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h3>【上海】</h3>

<h3>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h3>

地點:上海博物館

時間: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

票價:免費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本次展覽是有史以來最為系統的董其昌書畫展之一,上海博物館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家重要機構租借了展品,154件展品除了董其昌本人的作品以外,還包括影響過他的晉唐宋元大家名迹,以及受其影響的明清畫家作品。展品當中既包括人們耳熟能詳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也有王羲之的《行穰帖》《寒切帖卷邊》、宋徽宗的《竹禽圖卷》、顔真卿的《楷書自書告身》卷等。

董其昌是書畫領域的集大成者,他将山水畫進行了“崇南貶北”的分宗論述,藝術史學家高居翰認為他“歌頌了文人畫傳統,貶低了院畫派和職業畫家”,董其昌的理論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書畫實踐,而以文人畫家自居者也紛紛将其推崇為書畫史上的理論高峰。也有評論認為,盡管董其昌好以古人為師,但他并非泥古不化,他的書法也有”顔骨趙姿“之美。

由于董其昌對于後世畫家有很大影響,随之産生的,便是董其昌赝品空前泛濫的現象,世稱“爛董”,這也是古書畫鑒定中一個繞不開的重點與難點。本次展覽也沒有回避一些傳世作品的真僞公案,甚至将兩件構圖相近的繪畫作品并置陳列,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公開展示、開放讨論的平台。

另據傳,董其昌本人人品不太好,《民抄董宦事實》曾經記載他做過許多不堪之事,比如強搶民女、好房中術、淫人妻女,不過野史不可盡信。

<h3>攝尋千裡:十見天地</h3>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時間:2018年12月8日-2019年2月19日

票價:40元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我們每天都會通過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看到無數關于這個世界的影像片段,有一些中國的年輕攝影師,他們正在用鏡頭和腳步丈量我們所居住的國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這次展覽,彙集了10位攝影師的作品,呈現了一次關于地理,關于社會人類學,關于曆史片段和個人叙事的探索之旅。

2009年至2013年,張曉進行了沿着中國海岸線的漫長旅行;差不多同時,張克純正沿着黃河遊走拍攝兩岸風景;比他們稍早一些,駱丹完成了《318國道》和《北方,南方》,他用車輪和腳步在中國版圖上劃了一個巨大的“十字”。2015年,陳榮輝在中國東南省份拍攝主題公園;黎朗正關注着他長期的主題——西南涼山地區的彜族生活;也是在同一時期,汪滢滢回到出生地河北館陶,這個地方并非其父親或母親的家鄉,卻是他們坎坷人生中一段難以抹去的經曆。

從這些攝影師的鏡頭裡面,我們看到或是荒誕的,或是詩意的,或是充滿了鄉愁的中國景象,無論他們關注的視角、選擇的拍攝地點有多麼不同,無不展示了攝影師的真實内心和現實中國相交形成的一個切面。

<h3>托馬斯·赫賽豪恩:重塑</h3>

地點:明當代美術館

時間:2018年11月24日-2019年02月17日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11月開始,明當代美術館2000平米的空間成為了一片廢墟的樣子。作為藝術家的臨時工作室,這裡被“重塑”成為一個無等級的抵抗性空間。在這個不穩定的廢墟裡,設有兩個“庇護所”,作為在展期中進行創造和生産的工作坊空間,向所有公衆開放。

“廢墟是我對展覽形式的設想,”這是藝術家托馬斯·赫賽豪恩(Thomas Hirschhorn)在中國的首次個展,他這樣闡釋自己的展覽理念,“由暴力、戰争、事故、自然、建築失敗、腐敗或災難而帶來的毀壞圖像塑造了’重塑’的美學。”

在藝術家看來,每一座廢墟,從古代殘破的寺廟到今天破産的商業公司,都在告訴我們某些事情,“一座廢墟代表一個結構、經濟、文化、政治或人力的失敗(如西西裡島陶爾迷小鎮的古希臘劇場廢墟、聖地亞哥的薩爾瓦多·阿連德未完成的醫院建築項目、底特律工廠廢墟、加沙地帶被以色列空軍轟炸的建築廢墟等)。”讓藝術家感興趣的是,這些處于“廢棄”“毀壞”“棄用”“不被需要”甚至“從未完成”狀态的廢墟能夠抵抗其個體本身,超越與時代或身份的關聯。

在展覽現場,還懸挂着兩條橫幅。其中一條橫幅内容引自毛主席:“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将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另一條橫幅内容引自安東尼奧·葛蘭西:“毀壞是困難的,的确,它和創造一樣困難。”

