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聖節即将到來之際,大家跟随小球一起來拜訪一下這些号稱“世界上最恐怖的鬼鎮”吧!可不要被吓到喲~
第十七名:希臘,史賓納隆加島
直到1957年,這片島嶼仍然是麻風病病人隔離區。5年後,島嶼被棄。現在遊人可以登島觀看遺迹,凝望壯觀的海景。

第十六名:挪威,蘇聯鬼城
北極熊現在是蘇聯鬼城的第一居民。這座鬼城其實是蘇聯時代的一座礦城。1927年蘇聯從瑞典手裡買下了這塊地,1998年終結其使命,但城内大部分建築仍然完整無缺。如今,它的物主,一家俄羅斯公司, 正緻力于将它改造成度假勝地。
第十五名:巴西,福特蘭迪亞
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 福特的半成品。1928年,他本計劃在巴西熱帶雨林中建立一個橡膠園,無奈自然災害與文化隔膜讓建築戛然而止,工程不得不于二戰結束時放棄,留下的便是現今的荒涼殘敗。
第十四名:澳洲塔斯曼尼亞,亞瑟港
在澳洲唯一的島州塔斯曼尼亞上,有一座監獄鎮,那就是亞瑟港。在1833年,它就變成了全澳洲殖民地流放犯人的懲罰地,直到1877年流放結束,它周圍的社群才得以重生。然而1996年4月臭名昭著的大屠殺又讓它陷入了黑暗之中。自由和禁锢,絕望和掙紮,毀滅和重生在此交替上演,唯獨不變的是永恒的自然風光。
第十三名:那密比亞,卡曼斯科
位于納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的卡曼斯科,1908年時曾是一座鑽石礦城,村内遍布着德國風格的建築。礦産枯竭後,卡曼斯科也日漸荒涼,到了1954年已徹底成了一座棄城。
第十二名:英國英格蘭,因伯鎮
1943年12月,因盟軍要在此處為解放歐洲做準備,因伯鎮的所有居民被疏散,且不許他們再回來此地。如今這裡隻有不列颠戰士的訓練場,每年會開放很多次,一般在法定假日和聖誕節都能來此參觀。
第十一名:法國,格拉讷河畔奧拉杜爾
格拉讷河畔奧拉杜爾依然銘刻着曆史。二戰時,德國納粹曾于1944年6月在此進行了大屠殺,642名居民被殘忍殺害。大屠殺之後,為了銘記曆史,村落就再沒被改變過,人們隻是在它的周圍建立了一個新的村莊。
第十名:加州,伯帝
伯帝建于1876年,正宗的美國鬼鎮,緣起于淘金浪潮,覆滅于潮退之後。盡管周邊地區因為礦産豐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但它一開始隻是一座小小采礦之城。1880年,伯帝的礦工發展到了大概有10,000人左右——那是它的全盛時期。最繁榮時,這兒的主幹道上林立了65家沙龍,甚至還有一條住着幾百個中國人的唐人街。
然而,資源的耗盡對伯帝造成了緻命的打擊。1961年,該鎮被設計成國家曆史地标。1962年,最後的一批居民也離開。自此,這裡被宣稱為伯帝州立曆史公園。今天,伯帝以一種“抑制分解”的理念被保養,建築依然有着昔日主人留下的裝飾、家具。内心強大的人可以來看看。
第九名:台灣,三芝
這座位于三芝的新潮宇宙飛船可分離艙式的小鎮,是台灣北部的一座廢棄之城。最初旨在建成富人的豪華度假村,但是建設中,出現了多起意外死亡事件,建設被擱淺。
一個計劃同時缺乏金錢和吸引力就意味着将永遠停滞。但這些外星狀的建設現在卻宛如是對已故人的一種懷念。實際上,附近有傳言說這座城市真的在鬧鬼。
事後,整件事的真相被掩蓋,最先委托此工程的政府極力與這些怪事撇清關系。正因為這樣,這些建築沒有名字。越來越多鬧鬼的謠言又使此工程沒有重新開始。此外,這裡又沒有被重新開放的價值。這也許僅僅是因為人們認為毀壞孤魂之家不是一件好事吧。
第八名:塞普勒斯,瓦羅沙
瓦羅沙位于塞普勒斯的法馬古斯塔,被土耳其人占領。它原先是一個現代觀光城市,而且是世界上最豪華的度假勝地之一。1974年,土耳其進攻塞普勒斯,分裂了這個島嶼。當地居民紛紛逃走,期待着有一天能重回故土。
但是土耳其軍隊在其四周都圍上鐵絲網,完全控制了這座城市。除了他們自己人以及聯合國的從業人員,誰也不準進入此城。這座城市開始慢慢倒塌。盡管從好的一方面來說,這片荒蕪的沙灘成了稀有海龜的栖息地。
後來,安南提出了将瓦羅沙交由希臘族塞普勒斯控制的計劃,但遭到希臘族塞普勒斯選民的拒絕,是以移交并未實作。但故事并未完結,各政府正互相合作希望可以恢複瓦沙羅的昔日之美。
第七名:日本,長崎縣長崎市端島(軍艦島)煤礦遺址
端島是日本長崎縣505個荒島之一,距離長崎市15公裡。島嶼外觀形似戰艦,是以被稱為軍艦島。1890年,三菱公司買下此島,并在這裡開發海底的煤炭資源,這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1959年,島上人口激增,全島平均每公頃的人口密度為835人(居住區的人口密度為1391人/公頃),成為世界曆史上有記錄的高人口密度區之一。
1961年,他們被迫在島上修建了日本第一大混凝土建築。這個建築能容納所有的海上勞工并且保護他們不受飓風的傷害。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石油代替煤,全國的煤礦相繼關閉,三菱公司也沒能幸免。1974年,三菱公司正式宣布關閉這個煤礦,是以現在那兒空空如野,也禁止參觀。這兒還是2003年《大逃殺2:鎮魂歌》的拍攝地以及風靡亞洲的電腦遊戲《殺手7》的靈感來源地。
第六名:意大利,巴萊斯特裡諾
關于巴萊斯特裡諾,幾乎找不到任何像樣的資訊,至少作為一個廢棄之城,沒人能确定這個城市建于何時。
