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作者:夢醉江南三月天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目标遠大,人生潇灑。

1

人有大目标,必得福壽高。

一個小段子是這樣說的,老師問學生,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誰?

學生回答:《本草綱目》作者周傑倫;《三國演義》作者林俊傑;《水浒傳》作者劉歡;《紅樓夢》作者歐陽奮強。

李時珍先生要是知道了,恐怕要從棺材裡跳出來大呼冤枉了。

要知道,他為了寫這部千古巨著《本草綱目》前前後後用了40年,他活了75歲,大半生的心血都傾注到了這本書裡。

李時珍家學淵源,屬于門裡出身,祖輩行醫,小有名氣,到了他這一輩,他想有個跨越式發展,名标青史。

他小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懸壺濟世,福澤八方。這個夢想,我們稱之為“志向”。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靜心研究,大膽實踐。

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

有了志向,人生就有了總目标,提綱挈領,妙趣橫生。

有了志向,人生就有了大奔頭,信心暴漲,滿懷希望。

他曾經寫詩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王陽明說,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

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李時珍深刻意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裡路”更不可少。

告别書齋,他變身行動派。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生活調查研究,事必躬親反複實踐。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心有天下,志在四方。

1578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六年,《本草綱目》初稿完成,他用了27年的時間,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變成須發皆白的老頭,矢志不渝讓他曆盡滄桑,終有所成。

然而,他對作品并不滿意,過了花甲之年,仍然焚膏繼晷,耐心打磨。

精益求精的李時珍,又經過13年的修改,數易其稿,終于完工。

屈指算下來,前前後後,40年光陰過去了。

這樣的人,為了夢想,一心一意投入,十全十美要求,百折不撓前進,千難萬險不怕……

這樣的人,如果不成功,那真的是天理難容了。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努力的你,上天自有安排。

2

擁有好心态,活出真精彩。

有人會說,人家李時珍天賦異禀,才華橫溢,又是醫學世家,做起事來得心應手。

有人說,咱一沒背景,二沒資源,三沒導師,是以一事無成。

仿佛這樣說了,自己的碌碌無為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我們不妨來看看李時珍的履曆。

李時珍14歲考中秀才,之後就命運多舛起來。10年期間,5次落榜,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裡,他感覺自己的人生一敗塗地,星途暗淡,未來渺茫,他的心拔涼拔涼的。

關鍵時刻,老爹鼓勵了他,是金子總會發光,是疖子總會出頭,千萬不要一條道跑到黑,條條道路通羅馬。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精心于一處,可得真功夫。

有人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

這句話,相當于咱們中國人說的,“天無絕人之路。”

李時珍他棄官從醫,開始潛心鑽研醫學。

在過去,各方面條件都不好,一方面讀書學習積極實踐,另一方面還得為衣食住行付出努力。他要四處搜羅曆史文獻,還要千山萬水問道自然。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他的心态逐漸變得樂觀豁達,平和穩定。虛名浮利,雲淡風輕。

專注,讓他自信;自信,讓他從容;

從容,讓他平靜;平靜,讓他英勇。

這樣,他一步步拾級而上,登峰造極。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皇天不負有心人。

最終,李時珍用《本草綱目》這本書,驚豔了全世界。

李時珍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他活了75歲,在那個時代裡,完全是壽星的節奏,相當于今天的百歲老人。

3

飲食有節制,壽比南山松。

作為“一代藥聖”,對于飲食,李時珍格外重視。他認為,飲食者,人之命脈。少飲則和氣行血;痛飲則傷神耗血。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林林總總的養生方法中,他最喜歡的是藥粥養生。

李時珍說:“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對于中藥粥的記載,就有17類之多。這些粥品細分下來,功能各異有補氣補血、補脾健胃、清熱利濕,生津祛燥、解表通裡……

諸如糯米粥、小米粥、蕃薯粥、南瓜粥、粟米粥、薏仁粥、枸杞粥、紅棗粥等,在李時珍看來,都有着養生保健的特殊功效。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專心緻志,久久為功。

以前,婦女生孩子之後,身體極度虛弱,都要喝紅糖小米粥,它易于消化吸收,能迅速補充營養,是病人或弱者飲食的首選。

現在,很多人為了充分“享受人生”,對于美食來者不拒,大快朵頤,在生猛海鮮面前變身饕餮,樂此不疲。

李時珍說,爽口物多終作疾。飲食不節,殺人頃刻。

過去老人們講,美物不可多用。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最舒服的活法:簡簡單單,自自然然。

量變到質變,中間隻隔着一個“貪婪”。把腸胃當電冰箱,把肚子當垃圾桶,毒素堆積如山,健康積重難返。

任何食物都有它的四性五味,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體質,采取不同的措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吃完以後,精神飽滿,身體輕松,脾胃舒坦,二便順暢,對于自己而言,就是最佳食品。反之,就不是。

對于年老體弱者,李時珍主張食粥。

他認為:老人牙齒損壞者多,脾胃功能虛弱,實行粥養最佳。

“藥聖”李時珍養生秘訣:記住3點,福壽雙全

神仙不老方,不過一碗靓湯。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養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因人制宜。别人的靈丹妙藥,可能是你的穿腸毒藥;别人的無濟于事,可能是你的妙手回春。

弄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愚蠢地跟别人比價格高低,成色差異。舍本逐末,最終隻能是自己害了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