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玄、袁術、劉表三人之間關系研究

作者:豫章太守張大人

諸葛玄、袁術、劉表三人之間關系研究

葉縣平山“諸葛遺墟”是諸葛亮少年時期的寓居地和躬耕地,為何諸葛亮在躬耕南陽之前,會在葉縣平山一帶留下寓居和躬耕的遺迹呢?通過研究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袁術和劉表三人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我們理清楚這一問題。

一、袁術、劉表、諸葛玄三人與豫章太守

袁術、劉表和諸葛玄,史料中沒有記載這三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但在任命豫章太守這個問題上,三人同時出現了。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會牽涉到三個人,史料記載是這樣的:

1、《三國志》:“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于官。會漢朝更選朱皓所代,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

2、《獻帝春秋》:“初,豫章太守周術病卒,劉表上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南昌。漢朝聞周術死,遣朱皓代玄。皓從揚州刺史劉繇求兵擊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殺玄,送首詣繇”。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加上按語“此書所雲,與本傳不同”。

關于《三國志》與《獻帝春秋》的記載,相同的是兩本書都确認了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并且被一個叫朱皓的人取代了。不同的是兩個地方:1、《三國志》記錄任命諸葛玄的是袁術,《獻帝春秋》記錄任命諸葛玄的是劉表;2、《三國志》記錄,諸葛玄丢官後投奔了劉表,而《獻帝春秋》則直接記錄諸葛玄死在了南昌。

從目前的史學界的觀點來看,基本上都不認同《獻帝春秋》的記載,首先史料權威性上正史《三國志》遠高于野史《獻帝春秋》,再者如果諸葛玄真的死在了豫章,後期很多事件都無從談起了。是以,在誰任命了諸葛玄任豫章太守這一問題上,本人也認同《三國志》的記載,任命諸葛玄做豫章太守的是袁術而非劉表。除了《三國志》記載外,還有以下理由:

(一)劉表沒有任命諸葛玄的權力

豫章屬于揚州,它的地方官的任命應由當時的揚州刺史來任命。而劉表的職務是荊州刺史,荊州與揚州是不同的兩個地方,如同今天的河南與湖北、山東與山西之間的關系,劉表身為荊州刺史,是不具備跨區域任命豫章太守的權力和資格的。

也有一種假設,會不會是荊州劉表推薦諸葛玄做豫章太守,劉表隻是一個推薦者而非任命者。在這種情況下,劉表隻能向兩個人推薦:一個是對上向當時的皇帝漢獻帝推薦,一個是對平級的揚州刺史推薦。但從《獻帝春秋》記錄的漢朝統治者又派朱皓來代替諸葛玄,且揚州刺史又攻打諸葛玄的情況來看,這個理由根本就說不通。是以《獻帝春秋》關于劉表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的記錄是錯誤的,劉表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格任命豫章太守。

(二)袁術具備任命豫章太守的權力

在任命豫章太守的問題上,荊州刺史是沒有資格的,除了漢朝皇帝直接空降任命外,擁有任命資格的隻有豫章郡所屬的揚州刺史。190年,袁術占據南陽,并任南陽太守;193年,袁術攻打曹操失敗後驅逐了揚州刺史陳瑀,自立為揚州刺史。身為揚州刺史一職,袁術是擁有任命豫章太守的權力的。

值得關注的是,袁術的揚州刺史并非直接來自朝廷的任命,而是袁術以武力驅逐了原有的揚州刺史,并自立為揚州刺史,這一職位的取得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由此,我們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會受到朝廷和原來的揚州刺史的排擠,這一切都是因為袁術的揚州刺史來的并不合理,諸葛玄的升官及丢官,正是袁術與朝廷及其他軍閥之間互相争鬥的一個特有現象。

是以,我們也可以判斷,諸葛玄任豫章太守的時間在193年—197年之間,最大可能是袁術在揚州初期193年立足未穩期間。雖然後期袁術的揚州刺史站穩了腳跟,并得到了朝廷的預設。但對諸葛玄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二、諸葛玄為何出現在葉縣平山

