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作者:蟬大俠

我們真的僅僅是宇宙的匆匆過客嗎?

面對浩瀚而神秘的星空,人類免不了好奇地追問: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古往今來,就在這同一片星空下,已經有無數的智者思考過這些問題。

雖然尚未得到最終的答案,但并不意味着答案就不存在。

你可能想象不到,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已經有人接近了宇宙的真相。

這個人,就是莊子。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莊子的“宇宙”</h1>

莊子一生安貧樂道,探索着宇宙人生的種種真相。

正是在《莊子》一書中,最早出現了“宇宙”這兩個字,涵蓋《齊物論》、《知北遊》、《讓王》《列禦寇》等多篇文章。

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齊物論》

以無内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知北遊》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餘立于宇宙之中……《讓王》

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列禦寇》

而在《庚桑楚》一文中,甚至解釋了什麼叫“宇”, 什麼叫“宙”。

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庚桑楚》

意思是:空間上似有實體卻無處可得,這就是“宇”;時間上不斷延續而沒有始末,這就是“宙”。

這和我們今天流行的解釋: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意思何其接近?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但莊子對宇宙的解釋,明顯帶有“道”的意味。道無形、無名、無始、無終,其大無外、其小無内,是宇宙存在的原因,也是宇宙間萬物運動的規律。

在莊子最富哲學韻味的《齊物論》一文裡,描述了世人對宇宙的四種認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4">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h1>

在介紹莊子宇宙觀之前,我們聊聊現代人對宇宙的了解。

關于宇宙的起源,目前人類普遍接受的,是上世紀上半葉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說。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這一假說認為,宇宙起源于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從那以後一直到今天,宇宙還在不斷膨脹中。而包括愛因斯坦、霍金在内的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有一天将停止膨脹,在星系互相間的引力作用下,開始向内部收縮,并最終消失不見,這就是“宇宙大收縮”假說。

但是,随着這兩個假說而來的,是兩個附加題:宇宙誕生之前,有什麼存在?宇宙消失以後,還剩下什麼?這兩個問題,達到了三維世界人類認知的極限。

換種說法,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你能想象這是種什麼情況嗎?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而《齊物論》從哲學的層面,突破了這種局限,莊子說: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是以虧也。道之是以虧,愛之是以成。——《齊物論》

這段話講什麼呢?莊子提到了關于宇宙的四種認知層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7">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h1>

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在莊子看來,對于宇宙的本質,最高的一種認知是“未始有物”,即從來就沒有任何物質存在過。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于是,前面那兩個附加題,都沒了意義。既然是“本來無一物”,何談之前有什麼,之後有什麼呢?

科學界當然不相信什麼“未始有物”,他們一直在尋找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即基本粒子。一開始發現分子最小,後來又發現原子最小,再後來發現原子核由更小的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外還有電子,最後又發現了構成質子和中子的更小粒子——“誇克”。

“誇克”是目前找到的最小粒子,但科學家們承認,應該還有比誇克更小的粒子存在,是以這種尋找,目前看來,似乎是永無止境。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我們再回頭看莊子的“未始有物”一說,類似佛家講的“空”,老子講的“無”,這都是證得道體的人所洞悉的宇宙本質。難怪莊子認為,能了悟“未始有物”的人,“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很了不起,達到了認知的最高境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2">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h1>

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第二種認知層次,是認為有物,但是“未始有封”,也就是沒有界限。宇宙本身是渾然一體的,并且向無限的時空延伸。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這其實更符合現階段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因為人類至今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界,以緻霍金斷言: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

而“未始有封”的另一層意義,是萬物之間也沒有界限。這一點,在科學界發現微觀世界的波和粒子彼此關聯的規律,即“波粒二象性”之後,已經差不多算是證明了。

可見,《齊物論》裡莊子那句名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并不是什麼玄幻或浪漫的說法,而是莊子的實際認知體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3">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h1>

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第三種認知層次,說宇宙和萬物都是有界限的,但從來沒有是非。這話乍一聽,好像跟宇宙論沒多大聯系,其實不然。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當我們談論宇宙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隻是純知識性的了解,為滿足一下好奇心嗎?當然不是!

