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作者:曆史偉人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在代司令員粟裕的指揮下,及時切斷正向徐州收縮的黃百韬兵團的退路,并将其包圍在山東碾莊地區。同時,中原野戰軍攻占了軍事重地宿縣,切斷了徐州劉峙集團的陸上退路。蔣介石調杜聿明回徐州作戰,敵人幾路兵團雲集逼近徐州,淮海戰役形勢異常嚴峻。國共雙方統帥鬥智鬥勇,頻頻調兵遣将,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鬥,黃百韬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蔣介石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緻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了紀念中國共産黨誕生70周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根據中央的訓示,将解放戰争三大戰役搬上了大銀幕,其中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作為其中的經典,流傳至今。在電影中扮演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的粟裕的演員叫做謝偉才,他的一生和淮海戰役密不可分。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淮海戰役爆發的時候,7歲的謝偉才與家人失散,一年之後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是它的前身)第十二軍文工團,在一次演出中親眼見到了粟裕大将,從此和這位骁勇善戰的一代名将結下了一生的緣分。也正是因為出演《大決戰》中的粟裕,讓他找到了和他失散将近四十年的親人。

更加神奇的是,他父親作為國民黨少校,他的部隊就曾經在淮海戰場上被粟裕的部隊所擊敗。

謝偉才1941年出生在一個國民黨軍官家庭裡,父親謝德貴是國民黨部隊中的一個少校軍官,在淮海戰場上被解放軍将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在逃離的國民黨大軍中,就有謝偉才的父親,此時謝德貴正帶着妻子和他的四個孩子,四處逃命,在逃離中,不小心把七歲的謝偉才弄丢了。

隻有七歲謝偉才和許多國民黨軍隊的家屬一道,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年幼的他根本不知道,指揮這場戰争的是粟裕,他更不會知道,自己以後将會和他結下什麼樣的緣分。

到達解放軍的收容所裡,解放軍戰士詢問他是否還有親人,謝偉才怯生生地說自己的外婆就在南京附近的句容縣,他想去句容找自己的外婆。

于是收容所的幹部将他托付給一個被遣散回家的國民黨士兵,給他們發了路費和路條,那個國民黨士兵口口聲聲的答應解放軍幹部将謝偉才送到外婆家。可是見錢眼開的國民黨士兵,一到了南京就把謝偉才撇下獨自揣着路費自己一人走了。

謝偉才實在沒有辦法,隻好加入了流民中一路要飯到了句容。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句容雖是一個不大的地方,但是隻有七歲的謝偉才根本記不得外婆家的位址,無奈之下他隻好再次回到南京街頭,做了一個小乞丐,一邊讨飯一邊尋找自己的父母。

1949年4月,百萬雄師跨過長江天塹,南京解放了!

在解放南京的炮聲中,謝偉才又被帶上了一輛汽車,伴随着國民黨的訓導隊一路來到了浙江義烏,一場激戰過後,國民黨部隊全軍覆沒,八歲的謝偉才第二次被解放軍“俘虜了”。

不過這一次謝偉才哪裡也沒有去,他決定留在共産黨的部隊裡。

1949年5月6日,隻有八歲的謝偉才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文工團,沒上過一天學的孤兒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解放南京

謝偉才的第一次登台是在一部小歌劇中扮演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整部歌劇隻有一句台詞,就是重複地哭喊着叫“媽媽”,看似簡單的一句台詞,卻讓謝偉才表演了幾遍都不過關。隻是憋住了勁幹嚎着,無論如何也哭不出眼淚來,後來演出隊的班長給他支了一個高招。

“小鬼,你想想你的親娘。”

越是沒媽的孩子,越能體會到母愛的珍貴。

這句話,無疑打動了謝偉才的心,一下子哭的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到演出結束,還在嚎啕大哭,演出隊的所有人都哄不住,不明就裡的部隊首長還在誇謝偉才:“這個小演員演的真投入,感情真摯,讓人動心。”

其實那位首長根本不知道是,謝偉才是個孤兒,是以才會表現得如此投入。

後來謝偉才回憶起此事,笑着說:“這就是我最初得到的藝術啟蒙,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演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場表演,都在追求的再認真一些,在真實一些,再動心一些。”

當時謝偉才在部隊裡,不光是參加演出,還要一邊跟着部隊轉移,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聰穎好學的他,竟然翻爛了一本字典。經過自學,他可以在不用其他人的輔導下,就可以完整地看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大部頭小說,14歲的時候竟然學會了寫詩。