諸葛玄的家鄉是琅琊,諸葛玄的哥哥諸葛珪工作地在泰山郡,而這兩個地點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最早發生的地點。188年,黃巾軍再次起義,諸葛亮的家鄉又是一片大亂,在諸葛氏宗譜中記錄就在這一年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死于這場戰亂中。學術界一般也認為,188年這個時間就是諸葛玄帶着諸葛亮逃難的時間。

從188年諸葛珪死到193年諸葛玄升官又丢官之間,一共有5年的時間,如果諸葛玄一直留在琅琊不逃跑,除了188年這場戰亂外,随後的191年、192年、193年,諸葛玄家鄉一帶連續發生30萬黃巾軍進攻泰山郡、曹操鎮壓百萬黃巾軍、關東軍閥起兵讨伐董卓及曹操讨伐徐州陶謙等事件,出現了近似屠城般的殺人事件。可見從188年至193年的5年時間,諸葛玄家鄉附近是一片戰火,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玄如何留在琅琊?是以,我們可以判斷,諸葛玄一家至少在188年已經離開了家鄉避難。

關于諸葛玄離開琅琊後到什麼地方避難,南陽葉縣平山發現的“斷石幢”記錄“侯之父若祖自琅琊避地”,很顯然指諸葛亮的父祖離開琅琊逃避戰亂來到了平山,可見當時的諸葛玄一家從琅琊沿陳宛古道向西南而下來到了平山一帶。是以,諸葛玄在升任豫章太守之前,其人在南陽葉縣平山。

三、諸葛玄與袁術、劉表的關系問題

袁術為揚州刺史,劉表為荊州刺史,兩人都是雄據一方的地方諸侯,也是一般人接觸不到的高官。從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太過,和失去太守之後投奔襄陽劉表的情況來看,諸葛玄當時與劉表也是非同一般的關系。做為一名布衣百姓,諸葛玄為什麼能同時結識到當時的荊州刺史、揚州刺史?

對于諸葛玄來說,能認識到兩位高官,從理論上說隻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諸葛玄被動認識。即袁術和劉表先後去到了諸葛玄的活動地點,諸葛玄被動的認識到了兩位高官,而這一種可能僅是理論上的可能,不僅沒有史料支援,同時也不具備事實的可能性。第二種是主動認識。即諸葛玄主動去到了兩位高官同時存在的地方,有了認識兩位高官的機會。應該說這一種可能性是符合事實的。根據這些資訊,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判斷:

(一)袁術認識諸葛玄在193年之前

在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的193年,在這一年的年初袁術離開南陽,與曹操戰于匡亭(新鄉長垣),大敗後逃到了淮水一帶,後袁術驅逐揚州刺史,自立揚州刺史。可見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袁術一直在行軍打仗,如果在這一年袁術才認識了諸葛玄,那袁術怎麼可能在這一年連續征戰中,完成了認識、信任和任命諸葛玄這一系列的過程呢?這在一年的時間裡,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以,袁術認識諸葛玄一定是在193年與曹操發生戰争之前。

190年—193年之間,袁術一直是人在南陽的。諸葛玄188年開始逃難至南陽葉縣平山之下,與袁術距離并不遠,是以諸葛玄才有機會認識袁術。在南陽相處兩三年的時間裡,袁術對諸葛玄有了充分的信任,是以在機會來臨之際,袁術才任命了深得自己信任的諸葛玄任豫章太守。

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時,諸葛玄人在哪裡?就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諸葛玄人在南陽,袁術自立揚州太守時,想到人在南陽的老友諸葛玄,在職位出現空缺時,派人通知平山的諸葛玄到豫章上任。第二種是諸葛玄就跟随袁術行軍打仗,袁術直接委任了身邊的諸葛玄去了豫章。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二)袁術與劉表之間有敵對關系

諸葛玄是一介平民,袁術與劉表都是地方官,諸葛玄與袁術或與劉表之間都可以算是平民與地方官之間的朋友交往。但袁術與劉表之間可不是朋友關系,而是敵對關系。

190年,袁術剛剛占據南陽時,劉表也剛剛入駐襄陽不久,内憂外患之下,劉表不願意與袁術直接結仇,在袁術已經入駐南陽的情況下,做個順水人情,上奏舉薦袁術為南陽太守。但袁術一直在圖謀劉表的荊州。在第二年即191年,袁術與劉表之間就出現了戰争,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就戰死于此,這場戰争不僅使袁術圖謀荊州的夢想破滅,同時也促成了之後袁術離開南陽攻打曹操。

