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代置业3亿债务暴雷,房企美元债偿付高峰将至财报数据反应滞后偿债高峰在明年稳字当头

作者:商讯社
当代置业3亿债务暴雷,房企美元债偿付高峰将至财报数据反应滞后偿债高峰在明年稳字当头

当代置业终于也撑不住了。10月26日,当代置业(01107.HK)发布公告称,一笔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

据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了解,这笔美元债由当代置业于2019年4月发行,发行规模为3亿美元,目前剩余本金金额2.5亿美元。

对于这笔债券,外界并不陌生。10月11日,当代置业发布公告表示,寻求将2021年10月25日到期、票息12.85%的优先票据赎回35%后,剩余部分到期日延长三个月,以改善流动性和现金管理,避免任何潜在的偿付违约。

“我们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健康平稳,但现实告诉我们,确实整个行业都在面临巨大挑战。”当时,当代置业负责人对媒体如此表示,“公司内部运营仍然正常进行,各项目按照节点推进正常竣备及交付工作,各销售案场都正常销售。”

遗憾的是,坏消息还是接踵而至。10月21日,当代置业发布短暂停牌的公告,以待刊发一份载有当代置业内幕消息的公告。10月26日,公司正式公布美元债逾期,停牌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置业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在美元债上栽倒的房企,债券市场,尤其是美元债市场,已经出现了较大波动。今年8月以来,多家房企券商评级遭到频繁下调,股东回购“护盘”情形也时有出现。另据统计,美元债集中偿债潮还未到来,境外债比例较大的几家房企能否挺住,或将成为行业融资能否正常继续的关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财报数据反应滞后</h1>

在半年报发布时,似乎没人察觉当代置业的债务会有什么问题。

“集团现金、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由2020年12月31日约140.93亿元增加约23.6%至约174.25亿元,现金流状况保持稳健,主要由于期内销售规模增加所致。”公司半年报如此写道。截至上半年,当代置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净负债率93%,现金短债比为1.46。从“三道红线”来看,仅有资产负债率一项越线,现金短债比距离这一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解释。有业内人士分析,房企分支机构较为庞杂,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现金调动起来较为困难。只看财务报表数据,很难判断房企的实际现金流情况。同时,众联智询副总裁蒋凯也对媒体透露,如果企业现金的构成绝大部分是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大概率就是摆账的”。比如报告期末突然出现一笔现金,下个月月初马上就流出,而且这笔钱不是负债科目。“真实情况是没那么多钱,都是借来冲报表的。”他说。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了近期暴雷的花样年身上。比当代置业还要夸张的是,在10月4日美元债到期前,花样年对逾期接连否认,表示公司不存在流动性问题。逾期之后,花样年终于压不住自曝“流动性受市场环境困扰”,发布了短暂停牌公告,立马“躺平”。半个多月过去,花样年仍未出现脱困迹象,股票也依旧是停牌状态。

无独有偶,尽管在暴雷前,花样年就已传出债务违约危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曾多次降级花样年,但财报上的数据还是绿灯大亮。在2021年半年报中,花样年控股表示,公司拥有现金及等价物271.77亿元,现金短债比更是达到了1.59。而此次违约的债务,不过价值14亿元人民币左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偿债高峰在明年</h1>

财报操纵的嫌疑、似乎成了翻来覆去的欺骗,被现实的债务违约打出原形,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投资者的纷纷质疑。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前不久,市场刚从恒大会否引发“雷曼危机”的担忧中得以喘息,房企美元债违约引爆,再次导致中资美元债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挫。美元债规模整体比较大的房企,比如禹洲、阳光城、佳兆业、奥园等,都未能幸免。

10月11日,彭博汇总的价格显示,禹洲集团2024年2月到期美元债创3月26日以来最大跌幅。截至当日17:34,该公司8.5%债券每1美元跌7.7美分,至53.2美分。而在基金方面,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基金(人民币计价)成为受此影响跌幅最大的基金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在10月8日当日,该基金净值跌幅高达17.63%,单位净值0.8325,几乎可以说是“断崖式”回撤。

然而,更需要警惕的是,美元债到期高峰还未到来。为缓解市场焦虑,部分房企已经开启了美元债回购模式。但从整体上来看,未来地产企业的美元债到期续接压力依然比较大。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底前,房企美元债还将到期28只,到期规模达到63亿美元。2022年全年到期规模将达到620亿美元,到期数量达到206只。2023年则会有明显回落,全年到期规模为480亿美元,到期数量为138只。具体到月份,2022年3月将是最高峰,当月到期美元债达到84.55亿美元。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这与2017年-2018年的发债高峰期有关。自2017年开始,地产企业纷纷转向境外融资,2017年地产美元债显著升温。这从数字上可以直观看出:2016年和2017年,发债数量和规模分别为28只、96.98亿美元以及172只、1625亿美元。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8)706号),境外发债热开始熄火。

现在,随着偿债高峰将至,房企面临的将不仅是信用危机。“房企美元债规模虽不是太大,但违约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比如,违约房地产企业将面临境内外融资困境,引发更为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偿付危机。此外,其他房地产企业可能面临融资可得性难题,进而危及整个房地产部门及其上下游企业,从而触发更大的经济下行风险和融资困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稳字当头</h1>

房企美元债违约频发,监管已经出手。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外房地产企业美元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是市场在违约事件出现后的自然反应”,将敦促发债企业及其股东严格遵守市场纪律和规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好自身的债务问题,积极履行法定偿债义务。

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召集部分地产企业在京开会,据媒体报道,此次参会的地产企业大多为美元债大户,会议目的旨在摸底地产企业美元债到期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出维稳的信号。

除此之外,面对房企的资金管理困难,政策回暖的信号也是频频释放。10月15日,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邹澜司长认为,部分金融机构误解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未来将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10月20日,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总结来说,房地产债券融资政策执行没有新变化,依然是“稳字当头”。在高层引导下,融资行为倘若能够逐步恢复正常,也将帮助缓解市场紧张情绪、恢复市场信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