料價值無從比較。

D.“《新唐書》的文字晦澀難通、诘屈聱牙”錯,原文“這些生造的詞眼,隻會使史文晦澀難通,令人感到诘屈聱牙,沒有興趣”,可見《新唐書》并非所有文字都晦澀難通、诘屈聱牙。

故選B。

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态度的能力。

C.“……由此可見,他也是力圖改革的支援者或參加者”因果颠倒。由原文“宋祁、歐陽修都是力圖改革這些弊病的支援者或參加者,是以,在《新唐書》中,他們十分注意對唐代的興衰原因進行探索”可知。

故選C。

3.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資訊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①突出的是“文字表述能力”,屬才。

②表現了“對史事的見解”,屬識。

③表明了“搜集史料的學問,淵博的學識”,屬學。

④展現的是“善惡必書”,屬識。

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八段。第一段為第一層,“這就是《舊唐書》和《新唐書》。從今天看來,它們之間優劣如何呢?”首先提出問題“新、舊《唐書》優劣如何?”

第二段至第七段為第二層,分别論述了二者的優缺點。

第二段“《舊唐書》的史料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指出《舊唐書》的價值,“《舊唐書》的編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書過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其一……其二……其三……”再指出《舊唐書》的缺點。

第三、四、五段,“首先……其次……再次……”先分析《新唐書》的優點;

第六、七段,“然而,《新唐書》雖然改正了《舊唐書》的缺陷,但矯枉過正,又帶來了新的缺陷”“《新唐書》還有一個毛病”又指出《新唐書》的缺陷。

第八段為第三層,“總而言之,新舊《唐書》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看唐代曆史,不能隻看其中一部而不看另一部”總結二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并提出了看唐代曆史的建議。

5.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結合“由于宋代政局穩定,各種逸書佚史不斷被發現,是以,給重修《唐書》提供了不少新的史料”可知,要有穩定的時局;

結合“《舊唐書》的編纂工作做得很草率,加上成書過快,因而留下了不少毛病”可知,要态度認真,不能追求速度;

結合“他們用删減诰诏章疏、簡煉文字的方法來濃縮史料,這樣一來,産生了删削太過的弊病”“特别是宋祁,不僅喜歡古文,反對骊偶……他用這種偏見去修史,惹出了很多毛病”可知,要尊重史實,不帶偏見。

6.B

7.C

8.①父子之間新舊觀念的沖突,父親的封建保守思想和兒子的改良思想産生的沖突;②馮家和朱、嚴兩家不可調和的階級利益沖突,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的壓迫和剝削。

9.①形象生動,例如用“一隻虎”到“三隻虎”的變化表達自己對“敵人”的看法;②地方特色,運用了大量的方言詞語,如“白念了會子書”“混了會子洋事兒”等;③使用諺語、俗語,形象通俗,比如“納了糧自在王”等。④文言和口語混雜,新詞和舊論共存,展現了變革時期文化的沖突和融合。

6.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眷戀”錯,這段老舊厚重的環境是為了烘托住在這裡的人物馮老蘭的落後與頑固,不是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眷戀。

7.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C.“最後才揭示人物之間的沖突關系”錯,人物之間的沖突關系在前文“看見對岸坡上站着兩個人”的時候就表明了。

8.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點的能力。

結合馮貴堂“我早就跟爹說過,對于受苦的,對于種田人……象朱虎子一樣,樹起一個敵人,幾輩子不得安甯呀”“村裡要是有了議事會,凡事經過‘民主’商量,就沒有這種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該開放‘民主’”與馮老蘭“又不想抓權,又講‘民主’,又想升發,又不想得罪人……還鼓吹什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閨女小子在一塊念書。我聽了你的話,把大廟拆了蓋上學堂。如今挨全村的罵……”的對話可知,馮老蘭思想封建保守,馮貴堂有改良思想,小說呈現了父子之間新舊觀念的沖突。

結合“當他看到另外一個象朱老鞏模樣的人,心裡說:‘也許,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複燃了……’”“就是跟東鎖井朱老鞏家那件事情。我費了多少年的籌謀,費了多少心血……”“朱虎子昨兒又回到鎖井鎮上,還帶回兩個大小子,我估計他不會跟咱善罷甘休”可知,馮老蘭所代表的地主階級與朱老鞏所代表的農民之間有着深刻的階級沖突。

9.