由于部隊需要經常需要轉移,再加上謝偉才年齡尚小,部隊首長覺得他行軍打仗太辛苦,于是把他調到了十二軍的平劇隊,雖然是在二線機關,但還是要每天練功、拍戲、演出。

有一次在他在平劇《空城計》裡扮演諸葛亮的琴童,沒想到他由于睡眠不足竟然站在“城樓”上睡着了,諸葛亮正站在城頭望山景的時候,城頭另一側的謝偉才還在美美的睡着覺呢。

忽然觀衆裡發出了一長串的笑聲,聽到笑聲他才醒來,原來他由于睡得太過于投入,從“城頭”掉了下來,還把“城牆”砸倒了一大片。扮演諸葛亮的演員氣的拂袖而去,由于自己貪睡,引發了一起演出事故。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平劇《空城計》劇照

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十二歲的謝偉才個跟随志願軍平劇團來到了北韓戰場前線慰問志願軍指戰員們。

在北韓期間,給謝偉才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次特殊的演出。

周恩來通路北韓的時候,志願軍平劇團為志願軍上演了一出傳統劇目《鍘美案》,主角包拯由裘派花臉方榮翔扮演,謝偉才在劇中扮演另一位主角秦香蓮的兒子。

在觀看演出的人群中,有一位個子不高、但是雙目十分有神的一名志願軍進階将領在一群觀衆中顯得極為特别,背景的人和謝偉才說,你說的那個人就是粟裕。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粟裕大将

北韓戰争結束後,謝偉才從部隊調到了山東省平劇團,随後又被借調到山東省話劇團,但是在那個講究階級鬥争的年代裡,謝偉才的出身讓組織犯了難:

他是國民黨軍官的後代,是屬于出身不好的人,可又是八歲就參加革命工作“年輕的老革命”,他究竟屬于什麼階級的人呢?

不清不楚,讓謝偉才在話劇團裡略顯尴尬。

再加上他性格比較孤僻,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是以一直沒有入黨,組織也不敢批,工作上雖然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但是一直還是一個小小的龍套演員,有時候有登台演出的任務,演的也是那種“匪兵甲”、“匪兵乙”的那種可有可無的角色,台詞隻有一兩句,或者有的時候連一句台詞都沒有。

有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在樣闆戲《奇襲白虎團》當中出演北韓人民軍某部偵查員金大勇的角色,但是在演出海報的演職人員名單上都沒有他的名字,如果是他自己不講,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戲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現代革命平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一直到1989年6月的一天,經過了四十年平庸的舞台生涯的謝偉才終于迎來了一次人生上的轉折。八一電影制片廠給山東省話劇團發了一封電報,邀請謝偉才前往北京進行試戲。

山東省話劇團的上司将這個好消息告訴了48歲的謝偉才。

謝偉才此時既興奮,又感到不安,想着自己平平淡淡的幾十年演藝生涯碌碌無為,這一次終于迎來了八一廠的垂青,自己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呢?

他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謝偉才來到八一廠試戲的第一天,化妝師很快地就給謝偉才按照粟裕的樣子為謝偉才化了妝,還比照着粟裕的照片說:“老謝,你的條件很充分,和粟裕大将還是比較像的”謝偉才穿上軍裝,往錄像室走去。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謝偉才

在通往錄像室的走廊裡有一面大鏡子,謝偉才經過大鏡子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鏡子裡的自己,他激動的心突然涼了一半,鏡子裡的他雖然外形很像,但是心裡還沒有粟裕大将身上的那種感覺。感覺鏡子裡的自己像是一個老兵,根本沒有在淮海戰場上揮斥方遒指揮三十萬大軍的一代戰神的氣勢。

謝偉才當了半輩子的小兵,又怎麼能有粟裕身上那樣的氣質呢?

謝偉才無奈地歎了口氣,硬着頭皮進了錄像室。盡管氣勢不足,憑借着自己四十年的舞台經驗,還是把粟裕的一段戲演了下來。

導演對他的試鏡表示滿意,但是又告訴他“你外形雖然像粟裕,也有一定的表演功底,但是你缺乏的就是氣質,你要多揣摩人物心理,多看一些資料,把人物豐富起來。”

一個演員最重要的就是氣質,沒有氣質,扮演的角色就沒有靈魂,謝偉才為了扮演好粟裕,翻閱了有關粟裕的所有資料,一部《名将粟裕》讓他看了不下幾十遍,專門跑到軍事博物館,影印了所有粟裕的照片,仔細揣摩粟裕的心理活動,尋找進階将領身上那些獨特氣質。僅僅是為了模仿粟裕走路,在西柏坡拍攝期間,竟然有一塊地方被謝偉才踩得連草都長不起來了。

