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農曆九月初四,是弘一大師往生紀念日。
關于弘一法師的記載,葉聖陶曾在《兩法師》一文中寫得非常精彩,他對比弘一大師與印光大師說“一個是水樣的秀美、飄逸,一個是山樣的渾樸、凝重”。

弘一大師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虛雲老和尚于《弘一大師事略序》中評價大師說:“弘一律師,乘願再來者也。觀機合宜,志弘南山宗旨,以救時弊。躬行實踐,行持是尚,終身無懈,聞見生欽。”
出生:瑞雀銜枝
一八八零年(舊曆九月二十日),弘一大師生于天津一個富裕家庭,俗姓李,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名号屢改,一般以李叔同為世所知。大師原籍浙江平湖,父名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會試中進士,曾官吏部,後在天津改營鹽業,家境頗為富有。
光緒庚辰年,父年六十八,弘一大師才出生,誕時雀銜樹枝降其室,是大師應世吉兆。大師天資穎異,讀書過目成誦。志學之年,即知愛國。
在家:絢爛之極
大師年方弱冠,詩文詞賦皆冠一時,書法整齊挺秀,深得漢魏六朝之秘,尤工篆書及石刻,氣息古厚,不類少年之作。虛雲老和尚在弘一大師傳記中記叙:“凡詩文篆刻,悉皆通達。……庚子肄業南洋公學,乙巳東渡日本,于上野學校習美術,旁究音樂。中國學生入上野美專者,自師始也。試辄冠軍,聲名揚溢,人皆稱之。”
大師東渡日本留學,臨行前曾填一阕《金縷曲》:
披發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
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年、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内,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西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
大師留學六年,一九一零年畢業回國,曾在滬創辦文化社、強學會、海上書畫公會,與名士袁希濂、許幻園等,互相唱和,文名大著。後又主教圖書、音樂于浙江師範學校。辛亥革命後,應聘主《太平洋報》筆政,加入南社及同盟會。“其愛國之心,無時或已也。”
出家:律宗高僧
大師于浙江師範學校主任圖書、音樂七載,在校時曾辟谷修養,後于寒假時獨到虎跑大慈寺,斷食三周,并無痛苦,反覺輕快,心思靈敏逾于常時,自是常來虎跑。
馬一浮居士介紹一友至虎跑出家,大師當場目擊,大為感動,出家之念,自此而始。
民國七年,大師三十九歲,學校暑假,獨往虎跑求剃發出家。遂于七月十三日,禮了悟和尚為師,正式剃染,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号“晚晴老人”,取李義山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句。又号“二一老人”,取“一事無成人漸老”與“一錢不值何消說”之古意。
律宗自唐南山宣祖重興,至南宋靈芝照祖繼興,曆元明清計七百餘年,雖代有提倡,然已失南山真脈。至清末徐蔚如居士複自日本請歸南山三大部(即《四分律删繁補阙行事鈔》《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補随機羯磨疏》),重刊于天津刻經處,錯誤遺漏特多,研者皆望崖而退。大師發願畢生精研戒法,誓護南山律宗,随處講律,循機說法。
《一輪明月》電影劇照
弘一大師遍考中外律叢,校正三大部及其他律藏,二十年來,幾無日不在律藏中探讨精微,發揚深顯,務期戒律一藏,大著僧海,普及四衆。大師編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羯磨随講别錄》《彌陀義疏撷錄》《律鈔宗要随講别錄》《南山宣祖略譜》《晚晴集》等書,又嘗訂正《科文》,點閱《行事鈔》等書。嘉惠後學以無窮,厥功不可思量。
入滅:悲欣交集
一九四二年秋,大師病重,書偈與詩友,偈雲: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适? 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這年農曆八月十五、十六兩日,大師為衆講《八大人覺經》後,即感精神不振。農曆八月廿三日,疾病漸重,然力拒醫藥及探問,一心念佛。廿七日完全斷食,隻飲開水。廿八日下午自寫遺囑“餘于未命終前,臨命終時,終命終後,皆托妙蓮師一人負責,他人無論何人不得幹預”,并蓋私章。
九月初一下午,書“悲欣交集”交蓮師,此為大師最後墨寶。
至初四晚七時三刻,大師安詳西逝。
大師滅後,遺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彌陀岩和杭州虎跑定慧寺,兩處都分别建了靈塔。
“苦行頭陀重,遺風藝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值此弘一大師往生紀念日,讓我們一起高懸祖印、持戒念佛、同歸安養,是為對大師最好之懷念。
南無阿彌陀佛!
來源 丨 廬山東林寺
内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歡迎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