其實,談論宇宙,就是在談論一切的存在,談論我們自己。

宇宙觀決定了我們的世界觀(或生命觀),進而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觀。你對宇宙的認識,關系到你怎樣看待世界和你自己,以及采取怎樣的生活态度。

認為宇宙“未始有是非”,那麼宇宙對你而言,就隻是“存在”而已。這樣你就會返璞歸真,活得通透而自在。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6">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h1>

是非之彰也,道之是以虧也。道之是以虧,愛之是以成。

相反,如果你認為宇宙本身有是非,那你就人為地割裂了存在,背離了道,而有了偏愛,進而堕入最下一等的認知,成了活在“妄想分别”裡的凡夫俗子!

《齊物論》正是為提升人類認知而發,莊子主張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等等等等,因為在道的高度,宇宙的本質就是“未始有物”,任何分别心都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的“是”或者“非”,都是宇宙真相的一部分。以人類有限的認知,我們真的知道何為“是”,何為“非”嗎?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可芸芸衆生,就活在一個被是是非非的念頭所分裂的世界裡,進而産生諸多煩惱、痛苦。

而像佛、老、莊子一樣的智者,他們一直告訴我們的是,去掉人為的念頭,接受宇宙的真相。

而《齊物論》最後“莊周夢蝶”的寓言,就成了莊子哲學最高的形象表達。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7">科學和“玄學”</h1>

說到這裡,我們不免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一般人看來實實在在的世界,在佛、老、莊子這樣的人看來,卻什麼都不存在,成了“本來無一物”呢?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其實,實體學家們在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時,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同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這個世界的表象和本質似乎是完全相反的。早在300多年前,牛頓就驚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現在最尖端的量子力學,似乎也有向“玄學”發展的趨勢。

于是,《易經》《道德經》《莊子》這所謂的“三玄”,就重新進入了科學界的視野。

那我們就有一個很大很大的疑問: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沒有觀測儀器,沒有探測飛船,當時民間也沒有流行什麼玄幻小說或者外星傳說,他是通過什麼來破天荒地揭示宇宙真相的呢?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8">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h1>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涉及道家、佛家常講的一種獨特的認知方式,叫“内觀”。

大家知道,我們的現實世界,即三維世界,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感覺的。但要了解更高維的世界,六根就成了認知上的一種障礙。必須打破所有的認知障礙,由單純的外觀轉向内觀,才能連結更高維的世界,發現宇宙更多的真相。

我們常說,人就是一個“小宇宙”,這隻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實際上,我們内觀的所謂“小宇宙”,和科學界講的大宇宙,是一回事。

這,就是中國哲學裡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叫“天人合一”。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怎麼達到“天人合一”呢?《莊子》裡時常提到“坐忘”、“心齋”、“見獨”,提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視”(《養生主》),提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天下》),等等等等,這些正是莊子對“内觀”、對“天人合一”的描述,也就是他擷取宇宙真相的方法。

這種方法,顯然跟人類固有的思維不一樣,用語言談論是無法了解的,隻有自己親身去體驗。

為什麼我們總感覺佛、老、莊子的境界很高,完全摸不到邊際,就是因為了解世界的方法完全不一樣。我們普通人被困在了三維空間,為了滿足大大小小的欲望而生活,每天有數不清的是是非非,而莊子們則突破了這樣的局限,他們遠離了現世的颠倒夢想,達到了更高的生命次元。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9">結語</h1>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春江花月夜》)

莊子不是詩人,但他詩意地活着。讓我們像莊子一樣,做一個仰望星空的人,不斷颠覆舊有認知,把生命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次元。

也許,這才是我們來這個世間真正的使命。

他才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4個認知層次,全面解密莊子的宇宙觀莊子的“宇宙”莊子:對宇宙的四種認知第一層認知:“未始有物”第二層認知:有物,未始有封第三層認知:有封,未始有是非最下層認知:有是非,道虧而愛成科學和“玄學”洞悉宇宙真相,莊子是怎麼做到的?結語

蟬大俠帶您領略古典文化之美,咱們下期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