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說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自相沖突
【典源】《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即“盾”)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義】賣盾和矛的人,為了吹噓自己的盾的堅固和矛的銳利,一會說其盾沒有東西能刺破,一會說其矛沒有東西不能刺穿,兩說不能自圓。後遂用自相沖突、沖突”等謂互相抵觸,互不相容: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謂用對方的觀點、方法等來駁斥對方;用“矛舛”指乖違、錯謬。
【自相沖突】《北史·李業興傳》:“異曰:‘圓方俗說,經典無文,何怪于方?’業興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錄梁主《孝經義》,亦雲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沖突?’”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吳融為僧貫休撰詩序,以唐來惟元、白、休師而已又《祭陸龜蒙文》,即雲:‘海内文章,止魯望而已。’自相沖突,于時不免識者所譏。”
【沖突】何遜《西州直示同員》詩:“沖突交為論,光璧帶成珍。”劉知幾《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沖突;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辛文房<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沖突之極,則是非鋒起。”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确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矛舛】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第洪所著随筆,事實矛舛處,亦複不希。”

後羿射日
【典源】戰國楚屈原《天問:“弈焉彃(bì,射)日,烏焉解羽。”王逸注:“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關于古代神話傳說天有十日事,《山海經·海外東經》、《山海經·大荒南經》、《莊子·齊物論》、《淮南子·本經訓》等皆有,記載烏是古代話傳說中太陽内的神鳥。《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
【釋義】傳說堯時天上有十個太陽,莊稼草木都被烤焦,堯使後羿射落九個,天下方才安适。後遂用“後羿射日、射日、羿射九日、堯沉九日、羿落九烏、九烏應弦”等借喻為民除害,或謂勇猛善戰;以“羿彀”指弓矢所及,引申指世網或人間藩籬。
【後羿射日】陳毅《示兒女》詩:“後羿誇射日,羲和逐光流。”
【射日】夏完淳《大哀賦》:“既追風而西捷,遂射日以南侵。”陳毅《衛崗初戰》詩:“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
【羿射九日】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
【堯沉九日】李峤《箭》詩:“夏列三成範,堯沉九日輝。”
【羿落九烏】李白《古朗月行》:“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九烏應弦】周鍼《羿射九日賦》:“張元鈞之在手,期九烏之應弦。”
【羿彀】《莊子·德充符》:“遊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蘇轼《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偶落藩牆上,同遊羿彀中。”又《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仍邀同賦劉貢父》:“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
未完待續……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彙總
全本《文言基礎知識》整理彙總
中華飲食文化——《飲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彙總
全本《民國名家随筆散文》整理彙總
本号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台。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号,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