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戰鬥民族拍攝真一鏡到底——《俄羅斯方舟》

今天聊聊電影《俄羅斯方舟》。
片名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 / Russian Ark / Russkiy kovcheg (2002),别名創世紀。
近期随着奧斯卡頒獎臨近,一部在有着奧斯卡風向标之稱的金球獎上大放異彩的《1917》成了大熱電影。《1917》憑借着其一鏡到底的拍攝風格,賺足了眼球。
一鏡到底式的長鏡頭一直是衆多電影人想要挑戰又難以完成的任務,縱使像《鳥人》《1917》這樣的優秀電影,也是僞一鏡到底,由N個長鏡頭拼接而成,給人以一鏡到底的假象。
我近期淘到一部俄羅斯電影,導演亞曆山大·索科洛夫以其戰鬥民族血統成功完成真一鏡到底的挑戰,證明了俄羅斯人不僅頭很鐵,而且鐵得十分文藝。
看過《鳥人》《地球最後的夜晚》和《1917》之後,我才來看的這部《俄羅斯方舟》。影片沒有利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也沒有采用長鏡頭拼接的方式,真正的用一個鏡頭完成了一部标準時長影片。
《俄羅斯方舟》從最開始錄影機開機,直到最後關機,總共就隻有一個鏡頭,是最硬核的真·一鏡到底。
一鏡到底的難度超乎常人想象,《地球最後的夜晚》60分鐘的長鏡頭都讓參演人員直呼像打仗一樣,任何一個閃失都會讓一群人的努力白費。《1917》中的排程更是要精确到秒級毫秒級,一個閃失就會造成人員受傷。
在《俄羅斯方舟》中有1300多名演員,演繹俄羅斯四個時代。每位演員的表現必須合格,否則就要重新來過。《俄羅斯方舟》就是這麼耿直地完成了真一鏡到底。
不過說實話,就觀影感受來看,本片的排程難度比起《1917》來說會略低一些。
導演亞曆山大·索科洛夫在片中奉獻了聲音,用自己的畫外音,帶着觀衆們重回18世紀的聖彼得堡,穿越冬宮。
影片開始後,旁白表示自己剛從事故中醒來,對發生的一切都是未知。他恢複意識後,發現自己身處18世紀俄國聖彼得堡,他還遇到了一位自稱法國外交官的Marquis,兩人結伴穿越冬宮35個房間,一直穿越到20世紀,感受到了不同俄國曆史。
在這裡,他們看到彼得大帝訓斥部下,凱瑟琳女皇急着放水,近距離觀摩諸多著名油畫雕塑,觀摩波斯使節造訪沙皇,看到尼古拉沙皇家族最後的晚餐,羅曼諾夫王朝在血雨腥風中終結,參加了末代皇室的盛大華爾茲舞會。
道理越辯越明。
法國外交官Marquis全程會嘲諷俄國藝術總是在抄襲,導演則在一直維護俄國藝術。
兩人一邊争論,一邊前行。影片就這樣跟着他們的腳步,帶領觀衆們看看俄國冬宮的諸多館藏。
《俄羅斯方舟》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冬宮實景拍攝,片中的35個房間都是冬宮真實景象。其中放滿油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的房間,也都是館藏真迹。
觀衆們即便沒能親臨冬宮遊覽,也可以通過導演的錄影機近距離感受那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片中不乏大量對藝術品的細節近距離拍攝,觀衆們可以通過大螢幕感受到藝術品的魅力。
俄羅斯人将三百多年的俄國曆史高度濃縮在90分鐘的長鏡頭中。如果觀衆對俄羅斯曆史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估計會其中提到的曆史事件不甚了解,隻能當做旅遊觀光片來看了。
彼得大帝即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他通過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為俄國今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奠定基礎。
凱瑟琳女皇,即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曆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在俄國曆史上,葉卡捷琳娜女皇與彼得大帝齊名,她對外兩次同土耳其作戰,三次參加瓜分波蘭,把克裡木汗國并入俄國,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的俄羅斯帝國。片中拍攝所在地冬宮就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
觀摩波斯使節造訪沙皇對應俄國聯合波斯打壓奧斯曼帝國;俄國人追随女沙皇的遺志,一直沒有停止擴張版圖的腳步。
尼古拉沙皇家族最後的晚餐,這個我們學過近代史的就很熟悉了。十月革命一聲槍響,俄國勞工階級推翻了沙皇三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不久也被集體槍決。
直到影片最終結束,觀衆們才同導演一樣恍然大悟,發現自己并不是在陸地上的博物館,而是身處一艘大船之上。在窗外的驚濤駭浪之中,導演開始反思曆史和未來。
方舟本意是聖經《創世紀》中根據上帝旨意建造的大船,目的是讓諾亞一家和陸地上各種生物可以躲避大洪水。上帝對目前世界很不滿意,準備用一場大洪水将整個大陸沖掉重來。
而俄羅斯方舟的意思,是不是上帝對現在的世界并不滿意,用大水沖刷幹淨之後,重新按照俄羅斯的樣子再重建一個世界麼?
《俄羅斯方舟》拍攝難度主要存在于技術層面,不同于憑借而成的僞一鏡到底,劇組很彪悍地拍攝了一部真正意義的一鏡到底電影。
影片選取四個場景表現俄國三百年曆史,他們輝煌過、燦爛過,但如果真的按照他們的樣子存在于方舟之上,真的合适嗎?
比起俄國近三百年才崛起,華夏文明燦爛了五千年。會不會有大咖借着故宮寶地拍一部《華夏方舟》,預感會是一部十分棒的電影,當然别開車去拍。
硬核戰鬥民族拍攝真一鏡到底,
展現俄國藝術見證俄羅斯曆史。