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吧!華彩少年》播出的最近一期,導師甄子丹再次cue清華學霸選手潘超,要求對方不要放棄自己的專業,要為國家做貢獻,“要不我不會放過你的呀”。
在節目第一期,潘超以清華碩士畢業的身份參賽就引起過好一陣熱議,很多人覺得這種方式不可取,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也有人覺得這是個人擇業自由,不能橫加指責。

巧的是,近日水木年華盧庚戌也發了一條視訊,解答了大家對自己 “清華畢業為什麼要當歌手” 的疑問。
視訊是一段盧庚戌在聯合國的演講。這好像是2014年的事情,他當時在聯合國總部做了一場主題為“為夢而生”的演講,而視訊截取的這一段,其實非常接地氣。盧庚戌告訴大家,他之是以選擇唱歌,就是為了找女朋友。因為清華的女生太少,競争激烈,為了吸引女生注意,他買把吉他,發奮練琴,決心當一名校園歌手。
事實上,盧庚戌隻是以輕松的語氣聊了下他第一次拿起吉他成為一名校園歌手的初衷,并未詳細講述他畢業後,用了近十年時間,最終走上職業歌手道路的深層原因。
同樣是清華才子,同樣是改行走歌手的道路,那麼盧庚戌和潘超是一樣嗎?為什麼潘超會遭受異議,而當年水木年華卻被捧得很高呢?
他們當然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盧庚戌在從清華學霸到職業歌手之間,都經曆了什麼。
盧庚戌生于1970年,1989年以營口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進清華大學建築系。進入校園後,用他的話說,别人都在努力學習,而他在尋思着談戀愛。可清華的妹子實在太“珍稀”,而自己外貌上也沒有優勢,怎麼能找到女朋友呢。拼不了顔值,隻能拼才華了。那時候吉他是撩妹神器,盧庚戌便買了把二手吉他,以及一本吉他速成教材,開始學習吉他。
為了學吉他,盧庚戌也是拼了命,沒日沒夜地練,練得都讓室友給攆出了宿舍。他跑到水房繼續練,還邊彈邊唱,讓每過經過的人都紛紛吐槽:人家唱歌要錢,你唱歌要命呐。他隻得又跑到一些無人的角落繼續練……
憑着這股犟勁,盧庚戌從零起步,幾天就入了門,一個星期就基本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了。關鍵是,為了撩妹而接觸音樂的他,慢慢卻陰差陽錯地迷上了這個東西。19年了,一直隻會用學習成績來證明自己的他,似乎打開了另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入學第二年,盧庚戌已經由一個吉他菜鳥,變成了校園吉他大賽二等獎獲得者。第三年,他和一些熱愛音樂的大學生成立“校園歌曲協會”,并開始歌曲創作。他們在北京高校間舉辦演唱活動,當時活躍的會員除了他,還有高曉松、郁冬、沈慶等人。1993年,盧庚戌參加當年北京市高校歌曲比賽,獲得一等獎。
畢業後,盧庚戌進入北京某設計院,成為了一名建築設計師。
同一年,一個小他四歲的東北老鄉李健,進入了清華園。同樣是學霸,但李健是保送進來的,因為李健很會唱歌。這一點是盧庚戌羨慕不來的,他畢業後最大的虧,就吃在這把先天不足的嗓子上。
盧庚戌的職業歌手之路确實是坎坷。明明是一代人,你看高曉松、郁冬、沈慶、老狼、鄭鈞等人,都在90年代中期早早成名了,而盧庚戌卻直到2001年才通過水木年華走紅,似乎隔了整整一個年代。
照常人來看,盧庚戌是應該放棄歌手這條路的,本來就不太會唱,長得也不帥,自己的專業有前途,好好做你的建築設計不好嗎?可是他從來不曾死心,在絲毫沒有看到希望的情況下,1997年他毅然辭掉了設計師的工作,從此專心當歌手。
家裡爸媽都快被他給氣瘋了,一度差點要斷絕關系,都快30歲的人了,還在做白日夢,信誓旦旦跟家人說“我一定會火的!”
然而他把自己寫的歌送給許多唱片公司,卻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簽下他。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打電話讓他過去談,當他興奮地騎着單車趕過去,對方卻隻想買他一首歌。他說不願意,想自己唱。對方聽了,一臉不屑地說:就你唱成這樣,都想當歌手?
這樣的打擊當然不止一人,但盧庚戌依然沒有放棄。他背起吉他當起了“流浪歌手”,他打零工,他發奮寫歌,他找聲樂老師對症下藥,開始鑽研咽音唱法……
多年後盧庚戌說自己為唱歌學過半年“狗叫”,說的就是這個苦練咽音唱法的過程。但功夫不負有心人,苦練之後還是有成果的,原本的破鑼嗓,反而被他磨練出了一種獨特的磨砂質感,唱功有了質的提升,辨識度也更明顯。
1998年,盧庚戌回母校舉辦清華快樂園演唱會。
也就在這一年,李健畢業了。畢業前李健與同學缪傑也在學校舉辦了告别演唱會。
但當時誰能想到,這三位學長的名字,日後會跟一個享譽華語樂壇的組合“水木年華”密切相關。
畢業後李健去了廣電部影視網絡中心上班。而盧庚戌,在音樂上繼續折騰。
1999年,盧庚戌向父母借了10萬元,制作了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未來的未來》。專輯推出後,意料之中的不火。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這張專輯雖然沒火,卻引起了一些圈内人士的關注,終于有公司表示願意簽約他了。
也許是想找人彌補演唱上的不足,也許是想效仿羽泉走唱作組合路線,得到這個消息的盧庚戌,第一個去找到李健,邀請他出來一起幹。而李健,也跟當初在設計院的盧庚戌一樣,音樂之心不死。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水木年華”組合。
2001年9月,水木年華首張專輯《一生有你》發行,很快就火了,橫掃當年各類音樂獎項新人獎。
從1993年到2001年,一個清華學霸,經曆了8年的跌跌撞撞,終于實作了他的歌手夢。31歲的盧庚戌,終于可以對他爸爸說一句“我火了”。
音樂對他而言,曾隻是一個撩妹的工具,最終卻成了他融入血液裡的信念。
如果盧庚戌一直沒火,他甚至可能成為周圍人眼中的笑柄:書白讀了,清華白上了,形象與唱功平平,迷之自信去當歌手,唱又唱不火,三十啃老,一事無成……
但盧庚戌終于用8年的時間為自己雪恥,笑話變成了奇迹!這需要多強烈的信念,才能支撐他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走到這一天!
反觀如今的潘超等人,其實并不是說他轉行當歌手不行,最主要的是,音樂究竟在你心裡占有多大分量?如果音樂真的是你人生最大、甚至唯一的信念與追求,即使知道自己奮鬥7年後都火不了,你還是會義無反顧去選擇它的話,那沒話說,誰都阻擋不了你的選擇,誰都沒資格對你說三道四。
而如果你僅僅是受到當今娛樂化價值觀的滲透,覺得“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賣茶葉蛋不如扭屁股蛋”而選擇進入娛樂圈追名逐利的話,那就确實值得三思而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