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六十二回 追擊曹軍賈诩出奇謀 郭嘉十勝十敗論袁紹

作者:滄海一豬笑

曹操敗軍緩緩而行,過襄城,到淯水,曹操忽然在馬上放聲大哭,衆人驚問緣故。曹操道:“我想起去年在此地折了大将典韋,不由不哭!”于是,曹操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吊奠典韋亡魂。曹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歎。祭罷典韋,曹操再祭侄子曹安民以及長子曹昂,以及其他陣亡軍士;連同那匹被射死的大宛馬,也都一同緻祭。

次日,忽有荀彧差人來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衆,截去歸路。”曹操答複荀彧道:“我日行數裡,并非不知後有追兵。我計劃已定,若到安衆,必破張繡。君等勿疑。”便催軍行到安衆縣界。

劉表軍駐守在前方險要之地,張繡軍又随後追來。曹操便傳令衆軍趁着黑夜鑿險開道,并暗伏奇兵。天色微明,劉表、張繡二軍會合,因見曹操兵少,懷疑曹操已經遠去,俱各領兵深入險地追擊,曹操突出奇兵,大破了兩家軍馬。曹軍得勝出了安衆隘口,就在隘外下塞。劉表、張繡各自整理敗兵相見,劉表歎道:“未曾料到反中曹操奸計!”張繡道:“容再後圖。”于是兩軍就在安衆合兵。

荀彧探知袁紹欲要興兵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知曹操。曹操心中着慌,即日便要回兵。有細作報知了張繡。張繡正欲要追,賈诩上前攔住,道:“不可去追,追之必敗。”劉表道:“今日不追,坐失良機。”力勸張繡領軍萬餘,一同前往去追。約行十餘裡,趕上曹軍後隊,曹軍奮力接戰,張繡、劉表兩軍大敗而歸。

第六十二回 追擊曹軍賈诩出奇謀 郭嘉十勝十敗論袁紹

賈诩獻計

張繡對賈诩道:“不聽公言,果有此敗。”賈诩笑道:“如今可整兵再次前往追殺。”張繡與劉表俱道:“今已戰敗,為何還要再追?”賈诩道:“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若不勝,請斬我首。”張繡深信賈诩之言。劉表心中尚有疑慮,不肯同去。張繡獨自領一軍前往追趕,曹操軍果然大敗,軍馬辎重,連路散棄而逃。

張繡正要往前再追,忽然從山後擁出一彪軍馬。張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到安衆。劉表就問賈诩:“先前我以精兵去追退兵,公言必敗;而後又以敗卒去擊勝兵,公言必勝;結果盡如公言。為何事不同卻皆應驗?願公教我。”賈诩道:“此事易知。将軍雖善用兵,卻非曹操敵手。曹軍雖敗,必有勁将殿後,以防追兵;我兵雖銳,卻不能敵,故我料必敗。而曹操急于退兵,必是因為許都有事;既然已經破我追軍,之後必定輕車速回,不會有所防備。我卻乘其不備再次去追,故能大勝。”劉表、張繡二人俱是拜服賈诩高見。賈诩又勸劉表回荊州,張繡守襄城,二家互為唇齒,然後兩軍各自散去。

曹操正在行軍,聞報後軍為張繡所敗,急忙領了衆将回身救應,卻見張繡軍已退。敗兵回報曹操,道:“若非山後有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已被擒。”曹操問是何路人馬,為首一人提槍下馬,前來拜見曹操,原來是鎮威中郎将,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曹操問李通為何而來,李通答道:“近守汝南,聽聞丞相與張繡、劉表交戰,特來接應。”曹操大喜,封李通為建功侯,駐守汝南西界,以防劉表、張繡。李通拜謝而去。

曹操回到許都,上表奏孫策有功,封為讨逆将軍,賜爵吳侯,又派使者攜诏前往江東,谕令防剿劉表。曹操回府,衆官參見完畢,荀彧問道:“丞相一路緩行,到了安衆,為何會料知必勝追兵?”曹操道:“衆軍已經退無歸路,必将死戰。我再緩軍而行以誘張繡,實則早已做好謀劃,是以料知必勝。”荀彧拜服。

此時郭嘉進來拜見,曹操道:“公為何來遲?”郭嘉從袖中取出一書,言道:“袁紹派人緻書丞相,欲要出兵攻打公孫瓒,特地前來借糧借兵。”曹操道:“我聞袁紹欲圖許都,今見我歸,卻又别生他議。”遂拆書觀看。隻見書中詞意驕橫傲慢,曹操就問郭嘉道:“袁紹如此無理,我欲征讨,卻恨力不能及,該當如何是好?”

第六十二回 追擊曹軍賈诩出奇謀 郭嘉十勝十敗論袁紹

郭嘉十勝十敗論

郭嘉道:“漢高祖劉邦戰敗項羽,公已有所知。高祖唯靠智勝,項羽雖強,卻終為所擒。今袁紹有十敗,公有十勝。袁紹兵雖盛,卻不足懼。袁紹多禮儀且繁瑣,公卻順應自然,此乃道勝;袁紹違背朝廷擅自動兵,公則以順奉朝廷征戰,此乃義勝;桓、靈二帝以來,朝廷施政失于寬松,袁紹繼續以寬救寬,公則以嚴曆剛猛制度糾正,此乃治勝;袁紹外表寬宏内心卻多忌憚,所任之人多為親戚,公外表簡單内心卻是精明,用人惟才,此乃度勝;袁紹多謀略少決斷,公有計即行,此乃謀勝;袁紹專好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乃德勝;袁紹體恤近處軍民卻忽視遠處,公思慮卻無不周,此乃仁勝;袁紹聽信讒言惑亂視聽,公如水潤物,讒言不行,此乃明勝;袁紹是非混淆,公則法度嚴明,此乃文勝;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則以少克衆,用兵如神,此乃武勝。公有此十勝,擊敗袁紹并無難處。”曹操笑道:“如公所言,孤要以何去擋袁紹!”

荀彧在一旁贊道:“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袁紹兵馬雖衆,卻不足為懼!”郭嘉道:“徐州呂布,實為心腹大患。今袁紹北征公孫瓒,我軍應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再圖袁紹,此為上計;否則我方去攻袁紹,呂布必會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曹操表示贊同,遂與衆人商議東征呂布。荀彧道:“可先派人去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

曹操聽從荀彧之言,一面發書給劉備,一面派使者帶了厚禮前去袁紹處,并上表奏封袁紹為大将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曹操又密書答複袁紹:“公可前去征讨公孫瓒。我自當相助。”袁紹得了回書,心中大喜,便要進兵攻打公孫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