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微观史”角度,看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帝国代理人》争夺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一语,在万里之遥的地中海得到印证。公元前49年,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一位年过半百的男人率领大军渡河,留下名言“骰子已经掷下”,喻指战争已经打响,关于命运的赌注已经开始。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纵观人类6000年文明史无疑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的胜败常常决定部族城邦的存亡,乃至国家文明的兴衰。正如中国古代“兵圣”孙武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从“微观史”角度,看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帝国代理人》争夺战

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地区,自16世纪以来烽烟四起,战事频繁。英国当代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的近著《帝国代理人: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一书,延续了其一贯以来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文风,并另辟蹊径,以“微观史学”的视角勾勒出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战争的历史,以及布吕尼与布鲁蒂两大家族在战争前后,凭借过人的外语能力与长袖善舞的交际,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相继争夺“帝国代理人”的资格。

尽管在此过程中两大家族皆损兵折将,付出了惨痛代价,但却依然在那个“充满跨境联系,私人之间的信任可以轻易胜过官方敌意”的世界混得风生水起,令时人艳羡。由此生发,马尔科姆思考了历史与当下、西方与世界之间存在的诸多联系与问题。初读此书,顿感酣畅淋漓;细细品读,方觉回味无穷。

从“微观史”角度,看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帝国代理人》争夺战

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来讲,虽然大历史、大事件、大国家、大人物、大时代才是整个地中海历史的图腾,但那些被历史主旋律忽略的人们也是极有可能造成当时局面,或推进历史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其中佼佼者就如同《帝国代理人》中的灵魂人物——布吕尼家族和布鲁蒂家族。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奔走往来,但迄今还从未有人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夹杂在奥斯曼和威尼斯两大帝国之间尽管受尽欺凌,但个中翘楚依然可以在夹缝中游刃有余地游走。诸如布吕尼家族的一位天主教大主教、勒班陀战役中一位受封为骑士的舰长、可自由出入帝国宫廷的一名高级间谍翻译官,以及风头无两的耶稣会士兼马耳他骑士加斯帕罗·布吕尼。与此同时,他的姻亲布鲁蒂家族的表现也同样出色,其家族的荣耀巅峰就是培养了因在保障帝国粮食供给方面的卓著功勋而先是受封骑士,后被威尼斯总督通过特别法令授封为贵族的安东尼奥.布鲁蒂。及后,两大家族间的联姻更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地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从“微观史”角度,看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帝国代理人》争夺战

书中以两大家族的兴衰与其杰出人物为核心,随着16世纪活跃于地中海各国和重要城市之间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纷纷登上历史舞台,重点突出了十六世纪后期,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东部的霸权之争,以及在那个特殊时代下,为了维持基本生存而可以随时改换宗教的普通民众的微妙心理活动及其社会生产生活场景。

作为一名军事战争迷,笔者深切关注的是本书第八章,作者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还原的惨败于基督教联军的勒班陀战役。这场在西方史料记载中“四面炮击如雷滚滚,高贵的舰队被遮天蔽日的厚厚烟雾笼罩”的惨烈海战是公认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走向下坡路的标志,是塞浦路斯沦陷后,渴望复仇的同盟军——尤其是威尼斯人发出的怒号。正是在这场海战中,本书的灵魂人物之一加斯帕罗·布吕尼大显身手,他不仅要充任水手和船员的战斗指挥官,本人也免不了身先士卒,因此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从“微观史”角度,看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帝国代理人》争夺战

另外,除了贯穿全书始终的阿尔巴尼亚与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在16世纪,无论奥斯曼帝国还是强盛的西班牙,其核心利益区均不是地中海。尽管如此,地中海地区仍然是两国扩张范围的重要节点。如马尔科姆所述,奥斯曼帝国的海盗政策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成功抵制了西班牙对北非的扩张,在此基础上给基督教国家以沉重一击,进而引起了基督教国家的反击。奥斯曼帝国支持北非海盗打击西班牙在地中海的势力,西班牙资助骑士团抗击穆斯林国家的侵扰。

显而易见的是,奥斯曼帝国与西班牙帝国之间围绕着地中海展开的这场争霸活动,主要也是围绕着代理人战争来进行的。代理人战争是两大帝国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最优选择。在地中海的争斗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将自利原则奉为唯一准则,宗教与文化等因素完全屈从于自利原则。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16世纪地中海的帝国代理人战争都是近代地中海地区争霸缩影中的一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