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的革命精神譜系|長征精神:偉大史詩,寫遍萬水千山

來源:解放軍報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習近平

黨的革命精神譜系|長征精神:偉大史詩,寫遍萬水千山

2016年10月21日,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及其上司的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展現。

近些年,習主席曾分别到訪長征的出發、轉折、會師等标志性紀念地。

2019年5月20日,習主席來到江西省于都縣。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在此集結,然後渡過于都河,開啟了長征的偉大征途。

2021年4月25日,習主席來到位于廣西桂林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數萬紅軍将士在此地突破敵軍第四道封鎖線,儲存了中國革命的火種。

2015年6月16日,習主席赴貴州遵義考察。1935年1月,在這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曆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16年7月18日,習主席來到西吉縣将台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甯和将台堡會師,标志長征勝利結束。

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将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讓後人一次次仰望。

長征這一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将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什麼是長征精神?習主席深刻指出: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中央紅軍的長征僅僅曆時兩年,但是,它卻成為一個偉大的象征。

為什麼這麼說?

毛澤東在1935年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這樣講到了長征: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裡,縱橫11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産。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内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是以一舉,那麼廣大的群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11個省内,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将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這些氣勢磅礴的話,深刻講述了長征之于中國曆史、中國革命的深遠意義。

而今,長征已經載入人類的曆史,Long March——已經是一個傳遍世界的詞語。世界上的許多人,即使不十分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産黨,但是,當他們聽到Long March的時候,總會肅然起敬。

除了對中國、對中國革命具有偉大意義之外,長征對于人類的命運、對于人類的曆史,又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為什麼世界上的人們,會對長征肅然起敬呢?

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使我們不得不再次回到毛澤東青年時代所寫的《讀〈倫理學原理〉筆記》。

那個時候,毛澤東沒有想到會當紅軍的領袖,他隻是湖南一師的學生,準備着畢業之後去當教員。而在這篇充滿創造性的思想筆記中,毛澤東讨論的是哲學問題。

青年毛澤東認為:正是在與苦難與被動性做鬥争的過程中,方才鍛造了人的意志力。

當年那個寒素的書生苦苦進行的哲學思索,究竟對于他後來的人生、對于中國與世界,有何種價值與意義呢?

多年以後,也就是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長征。

正像1927年春,在大革命高潮時預見到大革命的失敗一樣,毛澤東預見到,中國革命将再次遭遇像大革命失敗那樣的重大挫折。

1934年7月23日,在通宵開會後,毛澤東于黎明時分登上了會昌城外的岚山嶺,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詞《清平樂·會昌》。

正像當年凝視着井岡山一樣,此時的毛澤東凝視着蒼茫的南嶽。他知道,紅軍将去往完全陌生的地方,隻能依靠紅軍自身堅定的政治信念。除此之外,紅軍已經一無所有了。

這不正是“與苦難與被動性做鬥争”的極緻嗎?

有了極緻的鬥争,才有了極緻的理想和信念,才有了極緻的不惜付出一切的犧牲精神。

如果從天下受壓迫的勞苦大衆命運的角度去看長征,那麼,長征對于全人類無産階級大衆有什麼啟示?換句話說,長征—不僅對于中國、中國革命而言,而且是對人類而言,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具有“人類啟示錄”的意義?

長征是“全世界受苦人”奮起革命的壯麗悲歌,無邊的苦難—在長征中發展到極緻,而同時,紅軍也将“全世界受苦人”在絕望中爆發的抗争意志,發展到了極緻。

如果說長征是一次偉大的勝利,那麼長征首先便是天下受苦人革命意志的勝利,是人類意志的贊歌。

在人類曆史上,還沒有哪一批革命者面對過像長征這樣的曆史條件、客觀環境:空前強大的敵人,如此懸殊的敵我力量對比,如此嚴重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上司,以及如此嚴酷、惡劣的生存境遇,而這一切曆史條件、客觀環境,就如同一堵無邊高牆冷漠地矗立在那裡。它似乎以血淋淋的殘忍宣示着:在中國,革命是不可能的,紅軍的存在、共産黨的存在統統是不可能的,革命是沒有出路的。

而沒有苦難,就沒有奇迹;沒有奇迹,就沒有革命的輝煌。

長征是被壓迫人民的勝利,長征宣告:衣衫褴褛的紅軍,就是要推翻那個沒有“天理”的舊世界。

長征的勝利,是曆史中的奇迹,是對“不可能的解放”的永恒召喚,是無數過去對無窮未來的祝福。長征時的共産黨人一無所有;如果有,這就是紅軍擁有革命者的意志,它使革命者神聖。

長征中無數動人的故事,說明了紅軍的意志力是如何的頑強。

餘秋裡,在長征途中左臂負傷,他是晃蕩着一支斷了的胳膊走出草地的。為了止痛,他不斷地往斷臂上淋水,結果傷口腐爛生蛆。在拖着斷臂行軍200天後,他接受的治療是用鋸條把斷臂連骨帶肉地鋸下。

女戰士周起義參加紅軍之前是裹了腳的,而她就是憑着一雙小腳走下了兩萬五千裡長征。當戰友們看她實在走不動了,動員她留在當地,說待革命勝利再來接她時,一路沒有流過一滴眼淚的她,卻号啕大哭。

廖承志則親眼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紅軍母親分娩後,為了不拖累部隊,把孩子抛入了水中,而就在抛孩子的一瞬間,那個母親也撲入水中,母親和孩子一起消失在水中。

