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為我國特有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我國主要經濟樹種之一,其對改善生态環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農業生産經濟效益等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應結合地域地質環境、氣候特點及當地油茶種植情況合理應用豐産栽培技術,在保證畝産量的前提下,提高油茶品質。現對油茶豐産栽培技術研究進展做以下分析與論述。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油茶豐産栽培技術研究現狀</h1>
1.1優質種質資源
目前的油茶主要栽培品種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縣油茶、越南油茶、拴殼紅山茶、浙江紅花油茶、南榮油茶、騰沖紅花油茶、廣甯紅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已經國家林業局審定的油茶良種有32個,經省級審定的良種有120多個,包括油茶無性系22、湘林67、贛190、岑軟2号、長林18号等。這些良種在種植試驗後均得到了重要推廣。而且,全國各地也對油茶優質種植資源及相關種植技術做了深入研究。
1.2無性繁殖技術
全國各地均已掌握油茶無性繁殖技術。湖南省經過多次育種試驗,培養了如無性系23、無性系8、無性系26等諸多無性系品種曰廣西壯族自治區通過對普選的55個無性系進行再次鑒定,篩選出了6個高産無性系品種曰浙江省采用多點比較方法篩選出了17個優良無性系。此外,還有一些無性系品種選育均已得到了明确結果。現階段,全國的無性系油茶品種不下于100個,其中近半數已經投入大範圍生産當中,無性系苗木已經超過5000萬株,造林面積達到1萬公頃,且無性系苗木種植面積仍舊呈現出指數型增長模式。
1.3低産林改造
大量研究與實踐表明,導緻油茶低産的主要因素為種質問題與種質密度問題,是以應當對低産林進行有效改造,将其轉化為實株,進而提高油茶産量與品質。由此,良種化技術逐漸被應用到了油茶豐産栽培當中。據有關資料顯示,經低産林改造後,平均畝産量增産已達原有産量的2.6倍。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油茶豐産技術研究</h1>
目前,我國無性系油茶品種育種與嫁接繁殖技術實作了新的突破。由此,我國油茶豐産栽培技術逐漸趨向于應用無性系品種造林的發展階段。而且,應用無性系品種嫁接苗木、造林可實作早實豐産,這已經得到了業内的廣泛認可。有研究表明,合理應用油茶豐産栽培技術可使每公頃産油量達到450千克以上。
2.1選地、整地
油茶屬好酸性樹種,是以在選地時一定要注意監測土壤的PH值,确定其在5.0到6.5之間。而且,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海拔在500米以下、陽光充足、坡度在25度以下、有紅壤或者是紅黃壤的陽坡、半陽坡。整地時挖穴要根據造林地、苗圃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全墾整地、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方法,并在整地後按照40厘米伊40厘米伊50厘米挖好栽植穴。
2.2選種、育苗
選種時,選擇色澤鮮明、出籽率高、含油量大、抗逆性與抗病蟲害強的優良品種,優選無性系品種。倘若成林已經成為低産林,則采取高枝嫁接方法對其做品種改良。育苗過程中,先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設施完善的地方制作苗圃地,并做相應的整地工作;再選用合适的塑膠容器作為培養容器,同時按照科學配方調制營養土曰最後對已經權威鑒定的穗進行嫁接。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栽培管理</h1>
栽培前,根據地區氣候變化特點選擇合适的栽培時間,并對土壤進行改良,必要時使用無公害化學藥劑對土壤做相應的處理:栽培過程中,根據油茶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及氣候變化進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應用,同時檢測油茶春梢葉片細胞濃度、土壤平均含水量及田間持水量,與标準參數差異較大時及時灌水,并在雨季做好及時排水工作;栽培後期,配合追肥時間進行中耕除草、深耕翻土,必要時進行對角輪換作業,并做好相關的修枝與樹型培育工作,結合病蟲害防治對成林進行主枝修剪,剪除枯枝、病枝,去除擾亂樹形的徒長枝、重疊枝,保留優良主枝,形成優質側枝,加快樹冠成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病蟲害防治</h1>
4.1病害防治
軟腐病:軟腐病在成林中呈塊狀發生,其對油茶苗木危害尤為嚴重。在軟腐病發生期間,幾天内成片苗木感病,引起大量落葉,嚴重時株病率達100%。一般采用藥劑噴施方法對其進行有效防治,例如,在冬季清理病枝病葉的基礎上,每年4到10月左右用1:1:100的波爾多液全樹噴霧,發病初期用80%大生1000倍液葉面噴霧,每隔10天左右連續噴施2到3次。
茶餅病:一般發生于春季,一年發生一次。病菌藏在前年受侵染的花芽與葉芽中越冬,第二年借風雨傳播進行侵染。要有效防治茶餅病,則需要在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大範圍集中清理病葉、枯葉,同時按照軟腐病防治方法使用波爾多液噴施葉面。
炭疽病:主要危害油茶葉片和果實,果實炭疽病一般發生于5月初,8到9月為發病盛期,引起嚴重落果現象,可延續到霜降前後。其發生與溫度和立地田間有密切關系,溫度為27到29攝氏度時易發病,陽坡、山窩、油茶發病重。炭疽病防治方法與軟腐病相似,可以7月上旬加用1到2次波爾多液。嚴重時,則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一周左右葉面噴施1到2次。
4.2蟲害防治
蠟蟬第二代未成熟成蟲在枯枝、土縫中越冬,到第二年4月上旬開始活動産卵,7月上旬到8月下旬再次産卵。防治時,結合其生物習性在其産卵期剪除有白色絮狀物的産卵枝,進行集中處理,并在冬季清理林地雜灌。
油茶茶梢蛾:茶梢蛾一般将蟲卵産在葉柄附近,幼蟲在葉背面越冬,直到3月下旬到4月上旬轉移至新梢危害,6月為化蛹盛期,7月為羽化盛期。防治時結合其生物習性采取農業防治方法,即在6月底以前剪除被害梢。
油茶枝葉蛾:枝葉蛾1到2齡幼蟲為害小枝,3齡後從小枝進入側枝或主幹處為害,常駐到近地面處。要對其進行有效防治,則需要在6月上旬開始觀察是否存在剛枯萎的枝條,一旦發現,立即剪下燒毀。
綜上,要提高油茶産量與品質,應當做好選地、整地、選種、育苗、栽培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的工作,為油茶生産發育創造适宜的生态環境,保證油茶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