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酉陽:瀚婷油茶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緻富

重慶酉陽:瀚婷油茶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緻富

3000餘畝油茶産業基地一角。

重慶瀚婷油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開發企業,擁有健全規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團隊,現有固定職工12人,其中技術專職人員2人,進階管理人員3人。

重慶酉陽:瀚婷油茶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緻富

瀚婷油茶基地負責人張安模正在檢視油茶長勢。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緻力于通過務工、農戶土地出租分紅等方式幫助當地貧困群體脫貧緻富的企業),注冊地為重慶酉陽,是酉陽縣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是市級林業龍頭企業,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總資産2000萬元以上,法人代表張婷。公司秉承品質、健康、誠信的經營理念,緻力于高端健康食用油的産銷一體化産業。公司先後與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草局油茶研究開發中心、湖南林之神油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在産、學、研的優勢,對産業鍊資源進行整合,用最好、最成熟的工藝,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茶油産品,建立企業誠信、可靠的品牌形象。

重慶酉陽:瀚婷油茶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緻富

基地務勞工員正在給油茶樹苗除草。

重慶酉陽:瀚婷油茶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緻富

基地務勞工員正在基地培土。

據了解,偏柏鄉瀚婷油茶産業基地于2012年開始籌備,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百姓增收緻富,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銷售分紅、利益聯結等途徑實作勞務收入,該基地目前帶動鄉鎮農戶720人(其中建卡貧困戶368人)增收緻富。

二、産品介紹

公司為保證茶油的原料來源的品質,利用重慶酉陽縣武陵山脈,地理氣候适合油茶種植的特點,投入數百萬帶動當地農戶建設了3000餘畝的油茶基地。公司品牌及産品特色介紹如下:

1、單瓶500ml精裝禮盒,該産品是送禮送健康最佳選擇。

2、1.6升鐵罐家庭裝,該産品經濟實惠适用居家消費。

3、150ml精裝小禮盒。

三、重慶瀚婷油茶有限公司油茶種植規程

第一章 油茶種植規範範圍

一、本規程規定了有機食品油茶籽油的産地環境條件、栽植技術、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本标準适用于公司有機食品油茶籽油的種植。

二、引用下列規範性檔案的條款,通過本标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标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随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内容)或修訂版均不适用于本标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标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準。

NY/T391 有機食品 産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393 有機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394 有機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658 有機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751 有機食品 食用植物油

第二章油茶種植規程

一、油茶生物學特性

油茶屬于山茶科山茶屬樹種,為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樹高一般為2~8m,樹齡可達100年以上。蒴果球形、桔形、卵形、橄榄形等;果實顔色有青色、紅色、青黃色、紅黃色等。油茶幼齡期一般經曆3-5年時間, 7-8年逐漸進入豐産期,油茶生長到70-80年後,逐漸進入衰老期。油茶從新梢萌發開始生長,根據萌發季節的不同,可分為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通常油茶以百夏梢為主,冬梢常見于生長旺盛的幼齡植株,春梢在3月上旬或中旬開始萌發, 5月上中旬基本結束。夏梢通常在5月中下旬開始萌發, 7月下旬終止。二次夏梢始于7月中旬, 8月下旬終止。秋梢一般在9月上旬萌發, 10月中旬終止。油茶花多着生于生長良好的當年生春梢上,少量發育健壯的夏梢也能分化花芽。花芽分化開始形成于新梢停止生長之後, 一般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基本成型。油茶花大多于10月下旬開放,最盛時期為11月,少量春花物種2-4月開放。油茶為蟲媒兩性花,當花朵授粉受精以後,到3月中旬子房逐漸膨大,形成幼果。3月下旬到8月下旬,果實以體積增長為主,至10月上旬或下旬,油茶果實成熟。

二、産地環境條件

酉陽縣處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山地氣候特征明顯,是理想的油茶種植寶地。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裡,是重慶市最大的區縣,宜林面積廣。境内雖地形複雜,但丘崗地面積大,地勢相對較為平緩,土壤主要為闆岩、石灰岩發育的紅壤,土層相對較為深厚,利于油茶生長。便捷的交通,通暢的物流為油茶産業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1 .選好植地:油茶對種植地要求不高,凡生長有映山紅、杉木、馬尾松等植物的丘陵或山地,都可作為油茶種植地。為了油茶種植高産、穩産和優質,以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或輕黏壤土為宜。