1935年6月17日清晨,穿着夾衣夾褲的毛澤東喝下一碗熱氣騰騰的辣椒水,向冰雪覆寫的山上爬去。半山腰上,雪雹俱下,空氣稀薄。毛澤東的警衛員戴天福因在過大渡河時患了瘧疾,實在走不動了,躺倒在雪地裡。毛澤東拉起他說:小戴啊,千萬不能坐下啊,坐下就起不來了。來,我背你走。

此時,另一位警衛員吳吉清趕上來,搶先把戴天福背起,而毛澤東扔下手裡的木棍,在後面托扶着。就這樣,三人一起艱難地爬到了山頂。

這就是長征。

長征就是這樣寫在了亞洲的原野上,寫在了人類的曆史上。

枯瘦的面容、堅定的目光、革命家的腿,毛澤東長征時代的形象,就是這樣寫在了革命的畫卷裡。

長征的勝利,是無數戴天福這樣的普通紅軍戰士信念的勝利。他們也許不懂馬克思主義的高深理論,但是他們明白,自己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他們的奮鬥是正義的,在不義與道義的對決中,他們以性命去搏道義,這就是紅軍的選擇。他們清醒地選擇了犧牲,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死,不是白白地送死。

長征之是以能夠勝利,首先就是因為紅軍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有堅定政治信仰與信念的軍隊。而長征沿途所受到的各族人民的支援,再次證明了良知在人民心中。

長征是革命者不斷探索的精神的勝利。

在長征中,紅軍一路摸索前進,他們并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他們隻是知道,必須在戰鬥中不斷開辟前進的道路;他們隻是知道,必須一直前赴後繼向前走——北上、北上、北上!他們隻是知道,後退和走回頭路,是沒有出路的。

今天,人們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回答是這樣的——不是因為中國共産黨天生強大,也不是因為共産黨不犯錯誤,而是因為,無論面對多麼強大的敵人,中國共産黨裡總會有人第一個站出來呐喊沖鋒:同志們,跟我上!

這是因為,無論面對多麼巨大的錯誤,中國共産黨裡總會有人第一個站出來,通過洗心革面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敢地糾正黨的錯誤——就像在遵義,就像在沙窩,就像在甘泉……

而在長征路上,共産黨人就是這樣做的。

長征是中國共産黨真正走向獨立自主的開始。

在遵義會議之前,中國共産黨曆任主要負責人都是共産國際指定的,陳獨秀、張國焘、瞿秋白、向忠發、王明、博古,無不如此。而曆次黨的代表大會,首先便是學習貫徹落實共産國際訓示的大會。而在長征路上,由于湘江戰役丢失了與共産國際的聯系方式,生死存亡的環境逼迫中國共産黨必須選擇獨立自主,必須選擇實事求是。是以,長征路上召開的大多數會議,都是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充分發揚民主、維護黨的團結的會議。而其中最偉大的就是遵義會議。

長征标志着辯證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在中國共産黨的确立,标志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在中國共産黨的确立。

長征使中國共産黨認識到:紅軍的第一要務是要吃飯,要消滅敵人,革命要有落腳點。如果沒有飯吃、不能消滅敵人、沒有落腳點,如果不能使革命生存發展,再高妙的理論,再崇高的權威,都必須為革命的生存讓路。那些不能使革命向前的理論,都必須抛棄掉,就像抛棄和砸碎長征開始時所攜帶的那些壇壇罐罐一樣。

用“總能戰勝敵人”,總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來說明“為什麼能”—這隻是用“過去能”來說明“現在能”,即它說明的,乃是過去、是現在,而不能說明未來。

“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

長征精神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

正義事業—就是代表全世界受苦人的意志;正義事業—就是人類的道義抉擇擔當;正義事業,就是—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争。

毛澤東說過: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

他還說過,無數革命先烈,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我們這些活着的人,難道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抛棄嗎!

中國共産黨之是以“能”,那是因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站在了受苦受難的大多數人民群衆一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泰山壓頂、山崩地裂也不彎腰;即使作出再大犧牲,他們也要将革命進行到底。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為什麼能戰勝空前強大的敵人,為什麼能糾正巨大的錯誤,為什麼能一次次從滅頂之災裡崛起?

這就是因為:共産黨人選擇了與全世界受苦的人站在了一起,與正義、真理站在一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以人民為中心”,始終站在受苦受難的人民群衆的利益一邊,這就是中國共産黨的“赤子之心”。

當現實抉擇擺在共産黨人面前的時候,這個抉擇,實際上可以使他付出身家地位,也可以讓他付出生命。

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被敵人殺害,也可能在黨内被打倒,被“肅反”被誣陷被迫害。

在革命戰争年代,去完成正義事業,就要接受種種嚴峻的考驗,每個共産黨人,都需要作出自己的選擇。在艱難的選擇面前,他們也許會想起長征,想起長征路上的毛澤東。

毛澤東就是這樣,成為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第一次獨立自主選擇的領袖。

正是長征證明,毛澤東的命運,與中國共産黨、紅軍和革命的命運,竟然是如此的完全一緻。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曾經如此感慨地指出:

“……人們對他的預言重視得太晚,以緻未能早日擷取勝利……革命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革命的實作就是他的自我實作。當我們進入自己設計的角色時,我們都成了自己虛構的東西,而毛澤東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地方是,他的形象、經曆與曆史本身一緻。”

他的這些話,毫無誇張成分,因為這是被中國革命血的曆史證明了的事實。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韓毓海)

(圖檔來源:解放軍報資料圖檔)

(來源: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