據此可見,袁術與劉表之間并不是親密關系,而且還是敵對關系。

(三)諸葛玄不屬于袁術,也不屬于劉表

諸葛玄出現在有敵對關系的袁術和劉表之間,想同時保持與兩人之間較好的關系是非常困難的。但從諸葛玄在失去太守職務後,諸葛玄居然還能去投奔袁術的“敵人”,除了當時諸葛玄走投無路的因素之外,也說明諸葛玄與劉表之間不僅不是敵對關系,而且關系也比較親密的,至少是諸葛玄這麼認為的。

這也說明諸葛玄的身份與袁術、劉表之間的“第三方”,既不屬于袁術,也不屬于劉表。

(四)諸葛玄離袁術最近,離劉表較遠

諸葛玄認識袁術,也認識劉表。從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這一行為來看,袁術為主動任命的一方,諸葛玄為被動接受的一方,可見袁術與諸葛玄關系非常親密;從諸葛玄投奔襄陽劉表這一行為來看,諸葛玄為主動投靠的一方,劉表為被動一方。而對于諸葛玄的投靠,劉表有權力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不接受。

由此可見,諸葛玄雖然與袁術、劉表都有交往,但從距離上來看,諸葛玄離袁術肯定是最近的,與劉表之間雖有“舊交”,但比不上與袁術的關系,甚至這個“舊交”也僅僅隻是諸葛玄一廂情願。

(五)諸葛玄的身份很可能是袁術、劉表之間“說客”

諸葛玄出身于官宦之家,遠祖諸葛豐、兄長諸葛珪都擔任過重要職務,後期又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可見諸葛玄是具有為官從政的能力的,其學識、見識等都是差別于一般老百姓的。

從諸葛玄與雙方都有“舊交”關系且不屬于任何一方來看,諸葛玄的身份很可能是袁術、劉表之間的“說客”,不介入雙方的利益關系,但照顧到雙方的利益。是以,諸葛玄在受益于袁術的同時,也能自信同時受益于劉表。

六、諸葛玄在葉縣平山符合曆史事實

從時間上來看:188年,諸葛玄帶領家人離開琅琊逃難,來到南陽葉縣平山;190年,劉表入駐襄陽;190年,袁術入駐南陽。諸葛玄、劉表、袁術,三個人在190年這一時間點上,出現在了南陽、襄陽一帶,在時間上符合了條件。

從距離上來看:袁術在南陽,劉表在襄陽,諸葛玄在南陽葉縣平山。諸葛玄的葉縣平山屬于袁術的南陽,袁術的南陽郡又屬于劉表的荊州。是以,在平山之下生活的諸葛玄具備逐級聯系地方官袁術和劉表的可能。從直線距離和上下級關系上來看,諸葛玄從平山去袁術的南陽距離最近,去劉表的襄陽距離較遠,這也正展現了三人之間的關系:諸葛玄與袁術關系最近,與劉表次之。

從選擇上來看。諸葛玄在豫章失去太守職位後,該何去何從呢?此時就有四條路:一是傳回家鄉琅琊,但此時的琅琊已是一片焦土,傳回家鄉是不現實的。三是回到平山。這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站在其本人的角度來考慮,諸葛玄升任太守時,平山的父老鄉親都知道諸葛玄要當大官了,結果沒幾天灰溜溜的回鄉了,這讓諸葛玄如何面對平山的父老鄉親呢?諸葛玄要面臨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四是投奔其他親友,一切從頭來過。從諸葛玄丢官後面臨的選擇來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投奔親友,當時諸葛玄與劉表也有交往并得到了信任,劉表又身居高位,所在的襄陽又是亂世之中一片難得的靜土,也就不奇怪諸葛玄為什麼去選擇投奔襄陽劉表了。

是以,從認真梳理、研究諸葛玄、劉表、袁術三人之間的關系中,我們可以分析出,諸葛玄離開琅琊之後确實來到了葉縣平山一帶寓居生活,并從平山到豫章,再由豫章去到了襄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