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作者:中國收藏雜志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文|薛元明

想全面了解董其昌,除了他的藝術創作及理論以外,強大的社交能力也是不能忽視的。我們先看看他在官場的交際圈子及手段……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董其昌

朱常洛(明光宗)

老師,我上位了,您在哪裡?

“雖然這幾年離開了,但我一直看好你。”

·····················

趙南星(吏部尚書、東林黨首領)

沒事兒就來坐坐,别讓我叫你。

“怕踢破您家門檻兒。”

王錫爵(首輔大臣)

我孫兒王時敏的理想是當畫家,隻能交給你了。

“放心,我預感他準能成大畫家。”

魏忠賢(司禮監秉筆太監)

今天晚上還來,給你再換點沒吃過的, 隻不過嘛……

“太客氣了,給您弄三幅楹聯、三幀畫如何?”

顧憲成(戶部主事、東林黨領袖)

你那“老鐵”陳繼儒看不上我這東林 書院啊!你看呢 ?

“馬上發位置給我。”

袁宗道(南京禮部官)

咱倆對藝術見解出入太大。

但與你相遊論禅是我最向往的生活。

周延儒(内閣首輔)

官都丢了,董伯伯還來送我?

“應該的,我相信你還會回來的。這幅北宋李唐的《江山小景圖》你拿着路上玩兒。”

王元翰(内閣輔臣、東林黨人)

現在京城裡談禅論道的人太多了。

“我喜歡這個路子。”

阮大铖(明末大臣、南明任兵部尚書)

哎,東林黨和閹黨都得罪了……

“别急,我去跟他們解釋解釋。”

葉向高(内閣輔臣)

我寫了一篇《神龍感應記》,能否請您用行書寫出來?

“這還用說嗎,我肯定用心寫。”

為什麼董其昌能擁有這樣的交際水準?

請繼續閱讀……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當時的時代、地域和自身的實力因素,往往是一種“合力”作用的結果。時空隻是外因,個人實力才是内因,兩者缺一不可,尤以後者為決定因素。為什麼同時代有那麼多書畫家,最終隻有董其昌在仕途和書畫藝術方面可以兼收,生前享盡功名利祿,還能死後流芳?

天賜機緣

董其昌絕對算得上當時書畫圈的紅人,如果有網絡的話,應該經常會上“頭條新聞”。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董其昌的成功可以概括為“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作用。這三個詞經常用,但要知道,對于不同時空中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大師不可以複制,關鍵在于把握好時機。

天時。董其昌主要生活在16世紀,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全面改革,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于經濟的改革,确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國家财政收入增加,邊境安甯,一度有了“中興”景象。

地利。董其昌生活在當時最富裕的江南地區,蘇州吳門和松江華亭其實是連了的一塊地,現在屬于上海,是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區域。可以想像一下,現在去觀看董其昌的展覽,心裡不時會默念—— “阿拉董其昌,享盡功與名”。

人和,需要分兩方面來看——自己和朋友。這兩方面是互相作用的,你選朋友,朋友也選你,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清《尚友圖》 張琦繪貌 項聖谟寫景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的是項聖谟回憶40歲時與五老遊于藝林的情景。畫中六人分别是董其昌(紅衣者)、陳繼儒(藍帽者)、李日華(右下)、魯得之(左下)、釋智舷以及項聖谟(右上)。

陳繼儒與董其昌為白首至交。李日華在其日記中多次提及董其昌藏品,其本人作品也曾得到董氏題跋,書畫理論也受到董其昌影響。魯得之為李日華弟子,深受李氏推崇。項聖谟是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之孫,自幼熏習風雅,尤長于畫,交遊廣泛。他在自叙中稱董其昌為“師”,可知當是董氏及門弟子。董其昌與項元汴家族有着三世交情。釋智舷是嘉興金明寺僧人,因該寺與項宅相鄰,故與項家交流頗多。

