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築牢風險防火牆 支付行業開"前門"也要把好"後門"

近日,監管部門重拳出擊,釋出《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直指行業亂象,堵住風險漏洞,提出進一步的詳細規範,此舉将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風險管理水準,有力斬斷跨境賭博等犯罪“資金鍊”,保障社會公衆利益。

何為支付受理終端?簡單來說,主要是針對線下支付工具的一系列統稱,包括銀行卡受理終端、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及創新支付受理終端,如日常較為熟悉的POS機、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終端等。

支付受理終端涉及支付資訊的讀取、采集和支付指令的生成,其安全性和合規性對保障支付資訊與資金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央行高度重視支付受理終端相關風險防範工作,先後釋出銀行卡收單業務、受理終端安全、條碼支付業務等系列制度,對維護收單市場秩序、保護社會公衆資訊與資金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随着支付業務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新形式的隐患正在逐漸暴露。例如,部分市場主體變造交易的手段不斷翻新,通過擅自更改終端交易路由、商戶編碼、商戶名稱、交易位址等方式隐藏違規交易,導緻交易資訊難以還原真實消費場景,不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投訴糾紛,還為不法分子借道轉移違法犯罪資金帶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款條碼轉移賭資,為跨境賭博活動提供支付通道。

針對于此,一套各司其職、多方共治的管理體系呼之欲出——《通知》正是立足于支付市場主體的不同職責,建立起多層次的規範機制。一方面,秉承“誰的終端誰負責”,壓實收單機構關于收單業務的主體責任。另一方面,秉承“誰的網絡誰負責”,壓實清算機構關于本網絡秩序的維護責任。清算機構應建立入網銀行卡受理終端注冊管理平台,會同成員收單機構在終端入網、變更、監測、退出等環節,對終端序列号與要素關聯對應關系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旦監測發現相關要素與原綁定關系不一緻的,清算機構、收單機構應采取風險核查與處置措施,有效防範“移機”“套碼”等風險。

近年來,個人收款條碼得到廣泛運用,有效滿足了社會公衆的個性化、多樣化支付需求,提高了小微經濟、地攤經濟的資金收付效率。但同時,個人收款條碼也存在一些風險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額收益為餌吸引大量人員使用個人靜态收款條碼與賭客“點對點”線上遠端轉移賭資,将賭資分拆隐藏于衆多正常交易場景,擾亂了條碼支付業務正常秩序,影響了涉賭“資金鍊”追溯機制的實效。

為更好發揮收款條碼的普惠性、便利性,需“對症下藥”。《通知》提出了針對性要求,包括對具有明顯經營特征的個人收款條碼使用者參照特約商戶管理,要求個人靜态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于遠端非面對面收款等。這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有一個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目前,微信、支付寶先後公布了與銀聯雲閃付互聯互通的進展情況。随着支付互聯互通時代的到來,支付行業在打開“前門”的同時,也要把好“後門”,築牢風險防火牆。相關各方要維護好支付市場秩序,盯緊防範不法分子盜取消費者個人資訊甚至盜用賬戶資金,切實保障社會公衆利益,保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姚 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