<h3>劉野個展:寓言叙事</h3>

地點:Prada榮宅

時間:2018年11月10日-2019年1月20日

票價:60元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從Prada接手榮宗敬故居并将其修複後重新開放以來,這裡成為了上海藝術展覽的新的地标。縱觀過去一年裡面所呈現的展覽,一方面展現了Prada基金會在藝術方面的眼光,另一方面,也展現出老洋房這種空間在展覽方面無限的可能性。例如,為了保護牆面,策展人富有創意的用竹質屏風作為挂畫立面,這與整個空間中西合璧的風格形成對照,也成為多次展覽沿用的慣例。

劉野善于運用東西方的元素進行創作,畫面中有一種童話般的風格,這與榮宅本身氣質非常搭配,在展覽空間漫步,有一種超越古今中外的穿越感,仿佛這些作品一直都是屬于這座建築本身的。另一方面,因為榮宅這個建築本身的文化和藝術内涵濃厚而凝練——建築内至今還有大量展簽在介紹其修繕的過程和曆史——再加上劉野的作品大多是尺幅比較小巧的、觀念性也不是特别強,是以在作品和空間的彼此映襯當中,藝術家的光芒常常被掩蓋了。

“寓言叙事”展現了藝術家劉野1992年以來的30幅繪畫作品。無論是對藝術家感興趣還是對榮宅感興趣的觀衆都适合參觀。

<h3>水墨經驗 II</h3>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時間:2018年11月10日-2019年2月10日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本次展覽展出12位藝術家創作的繪畫、攝影、影像和裝置作品。在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實踐裡面,水墨已經從一種傳統的藝術門類,成為可以随時為我所用的文化經驗,不僅可以融彙于不同的媒介當中,也可以探讨不同的文化議題。

在展覽當中,張健君、曾翰、湯南南、倪小舟等藝術家提取了“水墨畫”的核心符号“山水竹石”,以其他的藝術形式對其進行演繹。其中湯南南的影像作品《鑄浪為山》,也曾在201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亮相。

第二部分“多元視域”展示了更多藝術家的各種探索。随着水墨畫的學院教育逐漸普及,年輕的藝術家也開始運用娴熟的水墨技法來反映當代生活經驗、個人内心情緒,或是充滿詩意的主題。

<h3>【北京】</h3>

<h3>“戀曲神舞”</h3>

地點:泰康空間(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草場地藝術區紅一号院B2)

時間:2018年12月13日-2019年3月2日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在賈樟柯的最新電影《山河故人》中,歌舞廳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在《白日焰火》中,廖凡的那段獨舞,亦可視作他飾演的張自力的身體獨白。伴随着那些如今看來有些過時的舞步,以及鄧鴻的《站台》、歐陽菲菲的《向往》,我們重回那個風起雲湧的八十年代。

泰康空間即将開幕的新展覽“戀曲神舞”帶我們回顧了那個舞曲風靡的年代。八十年代的舞曲以電子合成器、鼓機為主,這種非人類、非人工的節奏和音色,意味着朝向未來的先進性最終将人類俘獲。它将人們從“文革”流行的忠字舞、革命芭蕾等強調集體對于身體和肌肉的規訓和管控的舞蹈中解放出來,讓人們進入全新的、個體性的、自由施展的肌肉群組關系當中。如此一來,從身體上和心理上,人們終于做好了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準備。

是以,對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舞曲的回訪,實則也是對于那個時代精神和社會狀況的窺探。人們從何種政治狀态中被解禁出來,又将如何迎接即将到來的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狂潮?九位藝術家的作品或許能為我們提供部分解答。李曉斌以攝影的方式記錄了那個舞曲狂潮。在一幅他拍攝于1982年冬天北京頤和園知春亭餐廳的照片中,畫面右下方有兩位正在交談的女性,在她們頭頂,挂着一塊牌匾,寫着:“禁止劃拳、行令、播放音樂、跳舞”。而畫家陳曦則在1993年創作了一幅名為《歌舞廳》的油畫,在熱鬧喧騰的午夜場,一位身穿制服拿着警棍的保安出現在畫面右側,機警地注視着舞池中那些跟随音樂搖擺的人群——一種秩序和放縱的強烈張力。藝術家郝敬班則在自己的影像作品中對北京舞廳進行了一番考古學研究,她将其追溯到50年代甚至70年代末的交誼舞風潮。如今随着網際網路空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普及,昔日那舞者的身體被激活,它們出現在廣場上、工地上,也出現在直播螢幕中,繼續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h3>12号12人: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三年展</h3>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12号空間

