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置業3億債務暴雷,房企美元債償付高峰将至财報資料反應滞後償債高峰在明年穩字當頭

作者:商訊社
當代置業3億債務暴雷,房企美元債償付高峰将至财報資料反應滞後償債高峰在明年穩字當頭

當代置業終于也撐不住了。10月26日,當代置業(01107.HK)釋出公告稱,一筆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據本金及應付利息的還款安排,未能于當日達成。

據每日商業報道(www.bizvcw.com)了解,這筆美元債由當代置業于2019年4月發行,發行規模為3億美元,目前剩餘本金金額2.5億美元。

對于這筆債券,外界并不陌生。10月11日,當代置業釋出公告表示,尋求将2021年10月25日到期、票息12.85%的優先票據贖回35%後,剩餘部分到期日延長三個月,以改善流動性和現金管理,避免任何潛在的償付違約。

“我們希望整個行業能夠健康平穩,但現實告訴我們,确實整個行業都在面臨巨大挑戰。”當時,當代置業負責人對媒體如此表示,“公司内部營運仍然正常進行,各項目按照節點推進正常竣備及傳遞工作,各銷售案場都正常銷售。”

遺憾的是,壞消息還是接踵而至。10月21日,當代置業釋出短暫停牌的公告,以待刊發一份載有當代置業内幕消息的公告。10月26日,公司正式公布美元債逾期,停牌繼續。

值得一提的是,當代置業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在美元債上栽倒的房企,債券市場,尤其是美元債市場,已經出現了較大波動。今年8月以來,多家房企券商評級遭到頻繁下調,股東回購“護盤”情形也時有出現。另據統計,美元債集中償債潮還未到來,境外債比例較大的幾家房企能否挺住,或将成為行業融資能否正常繼續的關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财報資料反應滞後</h1>

在半年報釋出時,似乎沒人察覺當代置業的債務會有什麼問題。

“集團現金、受限制現金及銀行結餘由2020年12月31日約140.93億元增加約23.6%至約174.25億元,現金流狀況保持穩健,主要由于期内銷售規模增加所緻。”公司半年報如此寫道。截至上半年,當代置業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産負債率為83%,淨負債率93%,現金短債比為1.46。從“三道紅線”來看,僅有資産負債率一項越線,現金短債比距離這一警戒線還有一段距離。

當然,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合了解釋。有業内人士分析,房企分支機構較為龐雜,各個分公司、子公司之間現金調動起來較為困難。隻看财務報表資料,很難判斷房企的實際現金流情況。同時,衆聯智詢副總裁蔣凱也對媒體透露,如果企業現金的構成絕大部分是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那麼“大機率就是擺賬的”。比如報告期末突然出現一筆現金,下個月月初馬上就流出,而且這筆錢不是負債科目。“真實情況是沒那麼多錢,都是借來沖報表的。”他說。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了近期暴雷的花樣年身上。比當代置業還要誇張的是,在10月4日美元債到期前,花樣年對逾期接連否認,表示公司不存在流動性問題。逾期之後,花樣年終于壓不住自曝“流動性受市場環境困擾”,釋出了短暫停牌公告,立馬“躺平”。半個多月過去,花樣年仍未出現脫困迹象,股票也依舊是停牌狀态。

無獨有偶,盡管在暴雷前,花樣年就已傳出債務違約危機,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也曾多次降級花樣年,但财報上的資料還是綠燈大亮。在2021年半年報中,花樣年控股表示,公司擁有現金及等價物271.77億元,現金短債比更是達到了1.59。而此次違約的債務,不過價值14億元人民币左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償債高峰在明年</h1>

财報操縱的嫌疑、似乎成了翻來覆去的欺騙,被現實的債務違約打出原形,随之而來的自然是投資者的紛紛質疑。每日商業報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前不久,市場剛從恒大會否引發“雷曼危機”的擔憂中得以喘息,房企美元債違約引爆,再次導緻中資美元債二級市場價格大幅下挫。美元債規模整體比較大的房企,比如禹洲、陽光城、佳兆業、奧園等,都未能幸免。

10月11日,彭博彙總的價格顯示,禹洲集團2024年2月到期美元債創3月26日以來最大跌幅。截至當日17:34,該公司8.5%債券每1美元跌7.7美分,至53.2美分。而在基金方面,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基金(人民币計價)成為受此影響跌幅最大的基金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在10月8日當日,該基金淨值跌幅高達17.63%,機關淨值0.8325,幾乎可以說是“斷崖式”回撤。

然而,更需要警惕的是,美元債到期高峰還未到來。為緩解市場焦慮,部分房企已經開啟了美元債回購模式。但從整體上來看,未來地産企業的美元債到期續接壓力依然比較大。

Wind資料顯示,2021年底前,房企美元債還将到期28隻,到期規模達到63億美元。2022年全年到期規模将達到620億美元,到期數量達到206隻。2023年則會有明顯回落,全年到期規模為480億美元,到期數量為138隻。具體到月份,2022年3月将是最高峰,當月到期美元債達到84.55億美元。

每日商業報道(www.bizvcw.com)注意到,這與2017年-2018年的發債高峰期有關。自2017年開始,地産企業紛紛轉向境外融資,2017年地産美元債顯著升溫。這從數字上可以直覺看出:2016年和2017年,發債數量和規模分别為28隻、96.98億美元以及172隻、1625億美元。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财政部聯合釋出《關于完善市場限制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發改外資(2018)706号),境外發債熱開始熄火。

現在,随着償債高峰将至,房企面臨的将不僅是信用危機。“房企美元債規模雖不是太大,但違約有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比如,違約房地産企業将面臨境内外融資困境,引發更為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如果處置不當,可能引發償付危機。此外,其他房地産企業可能面臨融資可得性難題,進而危及整個房地産部門及其上下遊企業,進而觸發更大的經濟下行風險和融資困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穩字當頭</h1>

房企美元債違約頻發,監管已經出手。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境外房地産企業美元債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是市場在違約事件出現後的自然反應”,将敦促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

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召集部分地産企業在京開會,據媒體報道,此次參會的地産企業大多為美元債大戶,會議目的旨在摸底地産企業美元債到期情況。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釋放出維穩的信号。

除此之外,面對房企的資金管理困難,政策回暖的信号也是頻頻釋放。10月15日,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上,鄒瀾司長認為,部分金融機構誤解銀行不得新發放開發貸款,“未來将保持房地産信貸平穩有序投放”。10月20日,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房地産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态勢不會改變”。

總結來說,房地産債券融資政策執行沒有新變化,依然是“穩字當頭”。在高層引導下,融資行為倘若能夠逐漸恢複正常,也将幫助緩解市場緊張情緒、恢複市場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