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作者:飛魚說史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一位皇太後病重,在臨終前,她特别想再看一看當皇帝的兒子,于是便讓人傳話給兒子來相見。

可是皇帝聽聞之後,直接表示不去,而他的理由是病人身邊多小鬼,這太吓人了,是以誰願去誰去,反正他是不會去的。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病重的皇太後,聽聞兒子這般說,内心的憤怒可想而知,但她卻無可奈何,氣得她直接對身邊的人說,趕緊去給我拿一把刀來,剖開我的肚子,讓我看看我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兒子。

而即便如此,這位皇帝依然沒有去見他的母親最後一面。

這位皇帝名叫劉子業,是南朝劉宋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暴君,父親是宋孝武帝劉駿的長子,母親是文穆皇後王憲嫄。

劉子業所做的荒唐事還有很多,如果要剖根究底尋找原因的話,那就是劉子業心理是扭曲的,至于為何會扭曲,還和他的童年遭遇有關。

劉子業有一個弟弟,名叫劉子鸾,劉子鸾是當時有名的神童,也是集萬千寵愛寵愛于一身。

劉子鸾在5歲的時候,被封為了王爺,8歲的時候,被封為了中書令(相當于丞相),他的父親劉駿還一度想要廢長立幼,改立劉子鸾為太子,隻不過沒能成功。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在劉子鸾風光無限的背後,始終有一雙怨恨的眼睛,而眼睛的主人自然就是他的親哥哥劉子業,而在劉子業當上皇帝之後,立即就賜給弟弟一杯毒酒,劉子鸾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十歲。

而在劉子鸾臨終之前,說了一句話,成為了皇家中流行的經典名言,道出了生在帝王之家的無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3">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h1>

作為劉駿長子的劉子業,小的時候,也是十分喜愛讀書的,在當時那也能算得上是文采飛揚,尤其是對于《孝經》的了解,那是非常到位的。

劉駿當了皇帝之後,便将劉子業立為了皇太子,可謂是給予了厚望,也是因為這種望子成龍的心理,讓劉駿對劉子業要求非常嚴格。

有那麼一次,孝武帝劉駿西巡,劉子業奉命報告日常的起居情況,由于寫得有些潦草,就被劉駿劈頭蓋臉罵了一通。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由于時常受到老爹的訓斥,劉子業變得越來越偏激,内心也越來越扭曲,性格則越來越暴戾。

劉子業的這種性格,自然也被他的父親看在眼裡,不過劉駿并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訓斥劉子業。

隻要劉子業稍微懈怠一點,或者犯了點過錯,劉駿的聲音便會在劉子業的耳朵旁邊響起:

你一向懈怠,偏激暴戾一天比一天厲害,你怎麼會頑固到如此地步?

得不到認可的孩子,容易自卑,性格也容易出現問題,是以說劉駿并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不過相比較他對劉子業的苛刻來說,對于另外一個兒子劉子鸾,劉駿則充分釋放了父愛,當然這和劉子鸾的母親有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h1>

劉子鸾的母親名叫殷淑儀,她是南郡王劉義宣的女兒,按照血緣關系來說,是劉駿的堂妹,劉駿對這個堂妹十分寵愛,程度上遠遠高于劉子業的母親。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俗語有雲:愛屋及烏,有一個得寵的母親,劉子鸾自然比劉子業所受到的父愛要多,劉子業每每看到這個弟弟,心裡就會有一種極強的嫉妒心。

在劉子鸾五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襄陽王,後來又被改封為新安王,又過了三年,劉子鸾又被加封為中書令,兼任撫軍将軍,一個8歲的孩子,或許根本不明白這背後代表了什麼,但這又有什麼關系呢?

劉駿對這對母子的寵愛,自然也被朝臣看到眼裡,于是乎,這些臣子為了得到劉駿的賞識,紛紛投到劉子鸾的府中,這更加讓身為太子的劉子業心理不舒服。

當然,最令劉子業接受不了的是,劉駿曾在朝臣面前透露出想要立劉子鸾為太子的想法,後來在朝臣的集體反對之下,劉子業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人都不能長命百歲,即便是皇帝和貴妃也不行,随着劉駿和愛妃殷淑儀的去世,劉子鸾的人生,也開始180度大轉彎。

想想也是,劉子鸾備受寵愛的原因,也是沾了父母的光,父母都不在了,還有誰會庇護着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h1>

劉駿去世之後,劉子業便當上了皇帝,即位之後的劉子業,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從前那個唯唯諾諾的太子消失的無影無蹤。

凡是劉子業看着不爽的人,下場都很慘,後來他聽聞了湘中出天子的傳言,便想着将那地的主要官員都給除掉以肅清傳言。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暴戾的劉子業,連和自己沒有恩怨的叔叔都想着下狠手,那個自幼便讓他極度嫉妒的弟弟劉子鸾更是成為了劉子業眼中不得不除去的“釘子”。

在剛剛即位時,他便奪去了劉子鸾中書令的官位,後來又直接将他貶為庶人,劉子業覺得讓劉子鸾當個平頭百姓,那也是便宜了他,于是派人直接給10歲的弟弟送去了一杯毒酒。

劉子鸾面對這種無法逃脫的命運,仰天長歎:

願身不複生王家。

是啊,如果劉子鸾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又怎麼會被哥哥如此報複,而這一句話,也成為了後世皇家中的經典名言,着實道出了人生的無奈。

劉子業除掉劉子鸾之後,他覺得還不過瘾,于是把與劉子鸾同母的南海王劉子師和與他同母的妹妹,都給賜死了。

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兄長賜毒酒,臨終遺言成皇家常用名句在訓斥中成長的悲慘童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無敵光環風光背後盡顯人生無奈

劉子業的瘋狂這隻是一個開始,後來皇室中的其他人也面臨被除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子業的親叔叔劉彧便聯合親信收買了劉子業身邊的人,将劉子業誅殺。

劉子業暴戾嗜殺,最終也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着實令人唏噓,而他的弟弟劉子鸾臨終前所說的話亦引人深思。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帝王之家哪有親情,即便是在後世評價頗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一樣是趟着兄弟的鮮血才成就的偉業?

參考文獻:《南史》、《宋史》等。

(圖網,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