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吃碾馔,就來溫縣!古賢碾馔:“碾”出鄉愁!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古賢碾馔:“碾”出鄉愁!</h1>

溫縣祥雲鎮古賢村在溫縣城西8公裡處,傳說孔子72弟子中的蔔子夏出生于此村東的廟裡面。人們為了紀念他,把此村命名為古賢村,意指古代賢人居住的地方。

古賢村是國家農業産業園核心基地,所産麥質口感堪稱最佳,用這裡的小麥做出的“碾馔”,自然品質口感上乘。

想吃碾馔,就來溫縣!古賢碾馔:“碾”出鄉愁!

該村有位叫張志軍的漢子,正在燒火,坐在鍋台上翻炒嫩麥籽,原來,他正在制作“碾馔”。

順治十七年所刻《治鮮集》第三卷《風俗紀》中,對“碾馔”工藝有詳細記載。清代孔尚任撰《節序同風錄》中寫道:“新麥微炒碾為條曰碾馔”,并錄入《四庫存目叢書》。

想吃碾馔,就來溫縣!古賢碾馔:“碾”出鄉愁!

古賢村人祖祖輩輩加工“碾馔”,從清代之初流傳至今。

制作“碾馔”工藝有十幾道程式。張志軍從小就跟着父母做“碾馔”,每到麥收前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現在他自己開個“碾馔”作坊,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想吃碾馔,就來溫縣!古賢碾馔:“碾”出鄉愁!

據傳,“碾馔”曾是清代禦貢美食。用未成熟小麥做出的“碾馔”, 保持了全麥的營養,有天然麥漿的淡淡清香,涼拌、爆炒或配肉類及時令蔬菜烹饪,入口筋道,味道獨特。

今年古賢村專業做“碾馔”的有20多家。

想吃碾馔,就來溫縣!古賢碾馔:“碾”出鄉愁!

據悉,該村正在籌辦“碾馔”美食文化節,屆時将有來自全國很多地方的客商現場購貨、網上直銷。

河南日報記者 王天定 報道

視訊由溫縣融媒體中心 高鵬傑 孔憲铎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