時間:2018年12月7日-2019年2月17日

票價:展覽為非公開形式,日常參觀采取邀請制(聯系電話:139011897311)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混過上世紀80年代北京藝術圈兒的人,一定對“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并不陌生。北京建國門外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當時很多北京“業餘”現代藝術家的秘密基地。當年很多不可公開的“非法”展覽就在此地舉行。它為當時在北京“流竄”的、邊緣的、非體制化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聚集和交流的實體場所,諸多關于先鋒藝術的讨論正是在這裡生發、成長。上世紀90年代,中國現當代藝術開始大規模市場化之後,這個地點被逐漸淡忘。2016年,彭曉陽承租了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12号,并将其恢複為一個展覽空間。而今,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12号空間迎來了成立三周年的特别項目“12号12人:外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三年展”。此次展覽聚集了三年來在該空間展出過的12位藝術家——馮國東、張偉、王魯炎、王友身、顧德新、李永斌、倪海峰、朱加、趙亮、顔磊、劉展、楊振中。值得注意的是,展出的作品本身似乎并非此次展覽的重點,它更在意的是,這次展覽如何激發藝術家的談論以及新的創作。

<h3>世相與映像:洛文希爾攝影收藏中的19世紀中國</h3>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清華大學校内)

時間:2018年11月27日-2019年3月31日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攝影術在發明不久之後,就跟随着殖民者的步伐來到中國。攝影機作為一種來自異域的機警的窺視之眼,在“攝人魂魄”的同時,也如實記錄了很多當時的人物肖像、風物景觀、市井生活和城市建築,為如今研究和回望19世紀下半葉的中國社會風貌提供了寶貴的視覺材料。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于11月27日開幕的展覽“‘世相與映像’洛文希爾攝影收藏中的19世紀中國”展出了21位攝影師的120張作品,這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開館以來的首個攝影展。觀衆可以在展廳中一睹慈禧、恭親王、李鴻章和裕祿等人的肖像照,也可以看到被大火付之一炬之前的圓明園養雀籠以及壯闊雄偉的八達嶺長城。這120幅照片的拍攝者,都是當時活躍在中國的頂尖攝影師,其中既有最早來華的外國攝影師,也有在外國人的刺激和推動下,從攝影術中看到商機的中國攝影師。他們一起推動了19世紀下半葉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保留了一系列極為珍貴的影像。

<h3>妮基·聖法勒:二十世紀最傳奇女藝術家及她的花園奇境</h3>

地點:今日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号蘋果社群)

時間:2018年1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

票價:120元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1930年10月29日,妮基·聖法勒出生于法國塞納河畔,她家境優渥,父親經營着家族銀行生意。年輕時妮基曾作為時裝模特出道,為不止一家大牌時裝雜志拍攝照片。之後她投身戲劇和表演的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妮基發現繪畫有助于克服她的精神壓力,是以她放棄表演,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生涯。妮基的作品用色鮮豔大膽、肆意奔放。她極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是“她眼中的女性”系列作品。在受到懷孕的女性朋友的啟發之後,她創作出一系列色彩豐富、體型豐滿的雕塑作品,以此來颠覆正統藝術史中那種苗條的、被凝視和被規訓的女性形象,倡導女性的解放。

在此次今日美術館的展覽中,觀衆可以一睹上述雕像的真容。此次展覽曆時三年的籌劃溝通,最終展出了近百件總價值約2000萬美金的作品,這些作品從比利時、美國和法國等地運送而來。

<h3>“我”的風景</h3>

地點:常青畫廊(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園區)

時間:2018年12月8日-2019年3月3日

「12月滬京展覽推薦」昔日的舞者在直播裡跳着或快樂或憂傷的舞步

常青畫廊的最新展覽“‘我’的風景”,呈現了五位當代中國前沿女性藝術家的最新作品以及這些作品背後的創作心路或者靈感所系。她們中有些人關注自然或人工的日常現象帶來的感覺和體驗,有的注重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透露的極易被忽視的事物、感受和情感,有的關注更為宏大的主題,比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社會巨變以及在這一變化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集體焦慮、困惑與不安,也有的嘗試通過不同形态的物質探索自然環境中的奇妙狀态。五位藝術家通過視訊、裝置、混合媒體等諸多形式,展示了長久以來激發她們無限興趣和創作靈感的議題。常青畫廊獨特的空間屬性在此次展覽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其中一幅巨型的特定地點壁畫,被懸挂在畫廊最大的一面牆體上,供觀衆近距離觀賞。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衆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網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