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微觀史”角度,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帝國代理人》争奪戰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一語,在萬裡之遙的地中海得到印證。公元前49年,意大利北部的盧比孔河,一位年過半百的男人率領大軍渡河,留下名言“骰子已經擲下”,喻指戰争已經打響,關于命運的賭注已經開始。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縱觀人類6000年文明史無疑就是一部戰争史,戰争的勝敗常常決定部族城邦的存亡,乃至國家文明的興衰。正如中國古代“兵聖”孫武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從“微觀史”角度,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帝國代理人》争奪戰

作為西方文明搖籃的地中海地區,自16世紀以來烽煙四起,戰事頻繁。英國當代曆史學家、牛津大學萬靈學院進階研究員諾埃爾·馬爾科姆爵士的近著《帝國代理人:16世紀地中海世界的騎士、海盜、耶稣會士與間諜》一書,延續了其一貫以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文風,并另辟蹊徑,以“微觀史學”的視角勾勒出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戰争的曆史,以及布呂尼與布魯蒂兩大家族在戰争前後,憑借過人的外語能力與長袖善舞的交際,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相繼争奪“帝國代理人”的資格。

盡管在此過程中兩大家族皆損兵折将,付出了慘痛代價,但卻依然在那個“充滿跨境聯系,私人之間的信任可以輕易勝過官方敵意”的世界混得風生水起,令時人豔羨。由此生發,馬爾科姆思考了曆史與當下、西方與世界之間存在的諸多聯系與問題。初讀此書,頓感酣暢淋漓;細細品讀,方覺回味無窮。

從“微觀史”角度,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帝國代理人》争奪戰

從宏觀發展的角度來講,雖然大曆史、大事件、大國家、大人物、大時代才是整個地中海曆史的圖騰,但那些被曆史主旋律忽略的人們也是極有可能造成當時局面,或推進曆史程序的一個至關重要因素。其中佼佼者就如同《帝國代理人》中的靈魂人物——布呂尼家族和布魯蒂家族。他們為實作自己的利益奔走往來,但迄今還從未有人為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

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夾雜在奧斯曼和威尼斯兩大帝國之間盡管受盡欺淩,但個中翹楚依然可以在夾縫中遊刃有餘地遊走。諸如布呂尼家族的一位天主教大主教、勒班陀戰役中一位受封為騎士的艦長、可自由出入帝國宮廷的一名進階間諜翻譯官,以及風頭無兩的耶稣會士兼馬耳他騎士加斯帕羅·布呂尼。與此同時,他的姻親布魯蒂家族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其家族的榮耀巅峰就是培養了因在保障帝國糧食供給方面的卓著功勳而先是受封騎士,後被威尼斯總督通過特别法令授封為貴族的安東尼奧.布魯蒂。及後,兩大家族間的聯姻更進一步加大了對當地政治和經濟格局的影響力和掌控力。

從“微觀史”角度,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帝國代理人》争奪戰

書中以兩大家族的興衰與其傑出人物為核心,随着16世紀活躍于地中海各國和重要城市之間的騎士、海盜、耶稣會士與間諜紛紛登上曆史舞台,重點突出了十六世紀後期,威尼斯與奧斯曼帝國在亞得裡亞海和地中海東部的霸權之争,以及在那個特殊時代下,為了維持基本生存而可以随時改換宗教的普通群眾的微妙心理活動及其社會生産生活場景。

作為一名軍事戰争迷,筆者深切關注的是本書第八章,作者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還原的慘敗于基督教聯軍的勒班陀戰役。這場在西方史料記載中“四面炮擊如雷滾滾,高貴的艦隊被遮天蔽日的厚厚煙霧籠罩”的慘烈海戰是公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走向下坡路的标志,是塞普勒斯淪陷後,渴望複仇的同盟軍——尤其是威尼斯人發出的怒号。正是在這場海戰中,本書的靈魂人物之一加斯帕羅·布呂尼大顯身手,他不僅要充任水手和船員的戰鬥指揮官,本人也免不了身先士卒,是以在戰鬥中身負重傷。

從“微觀史”角度,看16世紀地中海地區的《帝國代理人》争奪戰

另外,除了貫穿全書始終的阿爾巴尼亞與奧斯曼帝國和威尼斯之間的愛恨情仇,書中還有一點不可忽略的是,在16世紀,無論奧斯曼帝國還是強盛的西班牙,其核心利益區均不是地中海。盡管如此,地中海地區仍然是兩國擴張範圍的重要節點。如馬爾科姆所述,奧斯曼帝國的海盜政策基本完成了預定目标,成功抵制了西班牙對北非的擴張,在此基礎上給基督教國家以沉重一擊,進而引起了基督教國家的反擊。奧斯曼帝國支援北非海盜打擊西班牙在地中海的勢力,西班牙資助騎士團抗擊穆斯林國家的侵擾。

顯而易見的是,奧斯曼帝國與西班牙帝國之間圍繞着地中海展開的這場争霸活動,主要也是圍繞着代理人戰争來進行的。代理人戰争是兩大帝國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最優選擇。在地中海的争鬥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将自利原則奉為唯一準則,宗教與文化等因素完全屈從于自利原則。是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16世紀地中海的帝國代理人戰争都是近代地中海地區争霸縮影中的一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