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假限玩14小時遊戲,過度管制隻會物極必反

作者:日常惡魔
寒假限玩14小時遊戲,過度管制隻會物極必反

1月17日,騰訊遊戲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節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時間,最多可玩14個小時。騰訊表示,結合《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與實際放假調休安排,未成年人可于規定日期的每天 20 時至 21 時之間登入遊戲,除限玩時段外,其餘時間未成年人均無法進入遊戲體驗。

寒假期間未成年人隻能玩14個小時的網絡遊戲,消息一出網友衆說紛纭,許多父母對這一舉措表示大力支援,認為這有益于未成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但也有人表示不認同,覺得寒假本來就是放松的時候,這樣壓榨孩子們玩遊戲的時間未免太過分,況且限制遊戲時間隻是表面功夫,要引導未成年人還得從根上入手。

一味地壓制将會帶來孩子的“反抗”。未成年人正處于心理發展的敏感時期,過度的限制、管教容易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越不讓玩就越想玩。嚴格規定之下尚有許多“破解”之法,無論是買遊戲賬号還是“借”他人身份進行驗證,都可以輕輕松松地避開限玩規定,如此一來所謂的“限玩14小時”就成了一紙空文。可見純粹的“限玩”并不可靠,過度的管制隻會物極必反。

與其強制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不如陪伴孩子參加更有意義的活動。未成年兒童沉迷網絡遊戲,表面上看問題在于孩子缺乏自制力,但究其根源和父母家庭脫不了幹系。缺乏陪伴、父母自己的“壞榜樣”,才是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的罪魁禍首。

是以,光治标不治本并非明智之舉,要根治問題還得從源頭出發。“雙減”環境下,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了更大的責任,孩子課業負擔相對減小,此時要防止他們遊戲上瘾,促進其健康成長還需家長提供更适宜的成長環境,從自己做起,減少手機網絡對自己的支配效應,樹立正确的榜樣,并引導孩子參加積極有益的活動。在父母的陪伴和示範之下,孩子們才能獲得正面的影響,更加自主自覺。

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要改變他們對網絡遊戲的沉迷狀态不能單單訴諸強制限制,改變他們對遊戲的認識,培養積極廣泛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才是根本之道。

文/高佳涵(陝西師範大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