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爾一路向北,通向朝韓邊境的道路春意正濃。道路一側,櫻花盛開,田間滿是金色蒲公英,與另一側臨津江畔延綿鐵絲網和崗哨形成鮮明對比。4月18日,《環球人物》記者探訪了闆門店韓方一側。
65年前,《北韓停戰協定》在闆門店簽署。4月27日,朝韓上司人金正恩、文在寅将在這裡相會。當年在這裡,戰亂雖停卻從此開始分裂痛苦,如今,這裡成為和平相約的場所,讓人充滿希望。
闆門店
闆門店位于北韓半島中西部、北緯38度線以南5公裡處,原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距離首爾、平壤的直線距離分别為52公裡和147公裡。這裡不屬南北任何一方,正式名稱為共同警備區。戰後數十年,雙方陸續在闆門店各自控制的範圍内建起了大大小小建築。以軍事分界線為界,韓方一側設有和平之家與自由之家,北韓一側設有闆門閣與統一閣。
通往闆門店的南韓1号國道,始于南韓全羅南道木浦,經首爾可通至北韓開城、平壤和新義州。一路上,車輛經過了一個個檢查點,記者被多次提醒,拍攝采訪僅可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内進行。終于,車在闆門店韓方一側自由之家門口停下。

步行穿過建築,就看到建在軍事分界線上的幾幢藍色會議室。3名頭戴鋼盔、身穿深綠色軍裝的朝方士兵從對面闆門閣的台階上走下,正步至會議室附近,似乎是換崗或是巡邏。在韓方一側,身着迷彩軍裝的美韓士兵面向朝方,注視着整個過程。
和平之家是一棟三層建築物,于1989年建成,1層為記者室和小會議室,2層為會議室和貴賓室,3樓也是會議室。在這裡,曾舉行過多次朝韓進階别接觸,包括離散家屬團聚、開城工業園區營運等。會談時,北韓代表團從藍色會議室之間步行至和平之家,韓方則站在軍事分界線等待朝方人員過界,随後雙方一道進入。
近來韓方一直在修繕和平之家,包括更換内部老舊設施、布置家具等,直到20日完成。記者通路時,修繕工作尚未完成。這棟3層建築物的正門被臨時裝上了一塊藍色遮擋簾,門前放着梯子、鐵鍁等工具。建築物前,一位從業人員正一邊踱步一邊用工具測量着尺寸,不遠處另有一名從業人員正在工程車上忙碌着。
從平壤至闆門店,駕車需2個多小時。4月27日,北韓最高上司人金正恩将首次踏上北韓半島南方一側。南韓總統文在寅當日上午将與金正恩見面,為其舉行正式歡迎儀式,與其舉行會談,并設晚宴款待。
共同警備區
闆門店原名闆門裡。1951年10月,北韓戰争停戰談判從開城市郊轉移到這裡,為友善中國代表,就在一家雜貨鋪外挂上了漢字闆門店招牌,由此得名。1953年7月,《北韓停戰協定》簽署,并在此建立共同警備區,由聯合國軍與朝軍共同把守。
記者看到,軍事分界線上有5幢簡易木闆房,其中3幢天藍色的分别為中立國監督委員會會議室(T1)、軍事停戰委員會主會議室(T2)和軍事停戰委員會小會議室(T3)。T表示臨時(Temporary),這一“臨時”就是65年。擔任此行向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部公報官告訴記者,當年建會場時誰也沒料到會用這麼久,才以“臨時”命名。而T2會議室如今成為跨越分界線、唯一可向兩側遊客開放的“安保”景點。
在共同警備區,雙方軍人起初可以自由往來,直至1976年發生流血沖突,氣氛突變。那年8月18日,美韓軍人打算砍伐一棵“妨礙美軍觀測”的白楊樹,朝軍欲阻止,雙方發生沖突,兩名美軍軍官被斧頭砍死。美軍制定作戰計劃,武裝出動完成砍樹任務。朝方要求舉行緊急會議,遞交北韓上司人金日成親筆信表示遺憾。此後,共同警備區内的軍事分界線被辨別出來。記者看到,會談場所間的軍事分界線上設有寬50厘米,高5厘米的水泥墩,在會場外以10米間隔豎有高1米的分界線标樁,雙方均不得越過。
1984年11月23日,一蘇聯旅行團在朝方一側參觀闆門店時,蘇聯人瓦西裡突然沖到韓方一側,引發了闆門店在停戰後最激烈的交戰,造成3名朝軍、1名韓軍、1名聯合國軍死亡,是停戰後闆門店發生的最激烈交火。最近一次沖突則發生在2017年11月13日,一北韓軍人在朝方一側哨所棄車,越界奔向“自由之家”,朝軍追至分界線前開槍,整個闆門店氣氛極為緊張。