2 .精心備耕:在種植前一年的秋冬季節進行煉山、除雜備耕,帶面開穴,帶寬2m, 植穴規格以4cm x40cm x40cm為宜。按2mx4m或2mx3m的規格挖穴。

三、栽植技術

油茶豐産栽培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油茶豐産林》,國家林業局《林木種子品質管理辦法》、《油茶種苗品質管理規定》。以及一些地方标準和法規,提高林木良種意識,杜絕非良種苗木用于油茶産業基地建設,堅持油茶生産的良種化、标準化、科學化。

1、造林地的選擇:油茶林地應選擇紅壤、黃壤、紅黃壤地,土層深度60cm以上,土質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m以下, pH值4.5~6.5。海拔高度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區,應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坡向以南向、東向或東南向為好,所選林地要開闊、無寒風,坡度25度以下的中下坡為宜。

2、林地規劃:營造油茶林之前,對山林面積要進行全面的規劃設計。要盡量集中連片,根據地形、地勢和地貌,劃分林班和小班,規劃好公路、林道和作業區等。有條件的地方,還要考慮灌溉和蓄水、抗旱的設施。

3、整地施肥: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年或半年進行,最好是在頭一年的夏、秋季開荒、翻地。整地前期,必須清除林地上的雜草、灌木和樹兜。可以采用人工清理、機械處理或化學除草劑處理等方式。整地方式有全墾、帶墾和穴墾。要根據林地立地條件、地形、坡度和經營方式的要求,以及資金和勞力等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進行。每穴施農家肥10~20kg或餅肥1 kg或複合肥0.3~0.5kg,然後回填表土。覆土要高出地表10~15 cm,将穴填滿,使之呈饅頭形。

4、良種壯苗:良種是豐産的基礎,是高産、優質、高效的前提。造林苗木要求為通過國家和省級以上的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油茶良種,苗木規格達II級苗以上。按《油茶良種選育與苗木品質分級》(LY1730.3-2008),一年生嫁接容器杯苗,苗高7cm、地徑0.20cm以上;二年生嫁接苗苗高30cm、地徑0.30cm以上。

5、适時栽植:油茶栽植後能否成活與栽植季節關系密切,以酉陽偏柏鄉當地氣候條件,應選擇在2月上旬到3月上旬或10月-11月造林或補植,栽植一般選擇陰雨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

6、密度控制:油茶優良品系單株産量高, 有了足夠合理的株數,才能有效地形成群體産量。依據偏柏鄉環境條件一般每畝74-90株,株行距3mx3m或2.5mx3m,在特别肥沃的平坡地每畝56株左株行距3mx4m。

7、栽植方法:栽植深度要适宜,一般情況下栽植的深度要大于或等于苗木在苗圃内的埋土深度為宜,深栽影響成活率和後期生長,不能埋嫁接口,不能埋葉或露根。栽植時,苗木植入穴中,盡量使根系舒展,主幹立正,回填表土,分層踏實,上覆松土。立地條件差的地段可用截幹造林或修枝摘葉造林,截幹是保留3-5片葉片,勿傷芽頭。

四、撫育管理

1、幼林管理:

(1)及時補植及培兜:發現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齡壯苗補植,并加強管理,使補植苗與林地幼苗生長基本保持一緻。同時對未栽正的或根系裸露的苗木要及時扶正及培土。

(2)撫育時間與次數:一般要連續撫育三年, 每年撫育兩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兜、培土和擴穴。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内間種作物,以耕代撫。

(3)适當施肥:定植當年可以不施肥 ,有條件的地方可在6-7月份樹苗恢複生長後,适當澆些稀薄的人糞尿,或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或專用肥。從第二年起,每年3月份新稍萌動前半個月左右,每株施複合肥50~100g;11月上旬,則施以土雜肥或有機肥作為越冬肥,每株5~10kg。随着樹齡的增大,施肥量應從小到多,逐年提高。