還專門找到淮海戰役的各種軍事地圖,貼在自己的宿舍裡,一遍遍複盤着戰役發展的程序。

在自己的摸索和體會當中,漸漸地注意了粟裕将軍沉浸善思的主要特征,而且感覺自己一步步地靠近粟裕這個人物,慢慢地由小兵逐漸成長為了将軍。

雖然粟裕在《大決戰》電影中粟裕的鏡頭不是很多,但是謝偉才成功地将一革命儒将的形象塑造的相當完美,一時間獲得了全國人民的贊譽。在電影的首映禮上,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握着謝偉才的手說:“偉才,你這個粟裕演得好,演的和真的一樣!”,“中央重大革命曆史題材上司小組”的負責人丁峤也說到:“粟裕大将是我的老首長,我是最了解他的,謝偉才把人物诠釋的相當完美,演出了粟裕大将的風采。”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而謝偉才也通過在《大決戰》的演出迎來了自己演藝生涯的轉折點,他不但獲得了“解放軍藝術貢獻獎”還在他的粟裕三部曲——《豫東之戰》、《七戰七捷》、《英雄孟良崮》,還有《濟南戰役》《大決戰》、《大進軍大戰甯滬杭》等一百多部劇集中扮演了粟裕。

由于是經常扮演粟裕,以至于将粟裕的氣質也逐漸滲透到了自己的骨子裡,以至于謝偉才在生活中也粟裕化了,達到了“人戲不分”的境界。

有一次謝偉才去粟裕的夫人楚青家做客時,她的司機打開門,脫口而出:“首長回家了!”而粟裕的孫輩也對謝偉才扮演的粟裕十分認可,在餐桌上,粟裕的外孫和孫子,看着謝偉才說:“叔叔你看上去好眼熟,看上去好像我的外公。”

因為粟裕,自己與父母分離,又是因為粟裕,自己找到了家庭,謝偉才的人生堪稱奇迹。

自從1949年與父母離散後,謝偉才在夜晚經常夢到自己父母的身影,他的女兒出生以後,他專門為自己的女兒起了一個謝偉的名字,希望早日與家人重逢。

孩子思念自己的爹娘,做父母的難道就不挂念自己的兒女嗎?

不盡然也。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解放之後,謝偉才的父親謝德貴來到了上海,在上海港做一名修理工,母親靠給别人帶孩子掙錢,平日裡生活很辛苦,每年過年的時候,父母都要在桌子上多擺一副碗筷,表示謝偉才一直還活着,但是就不知道在哪裡,一直到謝偉才的母親去世前,還一遍遍的叮囑子女“你一定要找到大哥,讓我們一家團圓。”

1991年的一天《大決戰·淮海戰争》在上海首映,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叫謝偉興的水文技術員看了電影,覺得扮演粟裕的演員好像失散四十多年的大哥,他為了确認,又買了張票看了一遍,還特别注看到電影之後的演職人員表上的名字,果然是叫謝偉才。

謝偉興回到家裡,和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四個妹妹高興的說:“我找到阿哥了,他現在是一名演員,還演了粟裕呢!”兄妹六人這次一起去看電影,在大熒幕裡尋找着自的哥哥。

而這個時候謝偉才已經離開上海,回到了北京,因為弟妹們看到上海的《新民晚報》采訪過自己的哥哥,于是他們寄希望于新民日報社的同志能夠聯系到自己的哥哥,讓他們一家團聚。

雙方已溝通果然是自己的哥哥,大家都喜出望外,馬上約定在中秋節在濟南相會。

1991年的中秋節,謝偉興帶着自己的六個弟弟妹妹來到了濟南謝偉才的家裡,分離四十年的思念化作兩行熱淚,兄妹七人抱在一起高興的流着熱淚。

粟裕扮演者謝偉才,親曆淮海戰役,晚年講述和粟裕大将的神奇緣分 後記

謝偉才 大進軍·大戰甯滬杭劇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8"> 後記</h1>

聚散皆有緣,這個緣分就是來自粟裕大将。如果當年不是和父母走散,謝偉才根本不會成為解放軍中的一員,也不會扮演粟裕大将。

謝偉才後來回憶說:“有時候我經常思考,是否真的神秘的力量操控着一切,粟裕将軍在淮海戰役上取得了徐州大捷,讓我和父母走散。在幾十年後,我在大銀幕上扮演粟裕大将,将粟裕大将的飒爽英姿顯現在大銀幕上。”

“更加神奇的是,由于我在電影中扮演了粟裕,不僅讓我收獲了之前無法企及的榮譽,也讓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與家人團圓之後,才得知父母已經相繼去世的消息。”

“我人生道路上的幾個重大事件和悲歡離合,都讓我和這位戰神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呢?”

最後謝偉才說一句感人肺腑的話來描述他和粟裕大将冥冥中的聯系。

“我不信命,但是我講緣,我覺得這就是緣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