2000年,以闆門店為背景的南韓電影《共同警備區》吸引500萬人次觀看。
“踏上離家的火車去訓練所的那天,給父母行過大禮邁出家門的時候,心裡感覺留有遺憾……”伴随着金光石的歌聲,畫面中,朝方一側的哨所,朝韓軍人坐在一起,憶親人、換位址、拍照片、共舉杯,令人唏噓。
影片中,朝韓軍人不僅互遞香煙,還悄悄到對方哨所裡喝酒聊天,慶祝生日,互送禮物。曾擔任南韓總統金大中特使的前南韓國家情報院院長林東源說,北韓上司人金正日2002年接見他時曾說:“不久前看了南方拍攝的《共同警備區》,拍得非常好。雖然年輕軍人互相為敵,但作為同一民族,同時也作為人,他們能超越理念,互相了解。這部電影将體制差異造成的沖突而非個人間的仇視表現得非常出色。”
電影《共同警備區》劇照
重制曙光
如今的闆門店,除了完整保留了半島分裂的記憶,也成為了朝韓溝通、緩和關系的重要視窗。
從1971年雙方舉行紅十字會會談首次預備會議以來,這裡還進行過各種對話。根據南韓統一部資料,截至4月17日,韓朝共舉行655次會談,其中360次在闆門店舉行。
1989年8月15日,南韓大學生林秀卿和神父文奎铉參加平壤世界青年學生慶典活動後經闆門店傳回,是半島分裂以來首次民間人士通過闆門店。1998年6月16日,時年83歲的南韓現代集團會長鄭周永帶着500頭牛經闆門店跨越分界線北上訪朝,成為第一位訪朝南韓企業家。當日,運牛的50輛卡車用了15分鐘才通過軍事分界線。南韓媒體稱此行為“牛仔作戰”。
當年的從業人員回憶,如果卡車故障、牛逃下車,都會成為大問題。為確定安全,裝車工作從前夜就啟動了。同年10月27日,鄭周永再次應邀訪朝,又送給朝方501頭牛。而第一批牛中有100頭已懷孕,當年8月生了小牛。鄭周永還帶去了100輛卡車。至于為何趕了1001頭牛而不是1000整數,當年在南韓統一部工作的姜錫勝說,1000+1意味着新的開始。
鄭周永
此舉推動了金大中政府開啟對朝“陽光政策”。鄭周永第二次訪朝時,金正日曾在百花園招待所會見他,稱希望與南韓擴大經濟合作,後者将此消息傳達給金大中。1個月後,北韓向南韓遊客開放金剛山,2000年舉行首次朝韓上司人會晤舉行,之後開城工業園區開始建設,2007年又舉行了第二次朝韓上司人會晤。
都羅山南北出入境事務所是韓朝經濟合作最前線。在開城工業園區工作的韓方人員經此出入境。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園區運轉正常時,經此往返于朝方的大巴一天有20班之多,每天有超過200人探訪該地。“那時候,停車場上停滿了裝着北韓制造産品的卡車,”從業人員特别強調,“從南邊到北邊,是出境而不是出國,回來是入境也不是回國。”
令人遺憾的是,朝韓關系近幾年出現後退。2008年,韓方中斷金剛山旅遊項目,2016年,開城工業園區全面中斷。韓朝間的直撥電話也被切斷,聯合國軍司令部軍官用便攜式擴音器來朗讀書面通知的原始方法,成為雙方在共同警備區内唯一的溝通手段。
今年1月9日,韓朝在闆門店“和平之家”舉行進階别會談,讨論北韓派團參加平昌冬奧會。以此為起點,朝韓關系開始回暖。
如今,“2018韓朝上司人會晤”“和平,新的開始”的字樣在出入境事務所出境口的電子屏上閃爍着,海關申報單等整齊地擺在視窗,好像随時做好了準備。從業人員說,希望通過上司人會晤實作韓朝經濟合作與交流正常化,真正為這裡帶來活力。
日前,對朝韓時隔11年再次舉行的上司人會晤,南韓總統府青瓦台發言人金宜謙說,此舉是為朝美上司人會晤“指路”,開啟“世界和平旅程”。曾任南韓統一部長官的國會議員鄭東泳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闆門店的會晤具有象征意義。與《北韓停戰協定》“同歲”的他說,停戰協定意味着戰争理論上尚未結束,期待會晤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宣言。
作者:《環球人物》駐南韓特派記者 陳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