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筆:在這個不确定的世界迷失那個确定的自己,蘿蔔/攝影
《莊子》“養生主”篇的開篇這麼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雖然貌似在說“養生”,但我們隻要活着的人,哪個不是在養着自己的生,苟着自己的活?
筆者随着歲數的增長,才越來越發現這世界充滿了一切的可能性與不可能。原來這世界的确定性也源自于“不一定”!
是以,十幾年前偶然在北京某酒吧碰上曾經黑豹樂隊的窦唯與“不一定”樂隊的音樂現場時,隻是感覺人們的相遇的機緣也真是……不一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他老人家貌似在說,您生命有限、認知有限,追求的那些無邊無盡的東西,即使當下抓到,也轉眼成空……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又在絮叨啥呢?……利弊得失、輕重緩急,順其自然吧,能得到的自然得到,得不到的多努力也得不到,自有因果源頭,瞎着急也沒用,不如按“大規律”辦,走到哪兒,是哪兒。
其實,在這個确定的世界裡,迷失的隻是那個不确定的自己,而當你自己内心很确定并笃定後,這個世界确定或不确定都已不重要,因為你很難再會迷失。終究隻有讓自己變得更靠譜些,這世界才會因你的靠譜,而更靠譜。
這世界從來就是個不确定的世界,而被“迷失”掉的那個“确定的自己”又在哪裡?!
就是你的自己啊!你的那個“自我”!
《論語》“子罕”篇中,“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能把自己修為到,不臆斷,不教條,不固化,不固步自封……一切源于,孔子的好學、無私與樂于不斷打破自己原有的格局……層層通關,不斷打大Boss!一直打的不是别人,就是那個真正的大Boss——天天和自己相處合一的那個“自我”。
筆者這裡不是聳人聽聞如電影《緻命ID》或《禁閉島》,把人格分裂了講。筆者隻是想說,人太自我了,貌似沒那麼有趣。莊子和孔子都不是刻意和矯情的人,他們說的話,筆者略懂,且相信。
請都别那麼太“自重”,因為在老天爺那裡,我們誰都沒那麼重要!
就如老子他老人家在《道德經》第五章裡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我也少說吧:“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蘿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