才名相輔

也許有人說,董其昌是一個炒作的高手。當然不能排除這一點,但前提是手上有功夫。如果腹内草莽,光憑惡炒,是沒有辦法站住腳跟的。在臨摹和創作上有過人之處、獨到之處,而且把個人經驗上升 到理論的高度。多次刻帖,傳播經典,更是大有功之 人。有思想、有理論、有實踐,對于一個書畫家來說, 基本上可以說成功的要素就具備了,而且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董其昌最終成為“華亭派”領袖,一代宗師,并且有了“文敏”的谥号。趙孟頫亦有此谥。過去文人谥号中有“文”字的 ,意味着在“文”的方面必定有所建樹。從外圍因素來看,董其昌雖然在仕途上略有波折,但基本上算得上官運亨通,一直做到禮部尚書,位極人臣,也是衆望所歸,不像很多“純粹的書畫家”,基本上都因為仕途不得意而就此絕緣。

但毫無疑問,董其昌善于經營自己的朋友圈,并是以而活得非常滋潤。藝術家必須要有平台,但首先自己得是這塊料。不過,董其昌的朋友圈不能大而化 之,一概而論,既有同時代的朋友圈,也有後世的朋友圈,這決定和見證了他最終可以獲得成功。經典和大師都是反複打磨出來的。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明 陳繼儒《雲山幽趣圖》絹本

遼甯省博物館藏

陳繼儒與董其昌是一對莫逆之交,他們均自幼聰穎過人, 早負盛名。而不同的仕途選擇并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他們相交數十年,終生相契。

圈子廣大

董其昌的朋友圈,可以從多個層面來看。首先是文人圈。他本身就是一個文人,雖然官做得很大。時至今日,更是隻會以文人的标準來對待他,而非官家視角。藝術是永恒的,政治是速朽的。董其昌青史留名,靠的就是自己的書畫 成就,不是政治功名。當然,當初他位高權重,确實有利于他的書畫傳播,擴大了影響力。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明 董其昌《項元汴墓志銘》卷(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董其昌與書畫鑒藏家項元汴家族三世交好,在項元汴去世46年(1635年)後,其次子項德成請董其昌為項元汴撰墓志銘,書法集終生所學,盡顯董其昌晚年成熟潑辣書風。

這些人當中,影響較大的有陳繼儒、韓世能、王世貞、湯顯祖、王時敏、陸樹聲、王肯堂等,還包括莫如忠、莫是龍父子,袁可立、袁樞父子。當然,最有名要屬與陳繼儒的“莫逆之交”。

其次是古董商、大收藏家圈,比如項元汴等人。蘇州吳門當時有很多的古董商,像莫是龍父子本身就是大藏家。董其昌接觸這些人,可以充分接觸到好的書畫精品,由此打開眼界。是以就有觀點認為,董其昌在收藏這方面,就是從 借觀藏品到最終成為收藏巨擘。

一般情況下的朋友圈到此為止,但實際上,董其昌的朋友圈遠不止如此。還有兩層是“隐形”的,對于董其昌書畫藝術的繼承和傳播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是喜好臨習董氏書畫的古人,有的甚至崇拜到極其瘋狂的程度。最典型的如康熙、雍正兩代帝王。帝王發力,自是非同小可。至于書法史中取法董其昌的人,一般愛好者不論,赫赫有名者,如張照、査士标、王文治、孫嶽頒,直 至後來的吳湖帆,就連八大山人也是學董其昌起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董其 昌确實有過人之處、可取之處。

其次是現在對于董其昌書畫非常感興趣、執着研究的擁趸。從古至今,對于董其昌的創作就沒有過斷層,一直持續至今。不管褒貶,是是非非,如今董其昌依然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在網絡朋友圈中持續登場亮相,更多的資料、更多的細節,彙攏集中,對于他的了解也将持續推進,更進一層。這個朋友圈的力量無比強大,貫通了現實世界與虛拟世界,古代與今朝,真的做到了比董其昌還了解董其昌。

本文節選自

2019年第3期《中國收藏》雜志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志

亦官亦隐 董其昌為何都吃得開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赢取讀者福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