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F22、殲20隐身戰機透明駕駛艙及飛行員頭盔,均非玻璃,而是一種剛性韌性強度極佳,勝過鋼鐵的樹脂材料。經過特殊設計,即便發生破裂、炸裂,碎片外飛而不會向内,因為高速飛行中這些碎片殺傷力堪比子彈,進而避免了出現傷及飛行員的情況。

近年随着樹脂的可加工性和抛光技術提升,加上品質輕,強度可比肩鋼鐵,導熱性小,除了軍品,在民品上更是取代傳統玻璃在光學鏡頭的應用,在智能型手機、NB、桌機、遊戲機、智能電視、車用影像上等。
樹脂最開始來源于動植物者,如松香、大漆、琥珀和瑪樹脂、蟲膠等,随着需求量增長和技術的發展,轉而大量從石油或天然氣中提煉、裂解、聚合生成,最初隻是用作塗料、造紙、絕緣材料、膠粘劑、醫藥、香料等。
1909年美國貝克蘭發明酚醛樹脂,然而在0世紀90年代樹脂被評為人類最糟糕發明的巅峰,自此屹立不倒,大有舍我其誰的架勢。
樹脂有這麼多的應用為何被稱為人類百年最糟糕的發明?樹脂塗料,氧氣、海水有極強的腐蝕性,而樹脂則有非常好的耐蝕性、耐磨性和耐酸堿性,因而各種工業民用産品表面大量運用樹脂塗層來阻斷或隔離,小到玩具、家具、護欄、路燈,大到汽車、遠洋巨輪、建築物等表面的油漆。
這些樹脂塗料實際不是不被腐蝕,而是它們能經受很長時間才會被分解、降解。不同樹脂降解從70年到200年不等,它們慢慢變成顆粒,直徑從100納米到5毫米,進入山川河流,通過食物鍊被人體吸收。一隻蚌的體内含有90粒微樹脂顆粒,一公斤海鹽中含有600多粒,每個雞胗中含有10粒,每瓶啤酒中大概有十幾粒。
你說我不吃肉了,是不是可以避免?不行,每升的一次性水瓶裡含有2至44粒,人類呼吸,每人每年吸入的灰塵中有近7萬粒微塑膠,随着心肺進入人體血液。
遠洋巨輪高速航行和海水腐蝕雙層作用下,定期需要翻新塗層,費時費力,如何改善性能,延長返修?樹脂顆粒越細小,吸附力、耐酸堿越好,納米技術出現實作了這種可能,将樹脂塗層推到一個新高度,無論是光學鏡頭塗層曲度的精确控制,還是航天器械抗惡劣條件……但環境污染也面臨更大壓力,而且納米技術讓樹脂顆粒小到不需要通過食物鍊,直接穿透皮膚進入人體體内,想想就瘆人。
納米塗料一滴即可污染一個水庫,這種污染力極具毀滅性,目前社會已經認識到,正在限制其應用,但塗層廠家和使用方因其性能則極力希望推廣。
博弈已經開始……
樹脂的另一種革命性産品,有白色惡魔之稱的塑膠袋,其影響不言而喻,在此不贅述。這就是為什麼樹脂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地球環境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