(4)間作套種:适宜在油茶幼林内間種的作物很多,但要選擇合理。要選擇地上植株矮小、枝葉稀疏,地下部分根盤範圍小,生長不過旺,吸肥力較小;适應性強,耐酸、耐瘠、耐旱,與油茶無共同病蟲害的作物, 忌用藤蔓作物。如春季作物有馬鈴薯,夏季作物有黃豆和花生,冬季作物有油菜、豌豆和蠶豆等。間作物應距油茶植株60cm 左右。

(5)定幹整形:在油茶長到1m左右, 應在幼樹距地面0.5~0.8m處短截主幹,待其萌發新枝,從中選留不同方位、上下間距10~15cm的健壯枝條4-5個,作為骨幹枝。幼林修剪整形,以輕度修剪為主,控制徒長枝,促進主側枝生長,培育形成自然圓頭形和開心形樹冠。當主枝間距過大時,宜選留有培養前途的分枝作為副主枝,主枝、副主枝間距宜保持60~70cm,使其所分生的側枝均可受到充分的陽光。主枝基部或主幹上所萌發的無用枝與過密枝,要早行除萌,或及時剪去。

2、成林管理

(1)土壤改良:墾複有全、帶墾、穴墾,和階梯式墾以及壕溝施肥撫育等多種。其中階梯式墾複簡便易行,增産效果顯著。階梯式墾複是在全面深挖墾複,砍除灌木和雜草的基礎上,修成外高内低、外築埂、内開溝的等高梯地。梯地的寬度随坡度而定,坡度15 度左右可修成3~4m寬的梯地,超過15度可修成1~2m的梯地。梯地兩邊要挖排水溝和蓄水沉沙池。墾複包括冬墾和夏墾。冬墾深度一般為20~25cm,并将土塊翻過來,草根朝天。夏墾深度一般為10~15cm,要求淺鏟。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

(2)合理施肥:春季複合肥,每株0.2~0.3kg;冬季施腐熟後的茶油枯20~30kg和商品有機肥2~3kg,酌情噴施速效肥或葉面肥。施肥方法在樹冠投影邊緣挖圓形或長方形溝,溝的寬和深均為30~40cm,肥料施入後用土蓋好。油茶施肥以結合冬季挖山、夏季中耕進行為最好。大年要多施氮磷肥,以促進保果、長油和抽梢;小年應多施磷鉀肥,以保果和促進花芽分化。

(3)水份管理:幹旱較嚴重的年份,尤其是保水能力較差的土壤以及造林後的第一、第二年,要在6-8月份進行1-2次人工抗旱, 以在早晨或傍晚澆水為好。

(4)科學修剪:修剪時間在收果後至春梢萌發前(11月-翌年2月間)。修枝對象為枯枝、病蟲枝、徒長枝和交叉枝等。修剪原則是幼樹輕剪, 老樹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輕剪。方法要因相制宜,先剪下部,後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後剪冠外。做到修剪均勻,上下不過分重疊,左右不擁擠,留樁不能過高。切口要求平滑,稍傾斜,要用接蠟或黃泥封閉切口。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鋸枝,以免損傷樹幹樹皮,引起病蟲害。

五、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油茶炭疽病

病害特征:主要危害部位時果實、枝葉以及樹幹,發病時果實、枝葉上出現紅褐色的斑點,會逐漸擴散成大塊的淡褐色的斑點,後期病斑上會出現黑褐色的斑點,最後導緻果實開裂,葉片和果實大量脫落,枝葉枯死,樹幹潰爛,嚴重時導緻整個植株幹枯緻死。

防治方法:在種植時要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同時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苗期可以噴灑波爾多液預防,發病時可以噴灑多菌靈藥劑防治。

(2)油茶軟腐病

病害特征:主要危害果實、葉芽,發病時會造成大量的落葉落果,嚴重時是芽梢枯死,植株的生長節點遭受破壞。此病的發生一般與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它的病菌會借助風雨進行傳播,一般在夏秋季是高發時期。

防治方法:要加強林間管理,改善通風透光田間,預防為主,定期的噴灑波爾多液,發病時可用多菌靈防治。

(3)油茶根腐病

病害特征: 主要危害植株的根系,一般發生在4-5月或9-10月,發病時首先侵染根莖部,患病部位出現褐色病斑,後期生長出白色毛狀物,導緻根系腐爛、葉片枯萎脫落,最後植株死亡。此病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塊,病情更為嚴重。

