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都紅詩會 | 第一期: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甯都起義90載,搏風擊浪一帆懸。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從小布誓師大會的召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台的誕生,甯都起義的槍聲,到反“圍剿”戰争的勝利......漫山遍野燃起了甯都紅,豐厚的紅色曆史底蘊,讓蘇區搖籃——甯都彪炳史冊。

為了弘揚紅軍革命精神,傳承甯都紅色文化,濃厚“文鄉詩國”氛圍,由中共甯都縣委宣傳部主辦,甯都縣文廣新旅局、甯都縣文聯、甯都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一檔文化品牌欄目——甯都紅色詩詞朗誦會(簡稱“甯都紅詩會”)新鮮出爐,今日推出第一期(每月兩期)。

請欣賞由甯都進階技工學校表演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視訊加載中...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現代·毛澤東(1931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瓒。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創作背景

毛澤東這首《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作于1931年春。前半阕吟成于小布赤坎,後半阙吟成于黃陂山堂觀音排。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一次大“圍剿”。12月30日,紅軍采取毛澤東“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運動戰法,在龍岡伏擊張輝瓒并全殲其十八師。毛澤東在龍岡小别黃竹嶺的半山腰,親眼目睹了紅軍将士從大霧彌漫的崇山峻嶺中如天兵突降,以摧枯拉朽之勢将敵人殲滅,并聽到前面傳來了活捉敵酋張輝瓒的消息,不禁喜形于色。戰後的1931年1月,在小布赤坎龔氏宗祠吟成了這首《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的上半阙。

1931年2月,蔣介石不甘心對中央蘇區第一次“圍剿”的失敗,調集二十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二次“圍剿”。3月,已移駐黃陂山堂觀音排的毛澤東,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想起了中國古代神話中三千年前那位“與颛顼争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氏族首領共工氏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裡,共工氏是敢于革命能使“天柱折,地維絕”的英雄,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群衆就如共工氏,共産黨帶領紅軍和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群衆推翻蔣家王朝的鬥争好比共工以頭觸山,最終必将砸碎黑色鎖鍊,取得最後勝利。

這首詞不但表達了毛澤東運用運動戰法首次取得大勝後的喜悅,而且展現了毛澤東的人民戰争思想。正是有了毛澤東人民戰争思想的指引,共産黨人才能最後上司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打垮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

編輯:李秀娟 羅嬌 審 核:張春輝

監制:李 晟 總監制:鐘 剛

主辦:中共甯都縣委宣傳部

承辦:甯都縣融媒體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