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有一個叫朱幹的裡正。(裡正可以了解為村長)
朱幹作為後尚村的一村之長,平時橫行鄉裡,魚肉百姓,欺男霸女,幾乎是無惡不作。但大家都礙于他的裡正身份,平時敢怒不敢言。
朱幹有個兒子叫朱大,朱大由于從小被嬌生慣養,跟他爹朱幹一個德行。善事不做,喜歡強搶民女。朱幹平時懶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自己動手。
老百姓忍受朱幹的橫行霸道也就算了,還要忍受朱大這個“傻小子”強搶民女。
終于有一天,從外面來了一個身穿道袍的長者,知道了朱幹一家魚肉鄉裡,決心為民除害。
道袍長者來到朱幹家,跟朱大講:“貧道聽說公子不喜自己吃飯?“朱大回道:”每每吃飯,都要動箸(筷子),還要用力咀嚼,不光手酸背痛,就連牙齒也疼痛難忍“。
道袍長者微微一笑,說道:“公子勿慮,貧道有一技,保管公子無憂矣,不知公子可願聽否?”
朱大一聽,立馬連連點頭。
道袍長者又問:“你現在是不是一天吃三頓飯?!”朱大又點了點頭。
道袍長着又道:“你聽我的,你把未來一周的飯全部吃光,這時貧道保你一周不餓,不就省下頓頓都吃了,再也不用受累了嗎?”
朱幹一聽,一拍腦袋:“對啊!”連忙感謝道長指點。
道長走後,朱幹便讓下人備了滿滿一房間的酒席。等到朱幹到家之後,問起下人,“得知自己的兒子在房間吃飯,很是好奇,這又不是飯點。于是打開房門一看之下,大失顔色,朱大肚皮滾圓,宛如一條“囫囵吞象”的蛇,早已撐死當場多時。
朱幹見自己唯一的兒子慘死當場,一口老血噴出,沒過幾天便一命嗚呼,撒手人寰。
後來道袍長者智除二害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下來。
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嘲笑朱大太傻。的确,朱大是傻。
朱大不明不白“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道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就真的清楚明白嗎?

有個網友向筆者投稿,講述了她患上産後抑郁症的故事。
她叫鄭燕,是一個十分善良懂事的淳樸女孩,對待愛情她奮不顧身,不顧家裡反對,最終如願所償的嫁給了自己心愛的男生。
從大學開始,鄭燕就開始追逐自己的愛情,她認為愛情不隻屬于“童話”,更應該屬于自己。她懂得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大學期間,鄭燕每天給男生帶所謂的“愛心便當”,一帶就是兩年,風雨無阻,兩年間,鄭燕将自己五分之一的時間都給了對方,除了睡覺,功課,天天與對方呆在一起。
果不其然,真應了她自己的那句話,隻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獲,對方終于被其感動。大學畢業之後,他們便結了婚,婚後的鄭燕更加賢淑,即使身懷六甲也會起早貪黑給自己的心愛的“丈夫”洗衣做飯,終于他們迎來了自己的女兒。
有一天丈夫洗澡,她無意間翻看了他的手機。從此之後,噩夢開始了。最後她患上了嚴重的産後抑郁症。
原來,她丈夫在自己懷孕期間已經跟另外一個女人在一起,心也早就另有所屬,丈夫答應對方,等自己生完孩子就與自己離婚,這對鄭燕的“愛情童話”簡直是五雷轟頂。
一瞬間的打擊,徹底擊垮了鄭燕,回想自己大學兩年的付出,回想自己婚後的默默無聞,滿腔愛意換來是對方的冷漠,鄭燕心如死灰。
這就是網友經常說的别愛太滿,物極必反。
淺顯的道理,真正放到自己身上有幾個會懂?人們往往隻在乎眼前,愛就愛的轟轟烈烈,轟轟烈烈之後,才發現自身早已傷痕累累。
物極必反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蘊含着極深的易經思想。
如果站《易經》的角度來講,物極必反其實就是 “陰陽”之間的此消彼長和互為轉化。
那何為“陰陽”?
簡單來說: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手背為陽,手心為陰;六腑為陽,五髒為陰。
陰陽相成
世間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結合而生,陰陽相輔相成。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即是陰陽。實則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一個道理。陰陽互相依存,男女互相依賴,互為根基。任何一方不能單獨存在,時間不能隻有男人,也不能隻有女人。白天離不開黑夜,黑夜少不了白天。一個人要想活命就不能隻有五髒沒有六腑。
“陰”和“陽”相輔相成,互為根據,互為依存。
陰陽消長
陰陽雙方并不是一成不變,男多則女少,男少則女多。不會存在男女都多的情況。
在解放戰争時期,敵我雙方軍隊總數大體上保持一個陰陽平衡,随着戰争的進一步發展,我方越打越多,相反國民黨越打越少,這就是“陰陽消長”,我方的新補充的兵員絕大多數都來自敵方起義和被俘士兵。敵若我強,敵少我多,這就是敵我之間的“陰陽消長”。
陰陽消長就如同一年四季中,晝夜長短交替一樣。晝長則夜短,晝短則夜長,唯有春秋兩分,晝夜等長,乃陰陽平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便是由于“黃道面”存在。黃道面不就反映了上古奇書《易經》的智慧嗎。古人雲婚喪嫁娶,須選“黃道吉日”,所謂“吉日”無外乎一個陰陽平衡,方能諸事皆宜。
這就告誡我們:在人生順境時,記得收斂。在人生得意時,記得看淡。在人生逆境時,記得忍耐。在人生失意時,記得随緣。縱觀曆史名臣善終者,無不是急流勇退,歸隐山林。否則,定會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這僅僅是易經裡面的“陰陽”二字。衍生出的真理就如此之多。倘若,你悟透了了“易經”,那你真的有可能窺視“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