防治方法:發病後要及時清理病株,将其拔除并帶出田間,同時用石灰粉撒施病穴,多菌靈澆灌防治。

2、主要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h3 class="pgc-h-arrow-right"> 油茶樹的蟲害是相當多的,能造成經濟損失的油茶害蟲主要有以油茶尺蠖和茶毒蛾為代表的食葉害蟲,包括刺蛾類、蓑蛾類、金龜子類和葉甲類;以茶梢尖蛾和油茶綿蚧為代表的枝梢害蟲,包括油茶蛀梗蟲和蚧蟲類;以藍翅天牛為代表的蛀幹害蟲;以及種實害蟲茶籽象甲等。</h3>

油茶樹蟲害主要都是聚集在葉片的位置上,特别是當在雨季到來的時候,這些病害都是高發的,是以說盡量要提前先進行預防,避免這些病害的進一步擴充,然後才能夠讓油茶樹的生長變得更加快速和完善。主要蟲害有鱗翅目和鞘翅目食葉害蟲,它們會聚集在油茶的葉片部位,啃食葉片,一旦蟲害爆發,會在短時間内将植株的葉片啃食幹淨,危害極大。

防治方法是加強營林管理,修剪清除病蟲枝和過弱枝,消滅越冬害蟲,可以蘇雲金杆菌或白僵菌進行生物防治。

七、采摘處理

油茶采收應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進行,過早則含油率低,過遲則蒴果開裂,種子散落在地下,易黴變,也難收拾。

油茶的物種和品種不同,果實成熟期不一緻。油茶種仁的轉化和積累從8月上旬開始,以後呈直線上升,成熟時達到最高點。一般成熟在9月末旬至11月上旬,普通油茶一般在10月份成熟。果實成熟的外表特征:果皮發亮,毛茸消失或僅果徑部份少量殘存,果殼微裂、種子黑色或芡褐色有光澤,這些特征可以作為果實開采的參考。

1、适時采收

茶果成熟要旱時采收,不同品種的油茶果應先熟先采,後熟後采,同一品種成熟油茶應在近7天内采完。一定要避免過早采摘,成熟前10天采收,種仁含油率要低7.12%,而且油的品質差。大面積的油茶山,常因立地條件和樹齡不同而成熟有先後,一般是高山先熟,低山後熟;陽坡先熟、陰坡後熟;荒山先熟、熟山後熟;肥水條件差的先熟,肥水條件好的後熟;老樹先熟,幼樹後熟。

酉陽地區主要是寒露籽和霜降籽品種,寒露籽類于十月中旬寒露節,霜降籽類霜降節前後收摘。有時候常因當年氣候的影響推遲5-10天,一般高溫天幹旱提前成熟,低溫陰雨推遲成熟。

2、油茶果籽的收摘方式

主要有摘果和收籽兩種方式。摘果是果實成熟時直接在樹上采摘鮮果;然後集中處理出籽,是目前普遍的收摘方式。收籽則是待果實完全成熟後,種子與果殼分離,從樹上掉下來再收撿。此法一般是采摘運輸不友善的種植區,但由于成熟期不一緻,采收時間長,而且遇陰雨天易黴爛變質。

3、油茶果的處理

油茶果實采摘後要及時處理。果實采摘後拌少量石灰,在土坪上堆漚了3-5天,完成油脂後熟過程增加油分,然後抓緊晴天推開翻曬2-4天後,茶果自然開裂,多數果的茶籽能分離出來,未分離的用人工剝離,然後過篩揚淨,繼續曬幹,一般曬1-2天,才能使澱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機物充分轉化為油脂、曬菜籽要用土坪或竹席,一般不用水泥坪,土坪和竹席曬茶籽可提高出油量和品質,如遇陰雨天無法曬幹,應将茶籽鋪在幹燥通風的樓闆上,厚約20厘米均勻鋪開,每天翻動1-2次,防止發熱黴變,一遇晴天及時翻曬,油茶籽曬幹後和果殼的重量比是1∶2,曬好的油茶籽應在通風幹燥處收藏,經過1-2月後茶籽達最高含油率時,複曬1-2天,這樣出油率高、油質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