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肩膀已經弓了起來”“吊起眼珠”“當他的兩隻老眼掠過……掠過……掠過……”“枝葉繁密得象傘蓋一樣遮住太陽”“一隻虎沒殺絕,三隻虎回來了”小說在人物描寫上,善于運用動詞,運用比喻等修辭,使語言形象生動;

“成天價”“念了會子書,白在外頭混了會子洋事兒”“又想升發”這些語言方言味濃厚,帶有典型的地域特色;

“清朝手裡是封了糧自在王”使用俗語,通俗易懂;

“摳在咱的手心裡”“昨兒”“還帶回兩個大小子”“要不的話”這是典型的口語用詞,“剪草除根”“死灰複燃”“他耽了一刻”“要行‘人道’,多施小惠”這些語言帶有文言書面語色彩,這樣文白相雜,展現了語言的時代特征。

10.D

11.B

12.A

13.(1)我們征集少量軍隊,聲言要襲擊江南,他們必定屯兵守禦,這樣足夠使他們耽誤農時。

(2)有人建議應該秘密準備這件事,隋主說:“我将要公開地替天行道進行讨伐,有什麼可保密的呢!”

14.襲擾戰術來削弱陳國。①每當陳境收獲之時,隋軍總在邊境集合軍隊,陳國于是做好戰鬥準備,然而隋軍又解散,如此反複迷惑陳軍,使他們疲于應對,南方的農時也被耽擱。②利用江南房子多用茅竹搭建容易起火的弱點,隋軍不斷趁風季派人潛入陳境縱火,使陳國财力物力受損。

10.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陳國斷定我們隻在上遊部署有重兵,因而指令精銳部隊趕赴上遊增援,我們在下遊的将帥即可率軍乘機橫渡長江;如果陳國把精銳部隊都部署在下遊守衛,我們的上遊諸軍即可順流而下,鼓行向前。

“上流”作狀語,“有軍”是謂語動詞,狀中短語不能斷開,排除AC;“擇”與“便”是動賓短語,中間不能打開,排除B。

故選D。

11.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

B.“殂”,泛指人死亡,與“崩”的适用範圍不相同。

12.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尊稱對方的姓名”錯,“書稱姓名頓首”在給陳後主的信中有“楊堅頓首”之語,是稱自己的姓名“楊堅”。

故選A。

13.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微”,少;“掩襲”,襲擊;“廢”,耽誤。

(2)“密之”,秘密準備;“顯”公開地;“誅”,讨伐;“何密之有”,賓語前置,“之”是提賓助詞,有什麼可保密的呢。

1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資訊、歸納内容要點的能力。

隋文帝向高颍詢問平定陳國的政策,隋文帝采納了高颍的計謀,陳國開始感到疲憊不堪。

結合高颍的回答“量彼收獲之際,微征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可知,每當陳境收獲之時,隋軍總在邊境集合軍隊,陳國于是做好戰鬥準備,然而隋軍又解散,如此反複迷惑陳軍,使他們疲于應對,南方的農時也被耽擱;

結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若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可知,利用江南房子多用茅竹搭建容易起火的弱點,隋軍不斷趁風季派人潛入陳境縱火,使陳國财力物力受損。

由此可知,隋主用了高颍的計謀,采用襲擾戰術來削弱陳國。

參考譯文:

