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桥”没了,江湖还在,网红艺人卖艺求生的模式一成未变

手机互联网时代,莽撞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空间坍塌。天涯,咫尺。太近了未必是好事。如看画,有一定的距离才有大美。近在眼前,花里胡哨。

“短视频”遍地开花的结果就是野蛮地开辟出一个市场,将消失多年的“江湖”再次搬进市场。一时,耍猴的、卖大力丸的、打把势卖艺的、变戏法的、唱小曲的、说评书的……应有尽有。

“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大门齐活。

“天桥”没了,江湖还在,网红艺人卖艺求生的模式一成未变

过去,民间江湖有很多艺人为了养家糊口,经常在人多热闹的商埠、码头等地方走马穴儿,显身卖艺,乞讨赚钱。

譬如,江湖皮门的郎中在街头叫卖,通常会说:“众位,我这药,本钱很大,利却很薄。今天为了传名,我每人送一副,带回家去。倘若吃了我这药不咳嗽了,便是好药。我这药,只送在家孝敬父母、在外爱交朋友的人,哪位要,接我一张票。接着了,就算一份。”发完票后,接着说,“这种药配置不容易,以前有人以为不是花钱买的,回到家里就扔了,后来听别人说我的药灵,懊悔不及。君子好办,小人难治,白吃白送也不好。今天我只收一元钱的本,每副一丸,我再送一丸。如果吃不好,我退钱,吃好了给我传名……”

你细琢磨,琢磨,熟不熟悉……

“天桥”没了,江湖还在,网红艺人卖艺求生的模式一成未变

既是江湖,即为市井。市井文化是“俗文化”。解放前的天桥,没见得有什么艺术家,都是艺人。所谓的艺术家,都是后人封的,没有自封的。

如今,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冲进短视频平台或是直播平台,圈地卖艺,借地生财。殊不知,来到这儿,手上的活就不是“艺术”了,而是“玩艺儿”。来这里“卖艺”的“明星”,其实跟艺术根本就不搭边儿。真正的艺术家,谁在直播?

网红,其实是升级版的江湖艺人,各凭手艺混饭吃。

有的耍腥活,使诈,也用不着大惊小怪。江湖八大门,哪门没有腥活?不使腥活就不是江湖人了。

过去,江湖上经常有人表演开砖劈石,其实与功夫不沾边。那些石板、砖头都有很多门子。

掌劈砖头:用醋酸泡过的砖头,手指可钻眼,小孩子轻轻一拍就断掉。

手撕断砖:榔头裹布把砖打成内伤,断纹丰富,形还完好,一撕砖断。

捏瓷成粉:把碗敲碎,拿起碎瓷,偷梁换柱,捏的是海螵蛸,粉末吱吱响。

手撕铁盆:先把铁盆剧个小口,再上漆覆盖,一撕就两半。商店买的新铁盆就撕不动了。

躺钢钉床:如果钉床上只剩下一个钉子,就没人去躺了。

……

“天桥”没了,江湖还在,网红艺人卖艺求生的模式一成未变

“网红”的形成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人与人之间新伦理关系的产物,是新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产物。

全民娱乐本是好事,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就像“朋友圈”变味儿了一样,“网红”的出现,越来越强化当代青年人急功近利意识。最为凸显的问题就是一些青年人愈发表现出来的现实、浮躁、急功近利式的心态。他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求最丰厚的回报。他们渴望能够获得一夜成名暴富的机会。最后,彻底迷失自我。

但可以肯定:错并不在短视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