不過也有記錄可以追溯到11世紀以前——當時巴萊斯特裡諾為Pietro dei Monti的潘諾恩哈爾姆修道院所有。你可以從這些圖檔上看到,城市的上端包括一個大的城堡(侯爵的城堡),下端有一個教區教堂(聖安德裡亞的教堂)。
大約在1860年,這裡有了人口記錄——大約有800至850人居住在那裡,主要是一些種植橄榄樹的農民。
19世紀後期,意大利的北海岸經常遭地震襲擊。其中記錄顯示:1887年的地震(震級6.7)毀壞了薩沃納的一些村莊。盡管沒有官方記錄顯示巴萊斯特裡諾也被此次地震襲擊,但碰巧有此時巴萊斯特裡諾的大量修複工作和人口下降的記錄。
最終,在1953年,該鎮因“地理不穩定”而被遺棄,剩下的居民(400名左右)被安全轉移到西部。巴萊斯特裡諾被遺棄的區域此後50年沒人接觸,但現在人們又在計劃重新開發此地。現在大約有500人居住在該鎮的新區。新區到外面的交通很便捷。
第五名:台灣,卡裡多遊樂場
看過《千裡千尋》的人會知道:開始時,有一家人偶然發現了一個舊的主題公園。這座公園建于80年代,但已過時變成廢墟。在亞洲,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人們可以發現很多好玩卻被遺棄的公園,卡裡多遊樂場也是其中一個。
卡多裡遊樂場位于台中市外的大坑風景區,開放于80年代中期,是台灣島上相當成功并擁有一個過山車(也有人說是兩個)的主題公園。1999年9月21日,因為一場大地震,該公園被迫關閉。
當時地震發生于公園關門時,上千人在地震中喪生,但沒有人在園内喪生。公園的大部分道具毀壞,于是被迫關閉。一個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現在慢慢變成了廢墟。
第四名:賓州,廢礦場
1841年,Johnathan Faust在Centralia開辦了公牛之頭酒館。1866年,Centralia被合并為自治鎮。當地的主要産業是無煙煤,1962年,由于每周焚燒垃圾,使得一個露天煤礦被意外點燃,結果地下煤礦發生了大火。大火沒法被撲滅,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繼續燃燒。由于燃燒過程産生一氧化碳,很多人說健康出現了嚴重問題。
1979年,當地一個加氣站稱油溫達到172華氏度(77.8攝氏度),人們開始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1981年,一位12歲的孩童因一個4英尺寬、150英尺深的污水池突然從腳下裂開而差點緻命。這件事使人們對問題的關注更大。
當時該鎮有1000多名居民,現在所剩無幾,其中大多是牧師。1984年,政府斥資4200萬美元用來重遷,大多數居民搬到附近的Mount Carmel 和Ashland。1992年,賓州政府宣布鎮上的房屋為危樓,意味着所剩無幾的也要搬走了。大火繼續燃燒。專家稱大火至少還要燃燒250年。
第三名:日本,八島
八島是高松(日本主要島嶼之一四國的第二大城市)東北部的美麗高原,是1185年3月22日著名的源平戰争的戰場。八島的最高處有八島廟,這是四國著名的朝聖地。
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高松人們認為高原是發展旅遊業的絕佳之地,于是大量注資來開發這塊神聖的土地,建成了6家酒店,開設了很多公園和路線,甚至還有一個水族館。可是有些人認為八島并不迷人,尤其是那些石英。遊客的數量開始下降,幾百萬日元因泡沫經濟大量損失。所有的酒店和商店被迫關閉,開往八島高處的纜車也被停掉。
第二名:烏克蘭,普利皮亞及
普利皮亞及(Pripyat)這座廢棄之城,是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的疏散區域,靠近白俄羅斯邊境。該城市人口大約有5萬人,并且是大多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勞工的家鄉。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災難,使這裡出現了核輻射的威脅,該城被迫放棄。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普利皮亞及被像博物館一樣儲存,完整的展現了蘇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21世紀早期,該地被嚴重搶劫,什麼東西都沒有了,連馬桶座都被偷了。
第一名:意大利,Craco
Craco,因地震及戰争而消失的城市,位于巴斯利卡塔大區,馬泰拉省内(Matera),距離塔蘭托海灣大約25英裡,處在靴子狀意大利的腳面部分。這座中世紀的古鎮是這一帶村鎮的典型代表,其周圍是綿延起伏的山嶺,适合種植麥子和其他農作物。
Craco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060年,當時這裡歸主教ArnaldoTricarico區所管。是以,這裡的居民受教會的影響很深。1891年,Craco的人口維持在2000人以上。盡管這裡曾出現過很多問題,耕種條件差曾使這裡的人們幾度絕望。
1892年至1922年這30年内,超過1300人搬到北美。原因主要歸于農作物歉收、地震、滑坡以及戰争。其中1959年至1972 年間的地震、滑坡尤為頻繁,人們苦不堪言。1963年,剩餘的1800名居民被遷往附近的村鎮——Craco Peschiera。今天,原來的Croco則變成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