起初,隋文帝受禅即位以來,與陳國十分友好,每次抓獲陳國的間諜,都贈送衣服、馬匹,客氣地予以遣返,然而陳宣帝還是不斷地讓軍隊侵擾邊境。是以在太建末年,隋國軍隊對陳國發動了一次進攻;适逢陳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師退軍,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給陳後主的信中有“楊堅頓首”之語。陳後主的回信卻越發狂妄自大,信末說:“想你統治的區域内安好,我這裡天下清平。”隋文帝看了回信很不高興,并把它展示給朝臣,上柱國楊素認為君主受辱,臣下應當受死,再一次跪拜叩頭請罪。隋文帝向高颍詢問平定陳的政策,高颍回答說:“長江以北地區天氣寒冷,田裡莊稼的收獲要晩一些;而江南地區水田裡莊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計在對方的收獲季節,我們征集少量軍隊,聲言要襲擊江南,他們必定屯兵守禦,這樣足夠使他們耽誤農時。等到對方聚集了軍隊,我們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複,他們就會習以為常;然後我們再調集大軍準備進攻,他們必然不會相信。這樣,在他們還在猶豫的時候,我們的大軍已經渡過了長江;我軍渡江登岸與敵軍作戰,士氣就會大增。再說江南水淺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儲積都不是藏在地窖裡。如果我們暗中派人借風縱火,焚燒他們的儲積,等他們重修後,再去焚燒。這樣不超出幾年,對方必定力竭财盡。”隋文帝采納了高颍的計謀,陳國開始感到疲憊不堪。于是上柱國楊素、吳州總管賀若弼以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都争着進獻平定陳國的政策。崔仲方上書說:“如今必須自武昌以下,在薪、和、滁、方、吳、海等州增加精兵,秘密進行部署、籌劃;在益、信、襄、荊、基、郢等州,立刻建造舟船,同時盡量壯大聲勢,作好水戰的準備。蜀、漢二江在長江的上流,是水陸要地,勢所必争。陳國雖然在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等地置備了船隻,但最終還是要聚集大軍于漢口、峽口,通過水戰來與我們決戰。如果陳國斷定我們隻在上遊部署有重兵,因而指令精銳部隊趕赴上遊增援,我們在下遊的将帥即可率軍乘機橫渡長江;如果陳國把精銳部隊都部署在下遊守衛,我們的上遊諸軍即可順流而下,鼓行向前。陳國雖然有九江、五湖之險可資憑恃,但沒有德行就難以固守;僅有精銳骁勇的三吳、百越的士兵,沒有恩義也就無法自立于當世。”于是隋文帝任命崔仲方為基州刺史。等到陳國接受後梁蕭岩等人投降,隋文帝更加憤怒,對高說:“我作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麼能因為有長江一條衣帶寬的水而不去拯救他們呢!”于是指令大造戰船。有人建議應該秘密準備進攻,隋文帝說:“我将要替天行道進行讨伐,有什麼可保密的呢!”并讓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進江裡,說:“如果陳後主害怕,改過自新,我還能再要求什麼呢!”楊素在永安,建造大船,名曰“五牙”。在上面建起五層樓,高一百多尺;左右前後設定六拍竿,也高五十尺,容納八百名戰士;另外一艘船叫“黃龍”,放置一百兵士。自餘平乘、舴艋等船大小各有不同。隋國晉州刺史皇甫續将要赴任,在向隋文帝辭行時叩頭行禮上言平定陳朝有三條理由。隋文帝問具體情況,皇甫續回答說:“第一是以大國吞并小國;第二是以有道讨伐無道;第三是陳朝接納叛臣蕭岩等人,我們師出有名。陛下如果命将出師,我願意效微薄之力。”隋文帝對他加以慰勞,然後讓他赴晉州上任。

15.B

16.求知求真的學術精神,謙遜大度的胸懷(對不同觀點持有者的尊重),待人真誠的品格。

15.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B.“寫詩人……時而乘竹轎遠行”錯,“又枉籃輿度遠岑”意思是你卻屈尊乘竹轎遠道前來翻山越嶺。坐竹轎來的是陸子壽。

16.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思想和觀點态度的能力。

首聯“德義風流夙所欽,别離三載更關心”寫朱熹對陸子壽道德與義理的稱贊,它們是自己素所欽服的,此時别離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陸子壽的“德義”可見詩人謙遜大度的胸懷;言己之“關心”表現待人真誠的品格,待朋友情誼真切。這是詩人的為人品格。

頸聯“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意思是,舊學問互相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識經過切磋培養愈益深沉。詩人認為學術不是一成不變的,舊學與新知在不斷讨論交流中嚴密和深化,展現了求知求真的學術精神;對鵝湖之會上學術之争的看法,學問上互相“商量”,展現了詩人對不同觀點持有者的尊重。這是詩人的學術精神。

17.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有:糅、唯、昭、菲薄、燕脂。

18.A

19.D

20.C

【分析】

18.

