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網際網路時代,莽撞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空間坍塌。天涯,咫尺。太近了未必是好事。如看畫,有一定的距離才有大美。近在眼前,花裡胡哨。
“短視訊”遍地開花的結果就是野蠻地開辟出一個市場,将消失多年的“江湖”再次搬進市場。一時,耍猴的、賣大力丸的、打把勢賣藝的、變戲法的、唱小曲的、說評書的……應有盡有。
“金皮彩挂,平團調柳”,八大門齊活。

過去,民間江湖有很多藝人為了養家糊口,經常在人多熱鬧的商埠、碼頭等地方走馬穴兒,顯身賣藝,乞讨賺錢。
譬如,江湖皮門的郎中在街頭叫賣,通常會說:“衆位,我這藥,本錢很大,利卻很薄。今天為了傳名,我每人送一副,帶回家去。倘若吃了我這藥不咳嗽了,便是好藥。我這藥,隻送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愛交朋友的人,哪位要,接我一張票。接着了,就算一份。”發完票後,接着說,“這種藥配置不容易,以前有人以為不是花錢買的,回到家裡就扔了,後來聽别人說我的藥靈,懊悔不及。君子好辦,小人難治,白吃白送也不好。今天我隻收一進制錢的本,每副一丸,我再送一丸。如果吃不好,我退錢,吃好了給我傳名……”
你細琢磨,琢磨,熟不熟悉……
既是江湖,即為市井。市井文化是“俗文化”。解放前的天橋,沒見得有什麼藝術家,都是藝人。所謂的藝術家,都是後人封的,沒有自封的。
如今,各個領域的“藝術家”沖進短視訊平台或是直播平台,圈地賣藝,借地生财。殊不知,來到這兒,手上的活就不是“藝術”了,而是“玩藝兒”。來這裡“賣藝”的“明星”,其實跟藝術根本就不搭邊兒。真正的藝術家,誰在直播?
網紅,其實是更新版的江湖藝人,各憑手藝混飯吃。
有的耍腥活,使詐,也用不着大驚小怪。江湖八大門,哪門沒有腥活?不使腥活就不是江湖人了。
過去,江湖上經常有人表演開磚劈石,其實與功夫不沾邊。那些石闆、磚頭都有很多門子。
掌劈磚頭:用醋酸泡過的磚頭,手指可鑽眼,小孩子輕輕一拍就斷掉。
手撕斷磚:榔頭裹布把磚打成内傷,斷紋豐富,形還完好,一撕磚斷。
捏瓷成粉:把碗敲碎,拿起碎瓷,偷梁換柱,捏的是海螵蛸,粉末吱吱響。
手撕鐵盆:先把鐵盆劇個小口,再上漆覆寫,一撕就兩半。商店買的新鐵盆就撕不動了。
躺鋼釘床:如果釘床上隻剩下一個釘子,就沒人去躺了。
……
“網紅”的形成不僅是技術的産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更是人與人之間新倫理關系的産物,是新的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的産物。
全民娛樂本是好事,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然而,就像“朋友圈”變味兒了一樣,“網紅”的出現,越來越強化當代青年人急功近利意識。最為凸顯的問題就是一些青年人愈發表現出來的現實、浮躁、急功近利式的心态。他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内尋求最豐厚的回報。他們渴望能夠獲得一夜成名暴富的機會。最後,徹底迷失自我。
但可以肯定:錯并不在短視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