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蔚為大觀:發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方興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發展,一時不會終止。“方”與前“已經”沖突,故選“蔚為大觀”。

清雅與高雅:一個側重清新,一個側重高超,高尚。語境說的是審美風格,應選“清雅”。

俚俗:帶有世俗、民間的意味。鄙俗:更強調庸俗、粗鄙之意。語境說的是審美風格,與“清雅”對應,強調民間通俗性,應選“俚俗”。

闡發:闡述并發揮,有使幽深不明的情理彰顯之意。闡述:詳盡深入地說明和陳述。語境是說用詞來表現情調,應選“闡發”。

19.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

D.根據前文舉例,應該先唐後宋,排除BC;

前句說“二者……追求不同”,主語是人,是以排除A。

20.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語病有:“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認為……”介詞淹沒主語,改為“宋人通常認為……”;

“表達……題材”動賓搭配不當,“妩媚細膩的題材”定中搭配不當,應改為“表達……情感”。

修改最恰當的是C項。

21.(1)病毒很小(2)病毒引發了大量疫情(3)病毒對人類還有好處

22.(1)病毒有多大?(2)病毒都有害嗎?

21.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如果人體中的每個病毒都長到一個針頭那麼大,那麼成年人平均身高将達到150千米”可知,此處用一個假設句,與成年人身高形成對照,強調病毒極小,應填“病毒很小”;

第二空,前面有“它們讓我們患病”,後面有“比如……”列舉了大量疫情,可見,此處應填“病毒引發了大量疫情”;

第三空,前面有“也有良性病毒”“幾乎大多數病毒都對人類無害”,後面有“另一個好處”,可見,此處說的是病毒也有好處,應填“病毒對人類還有好處”。

22.

本題考查學生語段壓縮概括的能力。

分析第一段,第一句“病毒很小,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具有概括性,後面“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數量超過8億”“一湯匙海水中的病毒數量通常超過全歐洲的人口數”“大多數人每次遊泳都會吞下超過10億個病毒”形象地闡釋了對“病毒很小”的認識。由此,可知,第一段主要闡述的觀點是“病毒很小”。作為記者有關病毒的問題的回答,可以推知記者的提問應該是“病毒有多大?”

分析第二段,“但是”前說的是“病毒引發了大量疫情”;“但是”後,語意重點有了變化,“也有良性病毒”“幾乎大多數病毒都對人類無害”強調的是“病毒對人類還有好處”。可見第二段主要說的是病毒對人類有無害處。作為記者有關病毒的問題的回答,可以推知記者的提問應該是“病毒都有害嗎?”

23.略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文的能力。

【審題】

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考生首先要明确“對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指什麼?

所給材料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列舉現象,即人們紛紛搶購鴻星爾克的商品,用實際行動為良心企業“回血”。第二部分是列舉了這一現象引起的兩種不同的呼聲,“有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對民族企業的愛護和支援,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野蠻消費’,會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知,“對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是指“人們紛紛搶購鴻星爾克的商品,用實際行動為良心企業‘回血’”的行為。

鴻星爾克的這波熱度足以證明:消費者對鴻星爾克的支援,本質上都來源于對家與國的大愛。抱着這樣的心态,無數網友“投桃報李”,希望能用自己搶購的訂單為良心企業“回血”。在事關家國的問題上,不讓老實人吃虧,也不讓義商賠本,這是很多人的樸素感情,也是所謂“野蠻消費”背後的行為邏輯。

同時,肯定一家企業的善舉,也要采取理性的方式,将力量彙集到最需要的地方。“野蠻消費”的初衷是好的,但也确實造成了一系列亂象,甚至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社會大衆還是需要對良心企業予以支援的同時進行理性的思考,避免跟風盲從、“野蠻消費”。隻有這樣,才能讓愛心真正成為涓涓細流,滋養這片土地。

材料中兩類人的觀點是參考說法,考生可以肯定其一,也可以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但要言之成理。

此外,考生要特别注意“以重慶網友‘橙子’的名義寫一封呼籲書”的具體要求,注意呼籲書的正确格式。

【立意】

1.别讓善意帶有破壞性;

2.對民族企業要支援有道;

3.理性消費,避免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